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客户端:广播发展的新机遇
2015-05-30姚美君
姚美君?
摘 要: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手机网民的激增,促进手机广播听众的增长,2012年数据显示手机已经跃升为听众收听广播的主要收听终端,传统广播进入“手机时代”。传统广播最大的特点在于非侵占性、伴随性和即时性,这与以灵活小巧、易于携带为基本特征的手机移动终端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使得传统广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借力手机,手机客户端是广播发展的新机遇。
关键词:手机终端;广播;契合性;APP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83-02
过去的30年,中国广播进行了两次转型:一次是从农村媒体转变为城市媒体,一次是从固定媒体转变为车载媒体。在21世纪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媒体面临着第三次转型升级[1]。移动互联时代,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终端——与广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广播的新载体,扩展了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那么广播应该如何借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客户端蓬勃发展之势取得竞争优势?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手机收听广播的现状
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7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接近6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越来越多的网民使用手机移动终端上网促使各类手机APP蓬勃发展,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广播领域,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发展促进了广播收听向移动化、互联网化的转变[3]。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收听广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据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显示,近五年来,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的比例逐步下滑,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收听广播。2012年数据显示,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人数比例超过40%,上升幅度超过30%,手机已经成为听众收听广播的主要收听终端。
可见,收听广播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方式,即利用收音机和车载收音机收听,而是越来越多地搭载灵巧方便、功能多样的智能手机,传统广播进入“手机时代”。
二、广播与手机具有很高的契合性
广播被多数学者认为是“最容易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媒体”[4],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最典型的代表,自然也与广播具有很好的契合度。传统广播最大的特点在于非侵占性、伴随性和即时性,这与以灵活小巧、易于携带为基本特征的手机移动终端具有某些天然的契合之处。
1.广播的非侵占性与手机移动终端的契合。广播的“非侵占性”[5]是指人们在收听广播的同时做其他事情并不受到妨碍。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边做其他事情边听广播的。例如我们经常看到老人一边散步一边手拿收音机收听广播;家庭主妇一边放广播一边打扫卫生等。广播解放了人们的眼睛和双手。现代手机都具有外放功能,也都能使用耳机,人们使用手机收听广播时也能边做其他事情,这与广播的“非侵占性”特点契合。
2.广播的伴随性与手机移动终端的契合。现代手机灵活轻便、易于携带,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人们的闲散时间,使人们能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满足自己的需求,各种碎片化时间都被手机占据着。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广播的独特优势是随时随收听,这使得广播与手机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无论是在公交、地铁上,还是在跑步健身、等人排队时,使用手机app收听广播,都是一种非常便捷、合适的消费方式。
3.广播的即时性与手机移动终端的契合。与电视的声画并茂、信息丰富和互联网的海量信息相比,广播媒体的节目内容短小分散、故事性较弱。但广播因其内容制作的短周期和低成本而具有即时性,成为它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终端的轻便化和受众消费心理的快餐化激增了受众对最新、最快信息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广播成为用户利用手机移动终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便不以为奇。
三、手机收听广播的方式与手机终端听众上网偏好
目前,用户使用手机收听广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手机内置FM接收器收听当地广播;另一种是通过手机上网收听广播。前者只是频率内容的照搬,且只能收听当地广播,与传统的利用收音机收听广播的方式没有太大区别;后者是随着GP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兴起的。对广播电台来说,手机移动终端拓展了广播的新时空,增加了节目的外延;对于电信部门来说,手机移动终端开发了新的商机,更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而直接受益者则是广大的广播受众。
据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显示,从软件下载方面来看,广播听众下载的APP类型主要包括音乐类APP、浏览器类APP、视频播放类APP等,其次是手机游戏APP和手机壁纸;下载广播类APP的受众大约占10.9%。这说明电台、频率开发的广播APP在听众当中存在着一定市场,但受网速慢、流量资费高、网络电台辨识度低以及平台内容整合度低等因素影响,广播类APP的使用率和收听率还很低,广播APP的市场还需要培育[3]。调查显示,听众使用手机上网收听的广播频率主要包括新闻、音乐和交通三种,占65.6%的市场份额,其中点播率最高的是音乐频率;剩下的市场被生活、文艺、都市、经济等其他广播频率所占领,且各类频率的市场占比都不大。总体来看,手机听众收听广播时对频率的选择还比较分散,但娱乐休闲方面的频率集中了较多的听众。
網络流量费用的降低和WIFI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听众使用手机上网收听广播,各类广播APP的听众也逐步增加。在这种背景下,要顺应时代趋势,传统广播电台就必须开发适合手机用户使用的终端APP。
