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心理学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2015-05-30范青青
范青青
摘 要:本文以餐饮空间设计为例,试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讨论人的行为心理规律在餐饮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问题,为创造出更加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特色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餐饮空间;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室内空间环境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课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餐饮空间,已不仅仅停留在吃饭的基本功能之上,它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功能环境布局还涉及精神层面的艺术审美,如色彩搭配、光环境的营造等等。这也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环境心理学研究及其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
1 环境心理学的概述
在讨论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自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产生的一门独立学科。虽然在这以前有了许多关于环境、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讨论,但真正标志环境心理学的确立是1968年美国成立的“环境设计协会”。就研究方向而言,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与其周边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的行为关系。它侧重于从人的心理和行为角度,分析人与环境之间最优化的相处。[1]简单地说,它是一门将心理学引入环境中,研究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与社会学、人类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研究的基本点是如何构建空间,营造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期望。换句话说,就是根据人们生理、心理的不同需求,通过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能给人带来或亲切或温馨有趣的情感体验且富有美感的环境。因此,了解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心理及规律是十分有必要的。
2 人的行为与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据研究,人在室内环境中的行为心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是我们进行研究和设计的基础。
2.1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空间尺度
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即“领域性”。“领域性”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借用过来的,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常生活在自然界的固定位置或区域,各自保持自己一定的生活领域,以减少对于生活环境的相对互竞争,这是动物在生存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2]但就人类行为心理而言,“领域性”更多地表现为对精神方面的影响,而不具有生存竞争的意义。
室内空间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尺度是不同的。人类学家霍尔通过对动物的环境和行为进行研究,按亲密程度、行为特征将人际距离区分为密切距离(0~45cm)、人体距离(45~120cm)、社会距离(120~360cm)和公众距离(大于360cm)四大类。[3]由此可见,在室内设计中处理好领域性和人际距离问题有助于我们创造一个心理上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
2.2 私密性与安全感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就心理感受而言,生活在室内空间中的人并不是越开阔,越宽敞就越好。相反人们更喜欢私密的、有安全感的空间。相较于前面所说的领域性,私密性空间更多地表现在空间范围上,特指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此外,营造空间的安全感同样重要。这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如顾客往往不愿意选择近门或人流流动较大区域的座位,而更喜欢私密性更好的靠墙位置,因此餐厅中靠墙的卡座深受顾客的欢迎。因为它更符合顾客要求“尽端趋向”的心理需求。
2.3 从众与向光心理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方式,也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心理。这种行为方式作用很大,但一般难以觉察。此外,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的流动行为,有从暗处走向光明处的心理趋向,这就是趋光心理。因为光明给人带来希望,暗示安全。趋光行为,是人类的本能。所以在室内公共空间环境营造时,设计师往往会考虑空间和照明的导向性相关内容。
3 环境心理学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没有成功的餐厅设计,就没有成功的餐厅”。现代餐饮空间设计除了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相互渗透之外,更加强调通过人、物、空间三者之间的相互渗透,达到可以满足和平衡人们精神与心理需求的目标。这样一来,对餐饮空间设计精神层面上的审美需求就提高到更深层次的要求。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 室内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模式和认知规律
环境心理学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思考模式上,即用心理学的思考方式来规划餐厅的功能布局、界面处理、采光照明和软装色彩搭配等,从而吸引留住顾客。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主体与背景的差异性越大越易于被感知。因此,餐饮空间的背景一般作弱化处理,以衬托主体物或重点装饰内容,使整个设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此外,心理学中还有一种“新奇效应”,即独特的、新颖的事物更容易获得关注度,所以在具体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喜欢采用多元化的创意手段来取代传统的公式化的、概念化的处理手法,以增加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
3.2 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人的心理感受
环境心理学的边界效应理论告诉我们,人在公共空间中有着普遍的自我保护和私密性需求。换句话说,从顾客的心理角度上看有三个心理需求:
第一,观察的需求,合理的边界逗留能为纵观全局提供良好的视野。
第二,交往的需求,适当的尺度能为人际交往提供可能。
第三,安全感的需求,人在交往的同时又需要个人空间私密性要求,且这个领域不希望被侵犯。
正是基于以上三个心理需求,餐饮空间中餐桌布局常作如下排布:
第一,常以垂直实体隔断来围合或分隔空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有效边界,使每张餐桌至少能有一侧实体墙面能依托,如窗、高靠背、绿化、栏杆、灯柱等,基本或很少出现四面临空的用餐单元。
第二,每个用餐单元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要求既有利于人的交往,又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3.3 室内设计还应考虑行为主体的个性差异
虽然环境心理学总体上肯定了人对外部环境有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并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规律,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人的行为心理与感觉系统之间存在着个体性差异。室内设计师在掌握环境心理学的共性规律下,应该充分理解环境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并在塑造室内空间时予以充分尊重,但应把握好合理分寸。
例如,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主题餐饮空间设计是指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空间的营造使顾客“身临其境”某个场景、重温某段历史、了解一种陌生文化。这种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就应充分把握设计主体的个性特征,采取多种设计手段或观察或联想,使体验者进入预期的主题情境。
4 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室内设计师的作用就是探寻能够借助环境设计影响人类行为和情感机能的可能。我们在室内设计特别是餐饮空间设计中,既要尊重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影响的共性,同时也要关注并合理引导个体性差异,将两者辩证合理地运用。
参考文献:
[1] 董佳.室内设计中人机工学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5(09):219-220.
[2] 詹和平.空间(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 陈玲玲,覃林毅.室内设计原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