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立项机制 加强资金管理 不断提升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水平
2015-05-30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河南省财政厅自2013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初步构建了以规划为引领的“竞争立项、标准管理、环境整治、运行维护、绩效考评”五项机制,保障了美丽乡村试点建设的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9亿元,撬动引领社会资金约260亿元,支持了430个美丽乡村试点项目,为美丽河南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突出支持重点,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先后印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意见、项目申报指南、运行维护管理规定等制度文件,实现了对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特别是,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重点和方向,提高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效。
(一)把特色和优势村镇作为重点先行先试。为有效缓解建设需求与资金保障的矛盾,坚持重点推进的原则,发挥美丽乡村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结合河南实际,确立了“重点建设乡镇政府所在地,兼顾有产业支撑的特色中心村、扶贫搬迁重点项目,科学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全面整治一般村”的建设思路。平原地区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建设为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加强村庄整合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农村新社区。山区坚持乡镇政府所在地和特色村建设并重,优先支持扶贫搬迁新建村建设,适度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综合配套与人居环境建设。所选试点村镇一般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交通比较便利、生态环境较好、人口集聚规模较大,能够较好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二)把项目规划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坚持先有规划,后有项目的原则,防止项目建设的随意性。我们明确提出,试点项目总体规划要与当地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村镇布局等各专项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统筹考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统筹老村镇与新建村镇基础设施的衔接利用,避免大拆大建。同时要求将规划细化为村民意愿、建设目标、资金来源、工程图纸设计等33项指标,确保规划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三)把后续管护作为重点持续保障。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后续管护,避免出现有人建、无人管,有人管、无经费的重建轻管问题发生。在推进试点建设的同时,针对道路、路灯、绿化、供排水管线(道)、广场健身器材、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明确后续管护措施,制定管护标准,以村委会为责任单位,保障管护人员工资和维修所需经费。如村内卫生保洁按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人均月报酬400元;道路养护按每年每公里1000元安排,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足额保障。2014年以来,省财政安排了5亿元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长效机制。
二、创新竞争立项机制,公平科学分配资金
按照“政策透明、程序公开、竞争公平、结果公正”的原则,制定了竞争立项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将权力装进了制度的“笼子”,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竞争立项共分6个环节,在做好资格审查、立项公示、预算评审三个环节工作的同时,着力在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了创新。
(一)在实地考察中核实核准。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能够确保申报项目真实可靠,避免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发生。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坚持上下联动,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项目,由项目所在村镇的县(市)财政部门先行考察,充分发挥当地部门的优势;县(市)考察结果书面上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再根据具体情况组织重点抽查。考察内容主要包括:选点是否与申报材料提供的情况一致、是否体现当地群众的真实意愿,项目内容是否真实、建设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情况等等。2015年,通过实地考察环节,否决备选项目22个。
(二)在项目评审中优胜劣汰。聘请专家进行项目评审,能够改进政府部门自主确定项目的弊端,真正甄选出符合实际的项目。我们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在集中封闭的情况下,对参与竞争立项的项目,从优势性、目标可行性、规划设计科学性、资金来源可靠性、组织管理规范性等7个方面进行评审,依据得分高低选定进入现场答辩环节的项目。三年来,共有108个项目在评审环节被淘汰,占项目申报总数的22%。
(三)在现场答辩中夯实责任。通过现场答辩方式,能够促使县(市)领导充分了解项目内容及实施要求,增强责任意识,为后续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基础。我们精心设计了现场答辩环节和内容,项目所在县(市)主要领导对项目建设的规划、组织、管理等情况进行介绍,然后接受评委对有关问题的质询,专家现场打分,邀请媒体和纪检部门全程参与。三年来,通过现场答辩共淘汰58个项目,淘汰率18%。
三、统筹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我们一方面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同时也积极加强资金使用的绩效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有所值。
(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村镇医院、学校、交通、商业网点、污水处理、供水、供气、供电等社会公益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如安阳县水冶镇项目,在道路建设上采用了PPP模式,由投资方负责道路建设和后期养护费用,政府采用转让道路冠名权、沿街广告权与适度补贴等形式使投资方获得合理收益,进一步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切实推进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将交通、农业、水利、环保、教育、卫生等各类资金进行整合利用,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同时,对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项目,省财政每个试点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对特色中心村每个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市县财政也结合财力情况加大投入力度,防止资金使用小、散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探索绩效考评的实施运用。制定完善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对制度建设与落实、预算执行、专账管理等24项内容进行考核,并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三年来,共奖励考评优秀市县申报指标96个,核减考评绩效较差的市县申报指标18个。奖惩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市县的重视程度。
经过3年的试点,河南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村镇人居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省广大农民朋友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我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尤其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根据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