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资助模式探析

2015-05-30蒋君毅郑洪静傅中山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微创新五位一体

蒋君毅 郑洪静 傅中山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各种学生资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微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经济扶助·心理帮扶·就业指导·成长助推·学业辅导”五位一体育人型资助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立体式”资助,实现生活上扶助、精神上激励、就业上指导、能力上助推、学业上辅导的育人目的。

关键词:五位一体;资助模式;微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和比重也日趋增加[1]。因此开展高职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对于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维护教育公平、校园和谐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高职学生规模的不断攀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在高职中也逐年增长。

我国高职学生资助体系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且为高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项资助工作在深化过程中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资助的途径还比较单一

当前学生资助的不足在于资助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资助项目缺乏有机整合、资助政策未能满足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性需求、资助在区域性、校际性差异明显等,因此我国高职学生资助途径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化[2]。

1.2 高职资助过程中注重于物质解困,而精神解困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资助更多的是从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对贫困学生思想、人格等方面状况的关注以及相关的心理援助相对缺乏,忽略受助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1.3 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中往往处于弱势群体

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存在的家庭基础差、社会关系少、经济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因素,对其就创业带来诸多影响;由于现实中的限制和观念上的束缚,就业时往往存在选择岗位偏差、签约时间迟缓、签约率偏低[3]。

1.4 受资助学生综合能力存在“软贫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其接受的教育处于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在综合能力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动手实践和发展创新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他们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可见仅解决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难以适应创新型人才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需求[4]。

1.5 学业帮助力度不够

学习是摆在大学生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所迫要解决其经济问题影响了学习,有的因为自身底子薄而出现了恶性循环。当前高职院校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选拔下了大气力,而对成绩落后的困难学生群体关注不够。

2 基于“微创新”理念的“五位一体”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模式

100年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从经济学的角度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一种新组合”的创新理论,并指出创新是事物发展内在的因素,这对理解学生资助创新同样具有借鉴意义。2010年周鸿祎提出“微创新”理念,认为微创新的关键:一是从小处着眼,二是快速出击。

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应该在以上创新的基础上从更微更深之处着手,关注结构性、服务性微创新,寻求突破,深化育人内涵,创新资助育人模式。在此提出“经济扶助·心理帮扶·就业指导·成长助推·学业辅导”五位一体育人型资助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立体式”资助,切实做到生活上扶助、精神上激励、就业上指导、能力上助推、学业上辅导,从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实施资助的同时,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受助学生的教育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2.1 雪中送炭,分层次实行经济资助为根本

首先要做好常规资助。学校通过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核实认定,根据其困难程度采取不同措施给予经济资助。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励志奖学金为辅的形式解决学费、住宿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为辅的形式解决生活费。积极倡导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通过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广泛开拓助学经费渠道。其次是开展暖心资助,采用人性化工作方式开展资助工作。

2.2 贴心服务,注重心理帮扶为灵魂

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机制。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可联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共建贫困生心理健康动态预警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管理办法。

首先是建立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档案,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进行危机干预、救助,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调适、争做生活强者的意识,真正将困难视为磨练自己意志毅力的宝贵财富,力争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恶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精神脱贫。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增强其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文体、竞赛等活动,加强与他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其搭建展现自我、服务他人的平台,从而激发其自信心和创造力。

最后是在心理关怀方面,定期举办专门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通过个别辅导或团训、专题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康人格。

2.3 促进就业,提升就业指导为核心

就业成功与否,关系着资助育人的成效,也关系着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通过校内外、课堂内外、集中与分散、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选课指导和环节性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鼓励非毕业班学生参加就业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开展分类指导。根据学生情况,区分不同类型,开展“一对一”就业支持工作。

最后是提供經济补贴,缓解就业压力。学校可以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资金,重点补助特别困难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减轻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经济压力。

2.4 授人以渔,助推学生成才为目标

资助育人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实现真正意义脱贫。

首先是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生存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助,在自助中成长,使其具备自食其力、自我生存的基本技能。

其次是建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征信管理系统,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成绩、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综合表现等多方面纳入全方位的成长档案库,进行全程成长考核帮扶。

2.5 全程跟进,开展学业辅导为保障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等特点,建立一套“全面指导、全程跟进”的帮扶机制。根据学生学习困难程度,建立“一对一”及“一对多”学业辅导模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动力。提供帮扶的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學生制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难点并探究学习方法,同时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抓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创新资助育人制度体系,探索实践育人途径,是实现资助育人的关键。因此在工作中要以“微创新”理念为指导,灵活开展“五位一体”立体式资助,推进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建设,资助育人工作才能更加贴心,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 2007〔8〕号)[Z]:1.

[2]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2006(7):1-2.

[3]董安康,韩运华.新时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8):2-3.

[4]唐文红.从物质资助济困育人到励志强能育人——民族地区高校能力发展性资助育人的现实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7):3-4.

基金项目:

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重点课题“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4SZDSZZ01)。

作者简介:

蒋君毅(1981-),男,安徽阜阳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务:苏州市职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管理科科长。

郑洪静(1981-),女,江苏苏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务: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辅导员。

傅中山(1972-),男,四川重庆 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务:苏州市职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微创新五位一体
企业微创新与平台化组织结构
电力物资企业“五位一体”建设策略
龙湖 试水“微创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五位一体”能力的培养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让“微创新”为数学教学打开一扇门
拓展需求视角下的项目微创新策略分析
高校内部管理需要“微创新”
体验式德育的“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