四、广播发展的新机遇——手机客户端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传统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转型,实现转型必须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相结合,手机客户端是传统媒体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各类手机客户端的数量激增,各大传统媒体也纷纷拥抱手机客户端,推出自己的APP,广播电台也不例外。
目前的广播APP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传统广播电台APP;二是非传统广播电台APP。前者一般是由传统广播电台开发的,其内容基本上是本台频率内容的照搬,如“北京广播在线”、“山东经济广播”、“湖北之声”等。后者一般由非传统广播电台开发,国外比较有名的是 Tuneln radio,国内则以蜻蜓FM、喜马拉雅、豆瓣电台为主。目前移动互联网收听市场已逐步被非传统电台开发的广播客户端所占领。蜻蜓FM目前是华语地区同类型手机广播电台APP中的佼佼者,涵盖了千个网络电台频道,包括国内外音乐、在线新闻、经济、交通、娱乐、教育、体育、戏曲、故事、都市等。经过几年的发展,广播APP在我国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传统的广播电台纷纷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应用,网络广播APP凭借其海量性和创新性吸引了大量手机用户并赢得了他们喜爱。
与传统的广播相比,广播APP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用户在收听时间上具有多样选择性。传统广播具有线性传播和稍纵即逝的缺点,手机广播APP则弥补了传统广播在这一点上的不足。通过APP,用户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收听广播,他们既可以收听实时播出的节目,也可以提前收听即将播出的节目,还可以收听播出过的节目。
2.广播APP为用户提供了社交功能。广播手机APP已经逐渐向社交广播APP演变。通过客户端,用户既可以在节目后留言、点评,也可以与节目主持人进行线上互动并关注最新节目动态。广播APP的分享功能也使听众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节目分享出去,实现社交互动。
3.广播APP具有图文并茂、形声具备的特征。在APP上,听众不仅可以听传统广播的声音,还可以看图片、看视频,传统的“听”广播已经演变成了边“听”边“看”广播了。
4.广播APP比传统广播更具有地区渗透性。频率资源的有限性和信号质量的不稳定限制了传统广播的传播空间。手机客户端则不同,只要有网络,用户就可以收听到广播,这样,一些广播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也能收听广播。
5.分众服务功能。随着大众传媒进入分众化时代,一张节目单难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移动客户端的推出为频率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可以为不同受众定制个性化的节目,以满足不同需求。用户也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节目上传到平台上,供大家收听。目前国内的“喜马拉雅”、“荔枝FM”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
6.驱动创新功能。传统广播节目的改版或新节目的推出除了要经过层层审批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时段供节目播出。这样,一些非常好的设想可能会因为时间和时段限制而被搁置。广播APP则不同,由于其不受时间、时段的限制,主持人或制作人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立刻付诸行动,广播APP成为驱动广播创新的重要平台。
五、广播APP面临的困境与破解
APP的成功在于能否真正关注受众需求。目前廣播APP仍然存在着大多数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时的通病,即“内容简单平移”、“忽略用户体验”、“依靠传统广告分割”、“商业模式不清”[7]。如何针对这些通病提出解决策略?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细化受众管理,实现对受众个性化内容的推送。作为传统媒体,广播在内容上具有优势,但是目前很多广播移动应用都不重视用户习惯和喜好,也比较少关注页面设计的合理性,使得用户体验非常差,难以吸引和留住用户。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就必须了解受众的浏览习惯、兴趣爱好等,从而有针对性的向受众推送个性化内容。在“大数据”时代,广播电台可以通过“浏览行为+终端信息”的模式更加准确地判断受众;通过与受众之间直接的“一对一”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个性化需求。
第二,改造生产流程,实现内容的多平台发布。移动互联时代,各大移动终端大发展和不断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应该以各个平台的不同特性和传播方式为基础,发挥各个平台的不同优势,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使生产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广播媒体还应该改造生产流程,不再拘泥于以前的生产方式,以节约资源。
第三,增强技术创新,牢牢抓住终端用户。移动终端的多样化使得各种接收终端在技术上存在不同特点,因此,为了使受众在享受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还能在不同终端之间灵活切换,既要重视内容的分众化,也要增强技术创新。移动应用程序的研发应该根据不同终端的技术特点进行。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要取胜,技术创新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谭天,赵敏.中国广播亟待第三次升级转型——破解广播发展困局的思考[J] .新闻记者,2012(10).
[2] 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DB/OL].
[3] 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移动互联时代的广播及广播受众触网行为分析[DB/OL].
[4] 张锐.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广播的发展趋势和创新策略[J].中国广播.2012(9).
[5] 顿海龙,王辰.传统广播电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转型——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例[J].产业经济,2013(8).
[6] 侯惠珠.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探索与转型——SMG旗下APP应用现状与前景[J].新闻窗,2013(12).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