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2015-05-30周梅李婉婷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周梅 李婉婷

摘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文章从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涵义是: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当今世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份额的1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因此,中国存在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

二、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表现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既有与其他发展国家的共性,又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具体作如下分析。

(一)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集中表现在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再分配不公上,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前的0.25到2013年上升为0.473,远远大于国际0.3的警戒线,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悬殊现象较为严重,如果不加以调控,将会阻碍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导致社会问题凸显,成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困难

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必然难以为继,但是,面临着劳动力和资源价格的上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也并不顺利。

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未来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以吸引并留住人才,这就必然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其次,随着资源稀缺性升级,资源价格的上涨也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因此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巨大挑战。

(三)城市化速度过快

从图1 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根据中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历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依次为:12.84%,17.58%,20.43%,25.84%,35.39%,49.68%,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在数量上发展很快,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城市化的质量有待提升。城市化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城市建设规划混乱、缺乏科学合理的布局、环境质量差;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仍不能享受城市化的成果,权利得不到保障,处于半城市化状态等,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四)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曾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与随着近年经济波动,中国在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市场功能的缺失和政府职能的错位,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五)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的特点

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1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带来的冲击。其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是城市化在数量上的扩张减缓了失业问题,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减缓了经济压力。再次,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压力也成为促进企业不断改革创新的动力,同时,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也在倒逼着中国经济转型,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更大动力。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建议

钱颖一认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显然不同于低收入阶段的贫困陷阱问题,是一国经济水平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伴随着低水平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和资本收益下降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中国未来的核心工作就是要避免引致“中等收入陷讲”的阻碍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旳掣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改革开放30年高速发展的基础和经验,是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能力和条件的。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指出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保增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并不是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必然命运,中国应该在借鉴别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探索的道路,从而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调节收入分配差距,进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问题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缩小城乡、区域、以及行业差距入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最底层人民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避免过度追求城市化进程而令城市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注重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结合问题,尽可能照顾到贫困地区的经济利益。加大对税收等手段的利用和执行力度,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分配更加公平透明。

(二)抓住机遇,完成经济转型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抓住机遇完成转型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国家如缺少自身的实力性产业发展,依靠进口来维持生命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彼衰己衰,彼盈己盈”,自身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的控制。从国际来看,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同时要注意抵御外部经济冲击,同时,借鉴别国成功转型的经验,进行消化吸收,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从国内来看,应该注重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型战略产业,改变经济发展以资本积累为主要动力的模式,提高创新和科技对经济发展转型的贡献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首先,必須始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必须拥有宏观调控的主动权,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可能产生的情况,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有赖于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明确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界限,“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同时起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李刚.“‘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现实”[J].中国经济问题,2012(05).

(作者单位:周梅,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李婉婷,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