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探究
2015-05-30肖进权
肖进权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学阶段的重点只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语文本身内容丰富多样,无论是阅读文本的内容还是阅读文本的格式等等都有着一定的审美教育功能。新课改一直倡导高中语文阶段要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等等。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基于审美教育的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欣赏高中语文中蕴含的美,进而实现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新背景 高中语文 审美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审美教育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元素。笔者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基于这个视角不断探究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进而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等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一.以兴趣来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处处有美,然而需要的是学生有审美的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高中生的思维、智力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也较为全面,是很容易受某种事物的影响,进而去探究、体验和观察的。可以说,高中生已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对事物也有着审美的渴望。但是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受高考的压力,对语文只是存在着“死记硬背”的消极影响,缺乏对语文的审美,尤其对作品的品位和鉴赏更是毫无意识。对此,需要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去探究语文,逐渐的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教学中以兴趣来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笔者从“美”着手,以学生感兴趣的“说唱词”的语感为突破点,让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朗读,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基于美的角度去探究、分析、总结文本的美。如主题美:给人以春天舒适、温暖的感觉;谋篇布局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福春景图;散文的意境美:盼春→绘春→颂春等等,以美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进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
二.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不同于其他的艺术作品,它主要是以语言形式体现的,缺乏形象的可感性。高中生虽然思维和想象能力等较为完善,但是对于艺术性的高中语文语言艺术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诸如:荷塘月色的恬淡幽荚、大好秋色的绚丽灿烂、现因花城的旖旎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泰山雨景的迷蒙磅礴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言语展示的,学生则缺乏对其语言的探究持续性。对此需要教师构建一定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审美情趣。
学生的审美情趣都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强化等激发出来的,笔者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文本的内容,整合与其相关的元素,为学生构建一种特定的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情感,以情感带动学生去静静的感知美、探究美等,为学生与作品之间架起一座美的桥梁。如学习《荷塘月色》时,笔者配以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曲,以音乐启发学生的情感,同时通过音乐的韵律带动自我,感知荷塘月色的恬淡幽荚美,刺激学生想要去探究美的欲望,激活学生内在的审美情趣。
三.以感悟深化学生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意会”,需要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等,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感悟,进而通过感悟来强化自我心灵与阅读文本、作者之间产生共鸣。感悟是学生情感上线的一种表现。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等。而鉴于高中语文语言的表现特性,笔者认为感悟是强化学生审美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能够促使学生从根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等,深化审美教育。
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开展了“赏析创意辩论赛”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美、总结美。让学生就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探究,就自己感觉美的内容分析、总结。这种自由、宽松的形式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学生纷纷开始深入阅读文本,收集相关信息等来充实自己发现的美的内容,诸如:有的提出春、江、花、月、夜景色组合的和谐之美,并配以“月桥风波”的画面;有的提出文本的哲理之美,将人生与自然相融合等等。这样,采取某种手段让学生自主去感悟,有助于学生个体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总之,高中语文蕴含了丰富多样的“美”,是开展审美教育的最佳学科,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究语文审美教育途径,尽可能的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形成,进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