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仪式观视角的网络节日营销探析

2015-05-30徐迟玉

今传媒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双十一网购

徐迟玉?

摘  要:在消费主义和网络文化的共同影响下,电商平台通过自造网络购物狂欢节的营销手段成功抢夺了市场份额,在不断创造销售神话的同时,一种基于文化消费和精神享受的“节日仪式感”也在悄然而生。电商把共同信仰、价值观以及集体情感植入到这场仪式性的节日营销活动,让参与者在仪式化的场域中实现购买,其营销行为已明显具有仪式观的痕迹。本文借助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理论工具,结合当前网购狂欢营销的具体案例,通过对网购狂欢仪式进程的展现以及仪式分享意义的解读,来探究网购节日营销仪式感的塑造与共享。

关键词:传播仪式观;网络节日营销;双十一;网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87-02

20世紀70年代,美国文化研究的杰出代表詹姆斯·W·凯瑞提出了一套与主流传播学完全不同的传播理论——传播仪式观。仪式观强调传播本身就是一种仪式和神话,仪式传播是“以团体或共同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它并非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1]。在这里,传播的目的不在于不确定性的减少,而在于参与者借助“仪式”获得共同的心灵慰藉与精神信仰。

现如今,消费者对仪式感的追求日益强烈,与仪式相关的消费行为也日渐普遍。自2009年淘宝首创“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以来,京东618、苏宁易购818、聚美520等网络造节营销方式就不断涌现。电商平台抓住人们普遍存在的“过节——开心——消费”的连锁心理自造网购狂欢节,电商都寄希望于借助节日背后的营销契机来打造自己的“掘金节”。在传播仪式观看来,各种具有共同意义和信仰的节日都属于仪式的范畴。网络电商开展的网络造节营销在经过数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同传统节日一样贯穿到人们的生活中,其传播营销行为都具有仪式观的痕迹,网购狂欢节已经成为一种范仪式化的网络狂欢。

一、仪式塑造的进程

1.仪式前期:“倒计时”预热活动

在网购狂欢节开始的前半个月,各大电商平台就通过网站页面、微博、视频、地铁、户外等多种平台以广告形式开展大规模宣传,天猫“双十一”更是从9月就开始进入广告宣传期。在网购节前一周,各大广告宣传平台进入“倒计时”预热阶段,为仪式的启动宣传造势。天猫“双十一”活动期间,活动倒计时广告十分常见,并配有专门的“双十一”倒计时视频广告,广告结尾中心画面通常打出非常醒目的“离11·11还有X天”,以此来提示民众。

2015年“双十一”,天猫联合湖南卫视联手巨制“2015双11晚会”,并邀请蔡依林、TFBoys、Daniel Craig等大牌明星加盟,试图把线上网民的集体狂欢带入到线下民众的现实生活,强化网购狂欢仪式的生活理念。仪式前期的预热活动,借助日常生活的场景符号,反复强调和提示网购狂欢节的到来,其实是将其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让消费者对这场网购狂欢仪式更加期待和关注。

2.仪式中期:交易额引爆高潮

网购狂欢节当天,时间刚过零点,消费者就开始大规模抢单,“双十一”、“买买买”等主题词登上微博热搜,360等搜索平台也在活动当天配置如“11·11”的特定搜索界面,网购狂欢仪式正式进入高潮。在网购仪式进行的后半阶段,电商平台打出“还剩X小时”、“喜欢就是放肆,爱更无需克制”等信息,刺激网购者想要买、应该买的消费欲望,让消费者在这种大型的网购狂欢节中找到真实的参与感与集体归附感。

在2015天猫“双十一”活动当天,天猫官微从零点起持续公布最新交易额信息:全球狂欢节开始的第18秒,交易额超1亿元;1分12秒,超10亿;12分28秒,100亿;33分53秒,超200亿……天猫微博当天发布的27条信息中,有13条都是在展示最新交易额数据。借助持续公布最新交易额信息,营造出巨大的“party感”,用交易数据来强调网购仪式的突破与历史性意义,让每一个网购消费者都感觉到自己参与活动的正当性与满足感。

3.仪式后期:情感攻势渲染

网购狂欢节疯抢结束后,仪式进入告别期,各大媒体、电商平台开始播报全天交易成绩。网络电商除了以图片形式展示当日各项销售数据外,还伴有幕后纪录片或告别视频,“感恩”、“感谢”等情感路径的词语充斥其中,并表示狂欢节当日的销售额的新高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奇迹”。将网购狂欢仪式的成果归功于普通参与者,让消费者倍感亲近,而且还分享到仪式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在仪式告别上,还注重传播“明年再见”的意义分享,“再见双11”、“啊朋友再见”、“2016我们不见不散”等宣传字样随处可见,提升消费者对这场仪式的忠诚与期待。网购狂欢节通过这些象征符号的展现来强化网购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联系,试图让人们把网购狂欢节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对其产生认同,让网购狂欢节不再停留在网络事件,而是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二、仪式中的符号表征

在网购狂欢节的活动期间,基于色彩的视觉符号和基于文字表述的语言符号运用十分普遍。符号运用能够强化记忆,加深参与者的认知和印象,通过符号的运用表达也能使得网购狂欢仪式的意义传达变得更加饱满、多维和立体化。

