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沙滩上的宝莲》看侯麦爱情电影叙事路径

2015-05-30李思乐曹忠凯

今传媒 2015年12期

李思乐 曹忠凯?

摘  要:虽头顶“新浪潮”五虎上将的光环,但侯麦为人低调谦和。他钟情于拍摄爱情题材的电影,终身致力于对爱情伦理的个人化思索。侯麦有很深的小资情结,其影片中往往充斥着主人公滔滔不绝的对话并藉此来建构影片的主要叙事。“喜剧与谚语”系列的第三部《沙滩上的宝莲》 便很好地体现了侯麦爱情题材电影的叙事路径。

关键词:侯麦;《沙滩上的宝莲》;叙事路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96-02

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曾是《电影手册》的领军人物,与戈达尔、特吕弗、里维特、夏布罗尔一起被称为“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五虎上将。其原名为让-马里·莫里斯·舍热(Jean-Marie Maurice Scherer)[1],其艺名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则由他喜爱的导演埃里克·冯·斯特劳亨(Eric von Stroheim)的名和小说家萨克斯·侯麦(Sax Rohmer)的姓组合而成。

与新浪潮的其他导演不同,有着法国古典主义风骨的侯麦并不喜欢宏大的电影叙事,而是终其一生致力于对人类道德及爱情境遇的个人化思索,忠实地践行着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其电影画面隽美、风格平和,意旨却极为深远。侯麦的代表作如“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以及“四季故事”系列等都无不体现了其对爱情伦理的凝视和求索。无怪乎其电影被誉为“精神电影”,而其本人也被誉为电影界的“巴尔扎克”[2]。

《沙滩上的宝莲》(Pauline à la plage)是侯麦执导的“喜剧与谚语”系列的第三部,于1983年上映。在这部影片里,侯麦依然将镜头对准了闲适的小资产阶级的情感世界和道德困境,自然而简约,遒劲而老辣。其电影中小资情调的铺排、主人公爱情观的交锋以及喋喋不休的争论再次精彩演绎了侯麦的电影叙事路径。

一、小布尔乔亚式的电影布景

侯麦酷爱着巴黎,其电影弥漫着对巴黎和法国人生活情致的咏颂。许多影片如《狮子星座》《苏珊娜的故事》《面包店的女孩》等,其主人公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巴黎周围。此外,主人公往往喝的是红酒、咖啡,住的是海边别墅,谈的是帕斯卡、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侯麦通过银幕这个“藏匿之所”用细腻入微的镜头语言雕刻着法国人舒适的度假休闲文化。毫无疑问,《沙滩上的宝莲》这部影片里面同样植入了很多小布尔乔亚式的情调。

影片一开始,静而内敛的木门、小鸟的清脆的啁啾声以及远处的狗吠声构成了一幅生活风情画,让人不禁忘情于这潺潺的田园诗意之中。接下来出现的海滩、海边别墅、汽车、咖啡、舞会等等,所有这些看似随意放置的意象建构了小资的生活情调,将电影中出现的各色人物有效地串联了起来,又阐释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玛丽恩带着堂妹宝莲开着车回到度假地小住。所住之地花团锦簇、春色满园,与穿着睡衣的两人相映成趣,彰显了两人闲适的精神状态。她们或在花园小坐读书,或是侃侃而谈。后来,她们决定去海边游泳,却恰巧在海滩上碰到了曾爱恋玛丽恩的男性旧友,正冲浪归来的皮埃尔,继而又结识了人类学者亨利。亨利遂邀请他们去自己的海边别墅用餐并在餐后坐而论道,相互交流了对爱情的看法。之后,他们决定去跳舞。在优雅的音乐的催情效果下,一支舞曲过后,皮埃尔对玛丽恩旧情重燃,并吐露了心迹,然而玛丽恩依然无情地拒绝了皮埃尔的示爱,且在与亨利跳舞时主动地对亨利投怀送抱,由此形成了虐心的三角恋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整部影片,海滩、亨利的海边别墅和玛丽恩的花园洋房是最重要的三个场景,推动了情节的螺旋式发展。在这个海滩上,玛丽恩与皮埃尔重逢,并认识了亨利,而宝莲也在此结识了已有了女友的小伙子西尔维。在亨利的海边别墅里,四人曾热切地探讨着什么是爱情,宝莲与西尔维发生亲密的接触,亨利与卖糖果的女郎厮混的“罗生门”,亨利与宝莲对亨利与玛丽恩二者关系的争论等也都发生在这里。玛丽恩的花园洋房更是整个影片的起点和终点,玛丽恩与宝莲曾在此侃侃而谈,玛丽恩与亨利关系的更进一步,玛丽恩与皮埃尔短暂的争论也都发生在这里。此外,中间穿插出现的开车场景、音乐碟片、冲浪板、争论中提及的大文豪赫胥黎等无不烘托了影片的小资情调,体现了侯麦对此类风情的热衷。

二、永恒的爱情母题

美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的成名作名为《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确,当我们在談论爱情时,我们又在谈论些什么?大器晚成的侯麦一生创作了近30部以爱情为主题叙事的电影,可谓终其一生试图寻找爱情的真谛。老先生仙逝前所拍的最后一部影片《男神和女神的罗曼史》仍然孜孜于让人捉摸不定的爱情世界,试图找到打破爱情魔咒的良方。侯麦的爱情叙事里充满了真实与谎言、忠诚与背叛以及爱情与友情的纠葛,主人公或是在等待爱情的光临,或是在爱情抉择时犹豫不决,抑或是爱情离去时无端猜忌与满怀怅然。

