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涉藏外宣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2015-05-30杨晓丽

对外传播 2015年12期
关键词:第三极西藏文化

杨晓丽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策划,中央电视台和五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涉藏纪录片《第三极》,自今年三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以来,收到良好传播效果,得到各方专家一致好评。截至目前,《第三极》在优酷等视频网点击量已近3000万,综合评分高达9.6分,与《舌尖上的中国Ⅱ》持平。此外,《第三极》国际推广开局良好,有多个国家电视台已购或正在洽购该节目播出版权。2016年,该片将陆续在海外各大播出机构推出。

《第三极》播出后,有关方面邀请传媒界、纪录片界和藏学界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学出版社社长周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研究所所长张雅欣、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琛、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德仓、故宫博物馆院副研究员祝勇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畅谈观后感想,给予《第三极》高度评价。

一、采取国际手法讲述西藏故事

《第三极》借“第三极”的地理概念,讲述青藏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表现的主题非常高远,视野开阔,画面精美,制作精良,把西藏的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存样态表现得非常充分。片子采取国际手法拍摄,选取人与自然的视角展示西藏,是具有最大受众接受度的传播视角,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西藏形象符号,使人们对西藏的了解由表层深入到文化的内涵之中。

讲故事成为文化叙述的基本方式,人物有名有姓,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文化的层面,使人观看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好奇感和神秘感,具有审美张力和巨大吸引力。新颖的传播理念和高新技术,将西藏绝美的自然风光全景式地展示出来,大气、精致、惊艳。同时,《第三极》学术性较强,摄制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并充分利用学术资源,所以《第三极》里面才不会出现硬伤。《第三极》里面的西藏,是西藏真实的再现,能深入人的灵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好,而且耐看。

二、有效回应国际关切

《第三极》站在一个正能量的角度来阐释青藏高原的地理、人文、自然,甚至于宗教,树立了西藏和藏族、藏文化的正面形象。同时,该片没有停留于一种浅层次的、风光层次的、物质层面的解读,而是真正深入到藏族人的精神层面,通过近40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藏区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宗教信仰自由,以及自然环境得到保护的真实情况,有效回应国际社会对西藏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宗教信仰方面的关注,有力驳斥了达赖集团所谓“资源威胁论”、“环境破坏论”、“文化灭绝论”、“宗教不自由论”的荒谬。

如针对国际社会质疑西藏的自然资源是否会被攫取,影响到亚洲未来的资源安全,《上善之水》一集通过讲述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情怀和环保的理念,强有力地证明了所谓的“资源威胁论”是不存在的。关于西藏的文化命运,《大山儿女》一集通过爷爷教育孙子要记住自己的文化,有力证明了即使那么普通的人,他们也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一代一代地努力传承自己的文化。《第三极》还触及到现在国际上正在关注的“动物的权利”、“动物的福利”等这些新主题,厚度和弹性非常大,可以引领观众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近年来,达赖集团及国际援藏势力,加紧利用涉藏影视片、纪录片等进行反宣传,误导国际舆论。《第三极》的推出,必将有效影响和引导国际涉藏舆论。

三、探索涉藏外宣新模式

怎么来讲好西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第三极》的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西藏人文非常厚重,自然景观壮丽,容易用很直观的、很宏大的画面来展示,但是往往效果不好。《第三极》善于从细节入手,没有把西藏说成是最富裕、最发达、最好的,而是选择最普通的人和事展示西藏。讲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人的自然行为或对话,从容地、完整地展现出来。该片内容丰富,语言平实,通过引导和解读展现西藏,符合对外传播规律,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理念。

文化的展示构成了《第三极》最大的魅力。包括藏香、制盐、动物保护、捕鱼到放生等故事的讲述,实际是在解读藏民族的文化性格,完整地塑造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形象。受众已经惊讶地发现《第三极》在开创涉藏外宣的新模式。没有干燥的口号和政治标签,似乎是在平静地讲述民间的风俗,探究西藏生活的秘密。如此,西藏立体的形象就以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在受众的心灵中矗立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巧实力、软实力。在外宣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巧实力和软实力,软的要更软,巧的要更巧,这样硬实力才能更硬更好。

《第三极》努力实现了“越软越好,越巧越好”,是对外宣传的一种软实力的表现,所以难能可贵。《第三极》对涉藏对外传播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西藏不仅是一个国际热点话题,而且是中国国家形象的直观符号。对西藏的传播,就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在这一点上,《第三极》没有辜负国家和民族的期待,出色履行了国家传播的历史责任。其成功经验和路径,可以在未来的外宣工作,尤其是涉藏、涉疆外宣工作中加以运用。

四、文化折扣少,传播了一个真实西藏

国际传播需要克服文化折扣,《第三极》就是文化折扣比较少的片子。它的标本意义就在于:我们如何来说话,尤其在世界的舞台上、在互联网技术的参与之下,如何能够把话说得通、说得透、说得有效,实际上《第三极》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文化折扣”有三个最基本的折扣因素,即语言、参照性、思维逻辑。东西方的基本思维方式、逻辑方式、认识方式不一样的时候,只用我们的方式与对方沟通,结果证明是行不通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折扣”。

《第三极》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在表达逻辑和参照性方面,做了一些比较适应国际化、现代化和时代性的转变和创新。同时,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势之下,传统的宣传渠道失灵,衡量文化产品的成功与否,需要在内容形式、关系和场景方面有更多的探索,和人们需求的接轨极其重要。《第三极》正是在结构、逻辑、宣传渠道等方面做了深刻改变,加入了关系要素和场景要素,让人感觉有温度有情感,有心理距离上的紧密关系,才成为了一个好的产品。该片不仅把西藏的故事说得深切,还有自己的主体性,在主体性和国际表达手法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作为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第三极》给人传递了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信,相信的信,即在一个纪录片里边,能够让观众信服片中所说的,就是成功的。同时,《第三极》还展现了西藏这片净土里人们的淳朴、善念、仁慈,以及“不争”的态度,这种震撼是很静的,不喧嚣的,慢慢地把人们浮躁的心打扫干净。相信《第三极》这样的故事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喜欢,因为其传递出来的文化的信息和理念是非常正面的。(作者供图)

猜你喜欢

第三极西藏文化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都是西藏的“错”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神奇瑰丽的西藏
绘制西藏纪录片类型的新图景——《第三极》《天河》的纪录精神大转变
一个人的西藏
文化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为“第三极文化” 的思考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