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管理需要“微创新”
2015-08-05杨永忠姜峰郭燕锋
杨永忠+姜峰+郭燕锋
摘 要 在当代社会,需要特别重视自下而上的改革,需要特别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力量,需要特别重视“微创新”。“微创新”因为微小不起眼而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它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法,往往能带来出乎人们意料的创新效果和效益。高校领导在高校的内部管理中不能忽视“微创新”,相反必须树立这一全新的理念,把微创新根植在高校的文化软环境中,进行“微”创新,首先从点上突破,进而整体推进高校管理工作。
关键词 高教管理 微创新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10
College Management Needs "Micro-innovation"
YANG Yongzhong, JIANG Feng, GUO Yanfeng
(Development & Planning Department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bottom-up reform need particular attention needed to be emphasized strength of each individual, need special attention, "micro-innovation." "Micro-innovation" because small inconspicuous but been ignored, but i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social change, often bring on unexpected effects of innovation and benefits. Leading universities i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can not be ignored, "micro-innovation." Instead we must establish this new concept, the micro-innovation is rooted in the soft environment university culture, a "micro" innovative, the first breakthrough from the point, and then the overall advancement of college management.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micro-innovation; education concept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微创新”意识的普及还需要人们的努力。在信息时代的当代社会,需要特别重视自下而上的改革,①需要特别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力量,需要特别重视微创新。“微创新”因为微小不起眼而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它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法,往往能带来出乎人们意料的创新效果和效益。高校领导在高校的内部管理中不能忽视“微创新”,相反必须树立这一全新的理念,把“微创新”根植在高校的文化软环境中,首先从点上突破进行“微创新”,进而整体推进高校管理工作、促进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1 “微创新”是什么
“微创新”是一种方法论。现在距离“微创新”这个词提出的时间已经有5年。“微创新”这一概念最先于2010年由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创造性地提出。其核心观点主要涵盖下述三点:第一,产品设计要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其次,产品功能一定要专注,不求大而全;第三,在产品更新上,小步快跑,不断试错。②
“微创新”是信息时代的思维,是“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方式。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国际上公认的公司战略和跨国公司管理领域的专家、著名管理大师普拉哈拉德曾警告“公司中心型”创新方式已经消亡。相反,用户与顾客正凭借个人经历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微创新”因为其“微”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但这些小创新的威力同样凶猛,往往能带来出乎人们意料的创新效果和大的效益。从很多商业流行品牌的成功案例来看,这种“微”创新带来了用户价值,它使得原来复杂的变得简单明了,或者使得原来很贵的商品变得较为便宜。通过微小创新的日积月累,通过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能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逐渐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和佼佼者。
2 高校内部管理为什么需要“微”创新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包括高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分配及内部因素相互构成的组织体系。长期以来,世界各地都在进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研究和改革创新,以期改善和提高管理效益,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这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有截然不同方式和效果,人们对对待创新也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很多人一提创新,就联想到改天换地的革命;有的创新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毫无实际效果;还有的追求响亮的和吸引人眼球的名目,但是内容不过尔尔;有的则能脚踏实地、不事张扬、能默默无闻地推陈出新。③
实际上,高校内部管理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操作性强的微创新。我们必须把微创新这一理念根植于高校的管理和高校深厚的文化土壤中,进行“微”创新,小处着眼,细微入手,点上突破,整体推进。
