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考
2015-05-30王蓉
王蓉
摘 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本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加强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的高低是对一个人从事其职业水平的综合考量。高职院校应该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同时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正处于由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危机期”,很容易出现不适应和矛盾,往往会铤而走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反社会行为,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加之他们又是计划生育政策后的独生子女群体,从小生活环境孤立独享,成长过程唯我独尊,致使他们大多数人不愿意、不善于与人交流。甚至很多同学存在性格孤僻、自卑自闭、上网成瘾、厌学贪玩、吸烟喝酒、打架斗殴、奢侈消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社会需求形成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离开校园进入职场后无所适从。即使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优秀的学生,在职场中因为与同事、领导或服务对象沟通困难,无法与他人融洽相处而离职或者被迫离职。
2.高中阶段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高职学生在高考之前接受的教育基本是“应试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让学生听课和练题,目的只有一个,拿高分,上好大学。这是学校和老师的奋斗目标,更是学生和家长的奋斗目标,也是全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被忽视甚至被忽略的。这必然使高职学生入校时缺乏基本的素质素养。
而在理论知识储备方面,高职学生也是有所欠缺的。从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就可看出。高考各科总分750分,陕西省2011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文史类300分、理工类280 分;2012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文史类240分、理工类200分;2013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文史类200分、理工类150分;2014年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文史类273分、理工类256分。
如此悬殊的基差,说明了一个问题:高职学生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等。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然存在许多认知空白和误区。
3.高职教育理念的误区
目前高职教育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为迎合市场需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专业、轻素质,忽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现象。过分强调专业性、技术性、针对性,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关注职业与个人生计的关系、职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经济功能之上,一切都讲求“实用”,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胜任某个岗位需要,以此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一技之长。
迫于就业压力,要求学生考取相关岗位的资格证书,过分夸大技术操作价值,忽略文化修养,淡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削弱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心理脆弱,思想认识水平较低,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因此,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偏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上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在职场中站稳脚跟,才能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加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是学生接受教育直接面对的素材,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教材内容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及素质的高低。从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塑造人“灵魂”的德育和传统文化课程所占的比例过低,这就很难避免培养的学生只是迎合市场、满足岗位要求的机械工具。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只有加大人文素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人文知识的濡染,学生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全面的人、和谐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教育的问题比原子弹还重要,原子弹归根结底是由人来掌握和控制的,人成什么样的人则是由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决定的,人是否能成为负责任的道德主体,是由基本的人文历史教育决定的。
人文教育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根本,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高职教育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善课程设置体系,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比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2.加强文明礼貌教育,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
文明礼貌教育是培养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讲文明、讲礼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数缺乏文明礼貌素养,即使在校园里向老师问声好都不乐意。有时候老师提醒了,学生见面就勉强打个招呼,过后见面又装不认识。其实,向老師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一时之间的文明礼貌不困难, 困难的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仪表端庄、举止得体、语言文明、态度热情、表情丰富,等等,都是必须加强培养的内容。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件法宝,一是微笑,二是谢谢。这两件法宝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能让学生们真心微笑,真诚谢谢,基本的文明礼貌问题就解决了。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文明礼貌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先导,各学科密切配合,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学生日常素养。
3.加强学生集体生活素养教育,促使学生团队精神形成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它是一个集体生存发展的必需条件。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团结互助,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产生真正的内心动力,才能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才能挥洒个性,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團队精神。高职院校应该多开展积极阳光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体育课场地宽敞、人员集中的教学优势,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赛、排球赛、集体游戏等群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团结合作的意义,从而养成学生自觉自愿与人合作的习惯。
4.加强“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力度,提升学生社交能力
文明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要求人们自觉地去共同遵守。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人与人共处的金钥匙。
与人交往必须遵循“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基本原则。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适度得体,掌握分寸,不能妄自尊大。要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能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力度,有针对性地对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礼仪教学。比如“护理礼仪”“旅游礼仪”“教师礼仪”,等等。同时,把社交能力的高低作为学生是否能合格毕业的一项考核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
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应负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它通过自律、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高职学生一旦毕业,就要直接进入社会进入职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他们进入职场前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职场规则教给他们,把他们培养成一个表里如一、完全合格的职场人士。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不断激励学生,同旧思想、旧意识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作斗争。让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努力做到“慎独”,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6.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育人三支队伍建设多数是三位独立,即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岗位分设,分别由专业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担任,育人工作由专职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懂实践,即专业教师既会讲又会做,实习指导教师既会做又会讲。
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涵养的毕业生,各大高校应该建设一支“三师型”教学名师、实践能师、育人高师即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中既传授专业知识,又教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他们人际沟通、为人处世、生存发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甲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高职教育质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02).
[2]徐 益.高职生多角度综合素质现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
[3]王瀛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6).
[4]杨营营.职业教育的关键[J].职业,2011(20).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