APP下载

浅析《金瓶梅词话》中的正反问句

2015-05-30孙中强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

孙中强

摘 要:《金瓶梅词话》中出现过许许多多次正反问句式,而句子中有关于正反两个反面,用“不”和“没”的占据大多数,但相对与现代汉语来讲,《金瓶梅词话》缺少了丰富的变化形式,此外金瓶梅词话中还有句尾加“无”、“未”、“不”字等文言形式的正反问,而当谈到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可VP”形式句时,我们认为不是正反问句,或者说是一种不成熟的正反问。而本文也用学术界较为传统的方法以《金瓶梅词话》为主,并结合了《元曲选》中的正反问比较并加以论证“可VP”不是正反问,同时我们也结合现代汉语来比较了正反问,因而更加深入研究正反问的发展,从而清晰对正反问乃至疑问句的研究。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元曲选》;正反问;现代汉语;疑问句

正反问由于其形式变化比较特殊且复杂,是汉语疑问句中一种重要类型,据考证有关于正反问句式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文献中已经出现了正反问句,一直发展到近现代汉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疑问句型,它既包含了古代汉语有衔接了现代汉语。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有关正反问的研究方兴未艾,各种关于正反问研究纷纷问世,对于正反问的研究也更加透彻,其中较为成功的大体可分为三类研究:

第一类是讨论了北方方言里有关正反问的特殊形式,主要代表人有邵敬敏、王鹏翔;第二类讨论了南方方言一些比较特殊的正反问。如邢福义《有关有“VP”疑问句式》;第三类则进行了相关句式的比较研究,如邵敬敏和徐烈炯《“VP”式及相关疑问句式的比较研究》。

本文是以清代《金瓶梅词话》为基础,通过研究正反问句的语言现象,探究当时社会语言的使用情况,同时也从侧面考证了有关《金瓶梅词话》中的用语情况。

一、《金瓶梅词话》中的正反句

查阅《金词话》各种句式我们可以清晰找到正反问的主要格式,本文将分述“VP不VP”式、“VP不曾”式“VP没有”这三种格式,并结合有关《元曲选》对比来帮助理解。

(一)“VP没有式”

《金词话》中“VP没有式”的形式,如下实例:“姥姥睡没有?”“你爹来了没有?”。“VP没有”式与下文中“VP不曾”相似,他们着眼的是时间中动作的过去,用来询问某一个行为动作是否已经完成,这有点类似于英语中的完成时。

(二)“VP不曾”式

《金词话》中“VP不曾”式,实例如下:“你对他说了不曾?”“灌那些姜汤与他不曾?”。“VP不曾”式着眼于动作的过去,征问某种行为动作是否已经完成了。此种格式在动词短语前或后有表示已然的形态标志词,而且“VP不曾”式中的“曾”作为副词也是表示过去意义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元曲选》中“VP不曾式”加以深入了解,以下为释例:“孩儿,羊肚汤有了不曾?”“孩儿也,他认你了不曾?”。上述话语都有自己出现的问话背景,如“羊肚汤有了不曾?”是因为上文中的蔡婆原来就要喝羊肚汤,而且知道窦娥已经准备了,所以才去询问。

(三)“VP不VP”式

《金词话》小说中使用这种形式的正反问如下:“老爹在家不在家?”“你肯不肯?”,其实,除了上面所提到”VP不VP”完整式之外还有省略式,即谓语省去一部分,只重复前一部分。例如:“家里还添个人儿不添?”“热水,娘洗澡也不洗?”

二、《金词话》中正反问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金词话》中正反问形式与现代汉语相差无几,都是用谓语正反并列。它的正反问“VP不VP”式从动作的将来和现在出发,考察实现或者未知的情况,这都是与现代汉语相一致的。如:“好吃不好吃?”;再如“VP没有”出发点是过去的动作,考察动作已完成,这是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例如:“吃了些什么没有?”这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大量使用。

但是《金词话》中的“VP不曾”式是现代汉语中所没有的,《金词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它没有现代汉语那样丰富的变化形式。《金词话》中正反问的否定形式有“不”、“没”,它的变化形式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讲,比较单一。通过下表我们可以进行比较:(见表1)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明白,对于现代汉语中用“不”的正反问句,在《金词话》中不大用“V不VP”式,比如说:“你知道不知?”而在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里,却更习惯用“洗不洗澡、知不知道”等说法,因此这种表现形式已经被现在的普通话所吸纳进去了。

三、结语

通过详细分析《金词话》中的正反问句式和我们列出的《元曲选》中的正反问,以及在对比近代作品出现的正反疑问句时,我们清晰发现一条脉络:即正反问在主观性、可控性、可信性、预期性方面不断增高,相反随机性却在逐渐降低。朱德熙老先生曾经把“可VP”型疑问句当作了反复句,在他的《汉语方言里两种反复问句》谈到《金词话》的反复问句时,认为它们都属于“VP不VP”类型,笔者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8.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86.

[3]罗福藤.《醒世姻缘传》的反复问句[J].语文研究,1996(1).

[4]朱德熙.关于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10—19.

[5]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240.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8.

语料来源:

[1](明)臧晋叔编.《元曲选》.中华书局,1958.

[2](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中州书画社,1982.

[3](清)丁耀亢.《续金瓶梅》.齐鲁书社,2006.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试论现代汉语人体器官量词的类别
现代汉语“形容词+‘一点’”的语义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