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阐释国家重大战略的一次有益尝试
2015-05-30夏小鹏常烨汤丹鹭雷曼誉
夏小鹏 常烨 汤丹鹭 雷曼誉
2014年是中国外交全面进取的丰收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绩斐然,据此新华网制作播发了多媒体融合专题《习近平的大外交》。该作品宏微观结构层次清晰、逻辑缜密,概括全面、把握准确,展现形式简约直观、用户体验效果好,作品采用中、英双语,收获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
好的时机催生好的作品
2014年,习近平主席通过一系列的出访和外交活动,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发出了中国与全世界命运与共的呼声,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外交理念被不断提出。值此契机,新华网把握时机,创作并推出多媒体融合专题《习近平的大外交》,希望通过集纳展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外交理念与政策,从正面发声,破除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曲解与误读,在世界上展示我国良好国际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制作多媒体融合专题《习近平的大外交》是新华网从正面阐释国家重大战略的一次有益尝试。
该作品从点题立意到梳理整理习近平主席历次出访的资料,再到制作完成,历时一月有余。其间,恰逢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本专题的创作策划起到指导作用。作为新华网年终盘点的重大选题,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网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刘加文精心指导,从作品的立意、制作到审改,均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增强作品的国际传播效果,新华网国际部、外文部和多媒体中心联手打造了该作品的中英文版本。此外,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张海滨教授的指导使该作品对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的归纳更具学术严谨性。
深耕领导人历次出访活动,进行新闻的二次聚合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外交理念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这些外交理念进行准确的梳理与定位是一个大课题。只有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历次出访和外事活动时的讲话,才能对这一宏伟的外交蓝图有全面认识。
通过对新华社发布的习近平主席历次出访时的演讲稿和署名文章的整理,我们发现,习近平主席有着独特的演讲方式和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善于进行话语创新和理论创新。比如,2014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时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驳斥“中国威胁论”,阐述正确的“义利观”。习近平主席提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平实的语言却讲述了深刻的道理,这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通过构建自己的话语权,主动回应外部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以塑造中国未来的外交战略。这种语言风格在习主席历次出访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好评,也在世界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而又良好的印象。
思考再三,我们认为唯有原汁原味地引用习近平主席当时的表述,才能更好地展示这些具有开创性的外交理念。为此,我们逐条梳理这些外交新理念,并注明其被提出的时间和场合,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则引用习近平主席的原始表述,便于读者理解,同时也方便读者查阅讲话全文。
本作品的素材均来自新华社及《人民日报》发布稿件,来源权威,同时达到了新闻的二次聚合效果。时间让新闻成旧闻,而二次聚合则使一些不再具备时效性的新闻再次迸发生机,从而塑造强大的舆论传播能力。
宏微观结合,全方位展示外交理念体系和领导人风采
梳理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后,我们发现这些理念既有全局性的外交指导原则,也有针对具体国家与地区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既有具有实操意义的战略构想,也有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情怀与担当。这些理念的提出不仅形成了“立足周边,谋篇全球”的外交大格局,也展示了我国最高领导人极具历史高度的宏大视野和海纳百川的气魄。同时,“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战略大手笔的推进,不仅在中国外交版图上绘制了崭新蓝图,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鉴于此,在宏观层面上,我们把握住中国外交的主线,创造性地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外交理念整理归纳为“大视野”、“大手笔”、“大气魄”、“大格局”四个部分,这构筑了“习式外交”的理论体系。每个部分逻辑清晰、定位明确,不仅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外交理念包含其中,也使读者对于中国外交理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整体的了解。
外交理念的提出与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密不可分,通过盘点领导人密集而高效的出访活动,也可窥出中国外交的全貌与精髓。在微观层面上,我们十分注重领导人的出访细节,运用数据直观展示领导人的出访成果。经过盘点得出结论:2014年,习近平主席的足迹跨越四大洲,7次出访了18个国家,出访时间47天,出席了300多场外交活动。在作品中,我们以地图为背景,标注出习近平主席曾经访问过的城市,清晰展示领导人的出访足迹。根据王毅外长在每次领导人出访后的成果解读,我们在地图旁简明扼要地列出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的重要成果,阐述过的重要理念,以及在出访国所发表的署名文章和接受的专访。
一个个数字不仅展现了领导人出访的丰硕成果,更展示出中国最高领导人用实际行动为国操劳的公仆风范。微观层面对于出访具体活动的集纳,对宏观层面的外交理念体系形成了有力的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良好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作品的视觉效果、交互体验,以及情感体验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影响用户体验的每一个细节,力争打造一个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专题。
为增加网络新闻的易读性、缓解用户的审美疲劳,该作品在页面呈现形式上采用极简主义设计理念和互联网最新的设计形式。同时采用时下最流行的win8模块化、多色彩展示风格,页面简洁大气,设计感十足。
在图文配置比例上,我们将文字的比例降到最低,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片和简明数字,各个模块采用不同的内容分布模式,页面鼠标滑过每个模块产生图片放大、板块翻转等不同呈现效果。我们还采用了多层结构来丰富页面的交互性,将每个模块的细节信息置于其他层次中,点击每个模块可查看详尽信息,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用最少的网页空间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
此外,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趋势,作品采用响应式设计,实现PC、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终端适配,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无障碍阅读需求,为其提供完善的交互阅读体验。
中英文版本,实现国际传播效果
为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和海外影响力,我们特别制作了《习近平的大外交》的英文版本,期望搭建起为海外读者阐释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的互动平台。
使用英文表述领导人阐述的外交理念和出访成果,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抽调新华网语言水平较高、业务素质过硬的英文骨干编辑,以新华社通稿为基准,编译文本并全程参与制作过程。
上文已提到,为适应用户移动化阅读的需求,我们在专题制作之初便遵循多终端、自适配的理念,采用了响应式设计。专题推出后,不仅在PC端呈现,手机和iPad等移动客户端也同步向全球受众推送。
2014年12月18日,该作品中文版本在新华网首页头条位置进行突出展示,新华社发布、新华国际客户端、新华炫闻同步发布,《新华每日电讯》次日以“特别关注”整版集中展示报道内容。随后,央视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外宣新闻英文网站全文转载本作品英文版本,并在重要位置突出展示。
考虑到社交媒体已成为海外受众获取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新华网还通过脸谱、推特和新浪微博等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大力推送作品,总阅读量过万、转载量和点赞量累计近千次。
除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该作品还被《东亚日报》、吉尔吉斯斯坦通讯社等多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外主流媒转载或援引,并被谷歌、日本雅虎等国外知名搜索引擎资讯页面收录和展示,实现了专题内容在海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