1.视觉符号传达

在网购狂欢节的广告用色中,红色应用最为普遍。一般而言,红色令人联想到喜庆与欢乐,因此选用红色作为主色调能让人从视觉上就直观感受到仪式庄重喜庆的氛围。仪式结束后晒出的交易额通常也以红色为底色,这代表着对仪式的庆贺以及交易成绩的喜人。在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基调下,还有许多搭配色。经常与红色搭配使用的黄色以小面积的背景色和文字形式出现,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耀眼醒目的作用。白色以其干净明亮的色彩调和主色调,达到色彩的协调。总体而言,网络节日营销采用的色彩几乎都是鲜艳、明亮的亮色系,以此来营造一种青春、阳光、时尚、靓丽的视觉感受。鲜明的视觉色彩带给参与者直观的心理感受,给仪式增添了一种时尚、喜庆而又明快的气氛。

2.语言符号运用

相对于商家直接呈现的“五折狂欢,仅此一天”、“不止50%OFF”、“折后满减”、“低价包邮”等优惠信息,网络节日营销更加注重对“购物狂欢节”、“双十一”等仪式主题词的塑造,其广告宣传文案和微博营销文案中,出现次数更多的是仪式主题词,网购狂欢仪式的营造仍然是广告营销中关注的重点。在语言表述上,网购狂欢营销兼顾情感和理性。相对于硬性的打折促销信息,商家更倾向于通过情感表达来吸引关注。这种委婉、感性的表述方式不仅将网购节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涵得到很好的呈现,“奇迹”、“历史性时刻”等具有精神意涵的词也让网络节日营销从一种简单的促销活动上升到一场神圣的仪式。参与者的情感满足为购物狂欢儀式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精神信仰。

三、仪式分享意义的解读

1.便宜实惠的消费理念

网络节日营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消费仪式,消费购物在这场仪式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一切广告营销活动的展开都是为了消费,网购狂欢节分享的首要意义就是“消费狂欢”。电商借助“五折狂欢,仅此一天”、“不止50%OFF”、“一元抢购”、“聚划算”等优惠信息营造出“网购节买东西便宜实惠”的消费理念,刺激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商家还通过抽奖、发红包、优惠券等活动,让网购狂欢节更超值。

正是因为便宜,消费者才能实现购物消费的狂欢。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现实的优惠,也会开始分享“网购节购物很便宜”的理念。在这场消费仪式中,仪式参与者把现实欲望凝结在商品和消费之上,通过物质消费来获取心灵和情感的满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节制的物质消费宣传只会让人对网购节的理解日益浅薄,并使得网购狂欢仪式失去应有的价值和精神信仰。

2.产品附加的自我呈现

现在人们都更加重视个性仪式和自我表达,他们希望通过物品消费来展现自己的个性,而开放的网购狂欢节就为其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新场域和新形式。在网购狂欢节的视觉呈现上,消费者都是以个体的身份参与仪式,广告宣传中也主要是以个体形象进行宣传。在狂欢仪式中,消费者讲述自己的网购狂欢经历,晒单晒包裹,都是对自我体验的传达,参与者在网购狂欢仪式中的个性与自我得到重视,实现传达。

参与者在购物狂欢仪式中不仅能得到商品的实用功能,还能享受到隐藏在商品背后的“潮男”、“女神”、“小鲜肉”、“萌妹子”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自我符号。消费者通过购买贴合自己内心形象的商品,获得自我的时尚品味,并通过分享自己的个性化购物经历来塑造自己的自我形象。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人民在商品中识别出其自身;他们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音响设备、错层式房屋、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2]。

3.共同场域的集体归属感

网购狂欢节不仅提供了一个购物消费的场域空间,还提供了文化传达与意义交流的平台。在这场涵盖几亿人的盛大狂欢仪式中,消费者从活动中找了真实参与感与集体归属感。网购狂欢节借助节日文化进行传播,以仪式和庆典的形式开展仪式性营销,让参与仪式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参加活动的正当性和满足感。网购狂欢仪式是对群体生活的呈现,隐藏在仪式背后的是参与者对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共享。

在红包营销活动中,消费者与他们的同龄群体一起抢红包、分享红包、讨论红包;在话题讨论中,所有参与者都能听到与他们志趣相合的声音;在狂欢仪式参与过程中,网购群体能够分享活动经历,共享仪式经验与成就,通过商品语言来与周围群体建立联系。在网购狂欢仪式过程中,参与者借助商品语言来传递群体生活与情感,这种通过狂欢仪式来与周围群体建立社会关系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主动的、无意识的集体行为。

纵观2015“双十一”营销活动,天猫当日就创下912亿的销售奇迹,如果仅从传播的传递观来解释这一现象似乎还不太足够。透过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可以发现:网络节日营销在隐喻维度上把原本单纯的日期信息“11·11”,赋予其“购物狂欢节”的仪式定义;在角色维度上让平等的商家与消费者参与狂欢仪式;在意涵维度上把可以生产与再生产的商品作为仪式道具;在认同内涵维度上让消费者在仪式中共享购物狂欢的信仰;在功能维度上让参与者穿越时间维度,共同聚集在同一空间场域进行商品买卖的仪式[3]。网络节日营销确实成功塑造了一种仪式感的营销。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W·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美)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3] 刘娟.从节日仪式文化到营销: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的天猫“双十一”狂欢购物节营销[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3(4).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双十一网购
教老妈网购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寒假作业
网购那些事儿
我国大学生网购成瘾研究
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