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
2015-05-30史菲
史菲
摘 要: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数量剧增,陶渊明、谢灵运、竹林七贤等名隐士辈出。他们自食其力,躬耕垄亩,生活在山林田园之中,他们日常结伴游山玩水、吟诗作赋、饮酒高歌,他们热爱自然,开创了并且发展了田园文化,本文对田园文化发展的原因与田园文化的题材作品内容进行了剖析,并综合总结了田园文化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隐士;田园文化研究
一、从隐士隐居的生活及隐居的原因看作品题材
1.隐士的特点与隐居的原因——田园文化的形成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士大多才学不凡、饱读诗书,如果他们有个人意愿,也可选择重归仕途,也不必选择远离世俗,隐居山林而与俗世人隔绝的生活。关于隐士隐居的原因主要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说起。
(1)崇高的政治理想。隐士都是志向高远、远迈不群者,“人无志,非人也”。(嵇康《家诫》)然而官场的污秽注定被他们不齿,由于他们性格清高而正直,仕途一直不顺。因为他们不愿意同流合污,面对崇高的政治理想,他们忧国忧民,却无法实现政治抱负,所以选择了归隐山林,远离俗世的烦恼。
(2)对田园自然的追求。另一个要原因是他们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加之当时庄园制度的盛行,也为山水美的发现提供了条件,魏晋南北朝士人追求心神的超然,追求万物的自然与和谐统一,所以山水自然之美成为了他们的审美对象,而优越的地理条件也是山水审美形成的原因之一。最后,隱士们选择了归隐,选择了躬耕垄亩、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
2.田园生活的内容与作品题材
田园生活最大的特点是宁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隐士一般选择归隐于田园或者深山,与熙熙攘攘的人群断开了联系,他们生活上自给自足,饮食、服饰方面一贯是就地取材,从诗歌中不乏能读到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节,包括生活环境、食材、服饰特点等。
隐士们有很多闲暇,能够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这些隐士一般有着高雅的品位与追求,拥有非凡才学,精通琴棋书画,他们在闲暇时间一般会选择吟诗作对,抚琴作曲,或结伴游玩,把酒言欢。
很多隐士仕途不顺,也有借酒消愁的习惯,其中陶渊明是比较闻名的饮酒居士,他的作品里面很多都有酒,而且,这些隐士也喜欢以酒会友,陶渊明喜酒,“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尽管没有能够花钱的乐趣,但是饮酒为平淡的田园生活增添乐趣。
隐士们乐于结伴同游,相互交流,他们很多诗句描写与好友结伴的快乐,也有孤单一人无人分享时的寂寞,如谢灵运在诗歌中以“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表示自己没有好友陪同时候的心境,谢灵运在始宁别业隐居时期,常与隐士孙淳之、王弘之聚会,又与族弟谢惠连等人游山玩水。
二、隐士田园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理念
1.对自然世界的充分认同与欣赏
隐士对自然景象充分地认同与欣赏,他们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阮籍认为,人与天地万物相比,就仿佛尘埃一粒,天地之间除了自然之外,再无他物。他们同样对自然规律的变化进行了肯定,例如,陶渊明很多诗句中都有叙述自然规律,如“万物相寻绎”“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日月有环周”,草木万物皆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从出生到衰败,阮籍认为即使是日月星辰,也需要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变化,而且,尊重客观自然的发展规律是一种深远的思想,认为“循自然、推天地者,廖廓之谈也。”
2.肯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陶渊明的思想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他尊重自然,并且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承认田园本身自然属性的基础之上,按照自然规律适度改造自然环境,在这种思想基础之上,他才得以造就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相互交融的上京园林。“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物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惟兹若然,故能长久。”阮籍阐述了万物安定的思想,他认为也不该存在君臣之分,万物之间和谐相处,才能长久。
三、田园文化作品成就与影响力
田园文化正式形成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期间田园文化得到较大发展。这一时期的隐士所引领的田园文化,在我国诗歌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中主要以陶渊明、谢灵运、竹林七贤等有名的隐士为主,他们是隐士的田园文化的结晶,他们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朝代兴替、国家衰败的悲哀,从这一角度来看,他们的归隐也有一定的消极色彩,讲求独善其身,但是从文化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隐士作品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田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我们能够发现当时的社会特点: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玄学发展、农业自给自足的理念发展等,田园文化作品对于历史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肯定田园风光对人的积极作用,它能陶冶情操,宣泄情感,让人放松身心,也能为文人墨客创作提供灵感与素材,从隐士们清新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内心尊重自然,理解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追求,他们清高的气节,也是值得我们欣赏与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康相坤.魏晋士人的山水情结与诗文创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陈良运.中国山水美学发韧考述[J].中国文化研究,2003(03).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