“侯麦一如既往地关注生活中琐碎却真实可见的情趣,关注爱情、伦理和道德。[3]”故事平和,画面充满质感的电影《沙滩上的宝莲》同样将目光聚焦于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稍有不同的是侯麦此次将尚未成年的宝莲添置到了故事中,力图用一个小女孩的眼光审视成人爱情世界里的各种谎言、欺骗、背叛与真相。影片的四个主角,玛丽恩、宝莲、亨利、皮埃尔的年龄、阅历、生活状态不同,因而爱情观也有较大的差异。正在办理离婚的玛丽恩等待的是一种无法预知的、燃烧般的、真正爱情,“流浪者”亨利希望拥有的则是自由、洒脱、没有包袱的爱情,皮埃尔期望的是深切和永恒的爱情,而正值青春期的宝莲则看中对方的内在,希望爱上自己熟悉并了解的男生。

沙滩上的邂逅让皮埃尔再次燃起了对玛丽恩的爱情之火,而玛丽恩认为皮埃尔嫉妒心太强,对其没有感觉,甚至鼓励皮埃尔追自己的堂妹宝莲。玛丽恩对老男人亨利一见钟情并很快发生关系。自信满满的玛丽恩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所谓真正爱情的梦幻之中,还幻想着终有一天也会让亨利对自己爱得死去活来,为爱而燃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崇尚自由爱情的亨利却无视传统的道德对恋爱双方的规约,无视对玛丽恩的忠贞之责任,趁玛丽恩外出之际与糖果女郎私会,却不巧被皮埃尔瞥见,被突然来访的玛丽恩撞见,由此产生了一个“希区柯克”式的爱情迷局。亨利、西尔维、糖果女郎三个当事方知道真相,却用谎言遮蔽了真相。皮埃尔、玛丽恩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却都宁愿选择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维度来解释该事件。种种不一致的说辞呈现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罗生门”事件,让玛丽恩和宝莲迷失在了爱情的谎言与真相里。影片结尾处玛丽恩与宝莲关于真相的探讨更是极为耐人寻味。

三、无休止的话语呈现

作为一名曾经的影评人,侯麦赋予其电影很强的文学性。不管是“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还是“四季故事”系列,主人公们对爱情、道德、伦理等洋洋洒洒的对话架构起了每个影片故事的叙事,让观众得以了解主人公们的现实境况并得以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让喋喋不休的对话成为最具可辨性的侯式特色之一。作为导演,他并没有将某些人物进行“扁平化”处理,也没有对影片中的角色作任何的道德评判,而选择做一名事件的记录者和旁观者。

长篇累牍的对话依然是电影《沙滩上的宝莲》最为重要的表意手段,即用玛丽恩、亨利、皮埃尔、宝莲四个主角间的对话向观众展示了他们的爱情观与道德观。这些对话充满张力与思辨,对人物的心理轨迹做了最为精致的雕琢和最为酣畅淋漓的呈现。在亨利海边的别墅里,四个主人公对爱情观的阐释为其后他们的爱情行为提供了最好的注解。

玛丽恩无意掩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来的女性魅力,并坦言自己追求的是无法预见的炽热的真正爱情,绝不是忠诚式的死板爱情。而在影片结尾,亨利不辞而别后玛丽恩仍报以阿Q式的幻想来自我解嘲。亨利曾坦言自己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者,也因此希望有洒脱不羁的爱情,与玛丽恩相好,与糖果女郎厮混,甚至对宝莲心怀鬼胎,但在宝莲面前,他又竭力为自己洗白,辩称玛丽恩太过完美,没有真实感,且自己其实是先认识糖果女郎后认识玛丽恩的。皮埃尔在和宝莲单独在餐厅用餐时再次吐露了因爱慕玛丽恩而不得内心焦虑万分,并大胆放言如果再得不到玛丽恩的任何回应,自己也许不再爱她。这些对话展现了人物的所思所想,细腻地刻画了每个人物的性格,让观众了解了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对推动情节的发展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剧中的关键人物宝莲则与剧中每一个重要人物都有单独的会话,藉此以全景观的视角审视着发生在她周围的一幕幕爱情悲喜剧。侯麦试图通过她展开对人性的省查和对爱情伦理的拷问。

四、结 语

侯麦的电影就像法国的葡萄美酒,不经意间就让人已感微醺。即使他所处的时代早已风起云涌,低调谦和的侯麦仍无意于任何宏大的叙事,不理会他人的是非评论,而是醉心于用细腻的镜头语言,简练的叙事,冷静地记录着普通人的浪漫情事。他始终将镜头对准了具有普适意义的个体的精神世界,倾听着他们的爱情话语,分享着他们的喜怒哀乐,透视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喜剧与谚语”系列重要的一员,《沙滩上的宝莲》很好地延续了侯麦一以贯之的风格,自然具有弥久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龚艳.侯麦的电影地圖:人·时空·故事[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2).

[2] 赵利利.侯麦的真相探求——浅析《飞行员的妻子》《沙滩上的宝莲》《三面间谍》的叙事核心[J].电影评介,2015(5).

[3] 卢浩良.话语与爱情的极致呈现:法国导演埃里克·侯麦的系列影片《四季故事》[J].电影评介,2010(9).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