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院系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途径探索
2015-05-30邓淑凤宋辉李珊张爱霞
邓淑凤 宋辉 李珊 张爱霞
[摘 要]院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处于人才培养和高校管理的一线,作为实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直接执行单位,其管理工作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作为高校院系管理工作者,应把如何提高院系管理质量作为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高校院系 管理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80-02
在高等院校管理体系中,高校负责整个学校的发展、战略决策和宏观目标的制定,院系则是依据高校的总体目标负责对机关各项政策、计划、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院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处于人才培养和高校管理的一线,作为实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直接执行单位,其管理工作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作为高校院系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总结和探讨院系管理经验和管理规律,并把如何提高院系管理质量和水平作为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一、做好动态和静态的双向管理
学院是一个中间的行政管理层次和学术管理层次,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既要作为学校的分支权力机构下达、分解学校的管理方略,也要作为系、专业甚至教研室等基层单元的集合体上传、反馈基层的特殊性,并使上下两层在此交汇,提高学校方略的可操作性,提升基层单元建议的普适性和政策性,并消融上下层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作为院系管理机构,怎么把学校机关各部门的任务梳理好,怎么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确保工作质量,是对管理者工作能力、工作艺术的考验。实践证明,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一环。
静态管理是一种“法制”管理,是靠规划、计划和规章制度来调控各项管理工作的。相对于其他的行业来说,高校的工作内容相对稳定,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项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年度或学年、学期工作会议上均有布置,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比较健全,所以,对计划内、常规性的工作,作为院系一级管理机构,要突出静态管理,强调各项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不开形式主义的会议,不增加脱离实际的要求,不进行频繁的工作检查,尽量不给教研室主任和一线教师增加工作负担,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让常态化管理制度主导日常工作,为教学人员营造一个宁静和潜心研究的工作环境。动态管理是管理过程中根据工作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的随机调整和改进。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学计划的实施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由于教学实施过程是一项连续不断又涉及诸多要素和人员的工作,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院系管理人员,勤到教学一线,了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和解决教学工作落实中的问题是保证教育教学计划完成质量的关键。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对于一项新的任务,如果只靠一纸文件或一次会议布置,会由于相关部门解释不到位,教学人员在落实任务时常常很茫然,加之基层教学单位对任务理解上的偏差,实施结果常常会五花八门,相差很大。[2]所以,院系领导要加大动态管理的力度,相关管理干部一定要勤到教学现场,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准确向上级机关反馈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帮助教学人员解决落实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对偏离目标的做法及时纠正,只有这样,才可以少走弯路,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
二、在不断创新中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开拓创新,勇于探索是高校对各级管理人员提出的客观要求。由于院系不是高校管理的顶层,实际工作更多地体现在其对上级政策指令的执行性,所以,一些院系管理干部对工作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过程中常常所依赖的是经验的积累、常规的运行和传统的延续,缺乏对现代管理模式的运用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院系管理工作的质量。事实证明,院系管理不只是进行各项活动的简单的事物性操作过程,管理人员如果仅仅靠经验,靠原有的管理方法或加班加点的苦干,很难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院系管理人员只有学会创造性思维,多在创造性工作上下工夫,部系的各项工作才能充满活力。
院系管理人员处于教学管理的一线,既了解教研室和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深知教学人员的需求,在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同时,院系管理人员应主动作为,善于用创造性的思维思考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求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这就是改革中的创造性思维。不拘泥于已有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敢为人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案,常常会使管理工作质量得到质的升华。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传统的工作分解法改良为三维工作分解法,一是按完成任务的时间分段,即在完成某一件复杂的或大项的工作时,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分步实施,分段验收;二是按任务的内容和性质分段,结合教研室现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教学管理上的优势,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教研室,分头实施,共享结果;三是按任务的层次分,将任务按不同的完成对象分解,将任务具体分派到院系领导、机关人员、教研室主任、教员和实验员等手里,减少无关人员不必要的劳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在上一轮院校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对大量的教学文书进行整理和检查,创造性地提出了“六查三对”工作法。“六查”,即查人才培养方案、查课程标准、查教材、查教学实施计划、查教案、查课程总结,从纵向上保证各教学环节文书的齐全;“三对”,即核对各环节教学文书的时间、内容和标准,从横向上检查教学文书的质量。“六查三对”工作法,增强了基层管理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发挥好柔性管理的正向引导作用
教师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其独特的判断能力,较少迷信和盲从他人,难以接受命令式的管理,更反感学校管理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3]多年的基层管理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将柔性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院系的管理,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需要,更是学校基层管理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柔性管理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以人性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实现管理效益的最高境界。
一是注重教师的公平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涉及教学人员利益和荣誉的问题上,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院系领导不要搞小圈子,不要以个人的喜好定调子,应从调动全体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極性,从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充分发挥教学人员个人长处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公平公正的办事,培植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教师的满足感,赢得大家的信任,为做好各项工作打好群众基础。二是保持和教学人员融洽的人际关系。院系管理干部平时应注意在工作中与老师们的感情联系,通过尽可能多的接触,与老师交朋友,真心爱护教师,保护教师,关心教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当教师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教师被误解时,要敢于直言;当教师遇到困难时,要尽力为其提供真诚的精神和物质帮助,通过融入真情,形成强大的情感凝聚力。三是要善于沟通协商。一线教学人员普遍学历较高,一些教师资历深、年龄较大,一些教师在教学或科研上能力很强,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他们办事认真,责任心强,自尊心也强,院系管理干部在管理工作中更要注意柔性管理的运用,不以“官”威号召人,而要以人格折服人,遇事主动与教研室主任协商,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尽量站在教学人员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设计工作。当发生矛盾或需要改变原工作计划时,应把理由讲清楚,取得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才能形成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合力。
总之,院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校院系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探索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艺术,才能适应高校院系自身发展与需要,才能提升高校院系管理质量和水平。
[ 注 释 ]
[1] 李素芹.我国大学学院地位浅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2):90-94.
[2] 邓淑凤,宋辉,米裕,等.对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6):34-35.
[3] 李健.浅谈柔性管理理论在高等院校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07(5):44-45.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