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
2015-05-30郭永威
郭永威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53-01
在当今服装教育界有这么一些现象:之一,某知名服装院校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应聘,竟然连一条裤子样板都打不出来,连一条裙子也做不出来,只会画“小人”(服装效果图),更有甚者连高速电动缝纫机器都不会踩,看到服装厂的设备,流水生产线,对他来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现象之二:南方某城市,举办方把“××杯”全国服装院校服装设计大赛金奖得主的作品挂在大商场销售,数月无人问津,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实用性问题,不能穿出去,只能在T型台上给模特秀。现象之三:服装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自视清高,只愿意在画室画“小人”,而不愿意动手打样板,缝制服装,认为缝制此乃工人干的活,不屑干这些,只空学理论,不动手实践,而院校教授老师们也不愿意到企业去锻炼,认为掉身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进入学校教书,也同样是“纸上谈兵”,如此恶性循环……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已走进死胡同,已是不争的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彻底颠覆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企业,融入职业环境去学习。
一、什么是职业环境和传统教学模式
所谓的职业环境,通俗地讲,就是人们所从事的本行业的工作环境,包括:工种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设备条件,行业发展方向等等。比如:你是学习师范专业的,那么学校等相关场所就是你的职业环境。服装专业的学生,各个服装厂,服装公司,设计工作室,服装贸易公司等就是其职业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指服装老师围绕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面料、工艺几大模块,传授的理论多,实践练习少,一直把服装设计课,都用来画“小人”。结构制图课讲的公式数字繁多,步骤复杂,不会款式变化,缝制工艺课,实践练习少,面料课用着落伍的教材,学生在校期间根本没到过服装厂,只有“放羊式”的实习环节。
二、为什么要进入职业环境学习
1.还服装教学一个真面目。
服装是人穿着的物品,饰品,也是商品,是由一针一线缝起来的,穿着合体就舒服,反之则别扭。就需要研究不同职业的人,在静态与动态下及不同的场合环境下,服装的款式、服装色彩、服装材料的变化。服装的属性是实用性兼艺术性的商品,二者不可分割,否则就不是好的商品。服装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学习的内容:必须动手打样,缝纫,必须动眼观察材料色彩的搭配,必须动脑思考如何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来提高效率,如何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如何管理生产达到效益最大化。这些环节都必须在相应的职业环境下才能学得更好。
2.振兴中华服装王国地位的需要。
中华服装在晚清以前一直都引导着世界潮流,中华服装一直是世界服装史中的艺术瑰宝,晚清以来中国服装业开始落后,无论从款式、色彩、面料、工艺等方面均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距。虽然今天中国服装已成为世界服装加工大国,但附加值低,高附加值的设计开发工作,都在国外做,外商只把加工这一劳动力密集型的环节,放到中国加工,贴上他们需要的商标,再由他们销售到国外,价格翻了好几倍,中国加工企业只能分到微薄的辛苦钱,巨大的利润都被国外赚取,要改变这一現象,只能是从服装教育抓起,而国外的服装教育大多都是在职业环境中完成学习的,例如: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他们的服装学生每周只在校学习一两天,其余三四天都在老师带领下到企业各个岗位上学习,两年毕业下来,可以马上适应岗位要求。而我们的学生是毕业后从头开始学习,这不能不说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啊!
3.服装职业细分的需要。
当今服装业分工越来越细,仅从服装品种上分类就有如下:按年龄性别分有:童装、中老年装、男装、女装。按季节分有:夏装、冬装、春秋装。按材料分有:皮革装、针织装、裘皮装、羽绒服装等。按用途分有: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婚礼装、泳装、睡衣等。按款式分有:衬衫、西装、夹克衫、大衣、裙装、裤装、帽子、鞋子等。再看工作岗位就更多了:有销售的、有管理的、有技术的、有生产的等等,哪一种都必须在职业环境下,学习锻炼才能形成职业能力。同时专业的细分也满足了不同设计爱好者的需求:比如有人喜欢女装设计,有人擅长童装设计,有人偏偏喜欢婚纱设计等。
4.提升职业能力的需要。
服装专业的学生,只有到职业环境中学习,才能更快更好的提升职业能力。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到工作岗位上不适应,或者说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因为他们在学校没有经历过这个环节,即使是学生在企业实习过,也多是放羊式管理,学生究竟在企业里学习了什么,或者说学生实习期在干了些什么,老师,学校大都不太关心。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呢,教育管理部门或曰国情不同,或曰安全问题而拒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啊。教育不能怕麻烦,更不能怕担责任!
三、进入职业环境的途径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的学校早已践行,双赢则尝到了甜头,单赢合作必然失败,如何使合作双赢呢?我校的经验是通过行业协会,把几家规模大的服装企业挂牌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有优先权挑选我校毕业生的权利,前提是双向选择。实习的时候,由专业教师带队,把学生分配到设施齐全企业的各个流水环节、部门实习,每个学生都必须服从企业管理要求,因为学校有学分考核要求,每天有专业老师陪同,修不完学分,不能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到各个岗位上学习锻炼,对行业新设备,新面料,新工艺,各个部门分工与合作,都有了初步的了解,适应工作环境的心理准备早,毕业后适应快。定期请企业领导、高级技术骨干来校作讲座,常年有企业高级技术骨干来任课,带动校专业老师技能的提高。来校上课时,由我学校给企业技术骨干发工资,企业就省下本年工资成本。企业陆续录用了大量的毕业生,现在也大都走向技术、管理岗位。学校也提高了就业率,弥补了实习条件设备不足的限制,达到了双赢。
2.学校创设条件,建立自己的实习工厂。
笔者去年暑假到南通参加了江苏省服装新课程改革会议,参观学习了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学校自己投资建立了实习工厂,把实习工厂的一半出租给服装加工公司,另一半用来满足本校学生实习,晚上及星期天学生可以到实习工厂做工,报酬计件,平时上课也可以带到实习工厂参观学习。学校也帮助服装公司接些工作服,中小学校服来加工,不失为一好途径,值得学习借鉴。
3.企业订单式委培招生。
在招生前和企业签订协议,由学校负责招生,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工学结合,视企业要求而定。但学生一般要和企业签订实习就业的合同。这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强烈的职业敬业精神。无锡锦绣铝业集团、无锡梦燕制衣有限公司在我校设立“锦绣奖学金”“梦燕奖学金”委托我校订单冠名招生,校企共同培养,工学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进入职业环境阶段性实习的问题。
4.企业创办职业学校。
企业自己创办学校,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招生培养,如无锡红豆集团,2009年创办了红豆职业学院,这是一个大胆有前瞻的尝试,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校已成为自己企业培养管理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国外企业办自己的职业学校,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中国目前很少, 据悉,省经信委、省中小企业局借鉴了国外优秀“企业大学”的经验,“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首批建设10所示范性企业大学,红豆集团、海澜集团两所服装企业已被纳入示范建设范围。这必将促使江苏省职业教育真正的走向职业环境下教育。促进职业教育走向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