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教学活力方法浅析
2015-05-30杨继生
杨继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易学,但难学好;语文易教,但难教精”,这是众多的中学生和语文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因此,改变语文“教学”思想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中学生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应倍加关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顺应课改新潮流,与时俱进,注重激发语文教学活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扩展语文学习视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调动潜能,培养个性,主动学习。
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语文的妙趣。教学《选举风波》时,可由学生自行编排课本剧,亲手制作道具,自由分配角色。在表演中,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同学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思想、情感,从中体会到同学间真诚的友爱,同时也明白“真正的友谊是一种理智的友谊”。课本剧的表演能让每位学生破除狭隘的学习观,以极大热情使自己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亲身实践中感悟语文的魅力。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个性及创造性。语文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已有的观点和现成的结论,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于书本、教师、其他同学的见解和主张。在教学《三峡》一文时,不少学生就文章的结构通过自学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绘三峡四季景致?作者为何将冬春两季放在一段描写?这样写的用意何在?针对学生提出的同题,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拓宽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质疑、引导、解难,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三峡》结构的独到,品味出文章的结构美。通过这样的质疑问难,有助于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审美品质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再次创造成功机会,激发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热情。
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到完全丧失。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为学生创造条件。当然,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较难的问题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则要请希望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地给以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喜欢学习语文。
二、扩大阅读,发展情趣,感悟语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是一座语文的宝藏,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语文学习的空间不应该被缩小在狭小的教室里和手中的课本上,而应该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和发展的空间,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广阔的学习天地上扩展视野,陶冶情操,增强兴趣,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领悟。
首先可以让学生大量阅读名著时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上网了解信息,感受生活的主旋律,把握时代审美情趣。教学时可以通过定期举行配乐朗读比赛,在自读课本中,在报刊杂志上选取富有生活气息、反映当前时代风貌的时文,配乐朗读,围绕“谁读得最有感情”来进行“读一评一议”比赛,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提高学生品味语文的能力。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一句名言甚至一个成语,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广泛涉猎群书,培养自己的兴趣点,从中加深对语文的感悟。
其次,以课本、课堂为中心向外辐射,拓宽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既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扩大了知识面,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在教《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课文时,让学生收集有关针鼹的资料。同学们从生物学角度介绍针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引入所学课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增强保住珍稀动物的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再次,让学生关注着有生活气息和表现力的流行语,如:“网虫”、“日子在发霉”、“蛋白质”、“熊市”、“爽”、“泡”等,丰富学生的语言,改变学生只从课本上学生语文的思想,感悟语文内在美、语言美、艺术美及时代感,发展学生情趣,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语文。
三、趣昧异入,严谨结尾,展现风采。
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展现教师的风采。
首先,精心设计,趣味导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语文课堂教学的开讲十分重要,开端的精彩能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为教学过程创设最佳的情知开端与背景。趣味导入法有:
1、故事导入法:在教《犟龟》之前,先让几位学生讲述熟悉的“龟兔赛跑” (多种版本),来引起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入法:在教《基因畅想》时,先提问“克隆人类的各种器官进行器官移植是真的吗”,一石激起千重浪。
3、名言导入法:教《春》时,让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的名诗句来导入,激起学生求知欲。
4、图片导人法:教《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苏州园林》时,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形象。
5、影视导人法:教《空城计》时,先放映电影《赤壁》片断,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教师如一位演员,演得好就能抓住观众的心,否则课堂如一潭死水。在此不能忽略了结尾,多变的开讲是引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教学之中,结尾是压轴戏,它是传授知识完整的保证。严谨的结尾能收住学生的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常用方式有:
l、归纳整理式: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便于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如教《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归纳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字、通假字以加强对文言字词的辨识和领会。
2、对比式: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现学的知识加以比较,加深学生的认识理解,这样学新而温故,一举两得。如教海伦·凯勒《我的老师》时与学过的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在内容上和写法上作比较分析。
3、牵引式:人们巳普遍接收了大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课结尾时进行巧妙的牵引,不失为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之一,使学生进行新的认知活动。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引导学生去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教《风筝》引导学生去阅读鲁迅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