倡导“微创新”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创新不是小公司特有的,高校内部管理也要重视微创新。一方面,高校内部党政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教师等对高校党政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有较高期望,但现实与期望之间有较大差距,迫切需要有效的改革对其加以改进。从较长时期来看,改进高校党政管理的绩效,可以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等过程来实现。但是,在时机不合、条件不成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精力和资源聚中于一点加以突破,然后把这个点做好做优,“微创新”是高校党政管理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另一方面,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微创新能把握服务对象。为服务对象如在校学生解决一个微小的问题,再乘上高校拥有的3千万在校生,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数量级,就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看来,微创新就是最好的战略。第三,与巨创新、塔尖创新④等相比,“微创新”的投入比较有限、阻力较小、风险可控,能够较好地适应中国行政的现实环境。⑤
3 如何进行微创新
阿法纳西耶夫说过:“处处都推倒这道冷漠的墙,给有创新精神的人、革新者创造着开路,这就是管理机关和领导人的重要任务”。
一个高校的管理能否进行微创新,前提就是能否从学生、教师等“用户”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有一定规模的高校,往往会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思维,例如总是强调要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总是强调要培育市场,总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高校的办学、教学难处。高校在招生的时候,往往考虑到上级要求、自身战略、布局、办学规模等,然而学生关心的,是你的教育能提供什么价值,能够为我解决什么问题,教育质量如何,就业质量怎样等等。如果高校只是关心到自身规模和自身利益,却忽视或不重视它能够为学生带来怎样的价值,很少想教育如何改进才能够让学生感觉更好,很少想教育如何改进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个时候,这个高校以及其承载的战略,是一定要失败的。所以,一个高校要能够进行微创新,首先要形成一种文化,它并不神秘,它要求高校从上到下,形成一种站在学生立场、站在学生家长立场、站在教师立场、站在其他“用户”立场,从学生角度、从学生家长角度、从教师角度、从其他“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的文化。它要求校领导、各学院各部处各单位负责人、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要放下自我,愿意进入到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其他“用户”的细节,去理解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用户”的感受。没有这种以学生、教师等为中心的文化,无论如何改变,都将是无序的布朗运动。⑥
进行微创新,另一个工作就是要做把“微创新”根植在高校的文化软环境中。首先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资源如网站、微信、报纸、广播等做好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支持进行“微创新”的文化氛围,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教职工全员参与“微创新”建设的自觉性。必要时可以面向广大在校学生、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等开展有奖创意征集活动,吸收他们对教育管理在功能、流程、制度等方面的优化建议,这样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又可以扩大高校的影响力。
“刚性”的强制措施,当然也是破除高校内部“玻璃门”现象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管理创新的组织推动方面,高校要把“微创新”纳入到学校内的各种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之中,使得有人自觉地想与做“微创新”工作。重点优化一线党政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对象的体验。“快”是微创新重要特点之一,建立“微创意”从提交、认证到付诸实施的快速通道,实现管理微创新、提升管理效率。以党政服务细微改良的累积,不断地改进其他社会主体在高校治理中的用户体验,从而实现党政效率的提升和党政效果的改善。研究表明,过于强调团队的组织环境,不利于创新,而创新点子辈出的组织,往往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相互竞争大于合作。当然,这种文化或将带来不稳定。高校领导可以在几个单位试行鼓励个人主义的措施,激励创新。在教师个人职业方面,不妨鼓励教师兼职。许多有名的大学,早期都有很多老师兼职授课(如蔡元培任北大校长的时候,鲁迅也在北大兼过职),关键看课程好不好,老师好不好,不在于老师归谁所有。
微创新的核心在于提升用户体验,重视“微创新”其实是要倡导一种务实精神和追求用户体验的执著态度,从小处着手,不求石破天惊,但求踏踏实实地对服务精雕细琢,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近来全国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高校也在认真实践。例如,有的高校就在行政大楼门口设置咨询点、安排“引导员”为来校办事而不熟悉环境的人员提供指引服务,用户体验得到大幅提升。这种“微创新”的效果非常好,类似这种需要微创新的地方还有很多。
微创新是方法论,它强调尝试,这个点不一定打得动学生等用户,结果不对马上找下一个点。这种方式不是十年磨一剑,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集小胜成大胜,小步快跑,不断地尝试。⑦
教改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立项课题“省属农业院校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难点与重点问题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杨东平.学者杨东平:中国教育面临历史性转折[D](2013-11-2)[2014-9-5].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11/02/30902901_0.shtml
②⑦周鸿祎.以微创新推动变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12.30:51.
③ 赵广成.坚守教育常识才有真改革.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D](2014-1-9)[2014-5-9]http://www.edu.cn/jygg_12608/20140110/t20140110_1062810.shtml
④ 周建华.塔式创新:管理创新的7个层次[J].经理人,2011.9:30-32.
⑤ 邹宗根.“微创新”:行政改革的路径探索[J].云南社会科学,2013(3):5-9.
⑥ R.布朗.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