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2015-05-30姜映丽
姜映丽
摘 要:现在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英语课缺乏兴趣现象,本文针对这种现状进行了解决方法的探讨:分析探究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总结了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以期对技工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技工院校 兴趣 沟通 记忆 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情的了解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关键。教师们面向的是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各专业的学生。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的注意力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基本的观察能力,自我意识较强,拥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有自我展现意识与欲望。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尤其是英语课基础较差。因此技工院校学生不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对于学生们普遍觉得头疼的英语课堂,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在设计一节课时,可以采用提升兴趣、沟通法、组块记忆法等教学方法。
下面,笔者就把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和大家分享。
一、提升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始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活动是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主要的教学手段。
1.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日常教学中,学生课间通常会比较疲惫,尤其是在高三,学生的精神状态会非常差。因此,为了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在教学中会不时地安排同学进行role-play、English speech、small talk show等热身活动。这些热身活动极大提高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竞赛
小组竞赛是教师常用的课堂活动之一。一般教师通常把学生按照座次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小组竞赛。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男生的课堂表现积极性要低于女生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分组时就把班级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另外,为了避免出现只有几个学生参与的现象,在小组竞赛规则中,笔者要求一个学生只能参与一项活动,并且每一个活动根据难易程度给予不同分值。这样给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弱科生或者心理素质弱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和展示。
3.录课留影
笔者学校2012年建成自动录播室,笔者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多次进行了录课。学生在录课过程中表现更加专注,课堂表现也更加活跃。录完课后,笔者将录课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课堂表现的同时,也更加期待这样的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提升了对英语课堂的喜爱和期待。
4.安排弱科生参与听写内容的确定和批改
听写是英语课堂中常见的环节。在批改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尤其是弱科生会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虽然经过老师的批改以及自己的改错会有所改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样的错误还会继续出现。而老师对于这样的错误却变得非常的敏感。因此,经过反思后,安排弱科生与笔者共同进行听写内容的确定和班级听写的批改。通过这样的活动,弱科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部分同学的实际与老师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使听写更有针对性、时效性。而学生通过批改过程能够把自己常犯的错误或者不熟练的内容进行反复强化,从而让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得到有效的纠正和扎实的巩固。
二、沟通法
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教师而言,除了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组织能力外,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往往左右着他们英语学习的效果。而能够把教师的魅力和学生的态度有效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沟通。沟通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能更了解学生、更懂得学生,也让学生能更理解老师、更亲近老师。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沟通成为笔者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平时,作为班主任,笔者能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与学生接触。因此笔者经常利用自习课或者零碎的时间找学生或正式或闲聊地与学生沟通,询问他们的英语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一些需求和想法。学生也非常乐意和期待与笔者进行交流。 另一种沟通的方式是作业。在平时的作业中,笔者也利用批改的机会给学生写几句建议或者鼓励的话,而学生也有时会在交作业时给笔者留言,说明自己的作业情况。沟通的结果不仅仅是学生节日的祝福,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学科学习更加浓厚的兴趣和对于老师足够的信任。
三、组块记忆法
在英语学习中,记忆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但面对浩如烟海的英语零散知识,有些同学只能机械地进行记忆,即便有些同学记住了很多知识,他们可能也无法很确切的对于所记忆的知识有合理的认识。结果导致的是有些同学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句子中所有单词都认识,但是这个句子的含义却弄不明白。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也在反思如何让学生记忆更明白、更深刻。
组块记忆就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组块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零散的个体信息通过相似性或其他原则进行组织从而组成一些更大的模块。它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将零散的单个信息变成一个有一定意义的信息群。这种方式其实在大家的教学中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单词的记忆中。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词语的呈现需要在典型的语篇中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理解词语的含义,搭配和句法位置。脱离了语境,单个词语的意义就无法确定。只有坚持在语篇中学习词汇,才能让词汇在语篇这片沃土中焕发生机,彰显生命力。这样就一定能加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燃起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解决好词汇学习这个难题。主要是从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三方面在语篇中学习词汇。
1.读前(pre-reading)
在学习课文前(pre-reading),利用前置作业,在阅读中感知词汇,体会词汇用法,为词汇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或在Warming-up环节,根据本模块的主题和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视频,用英语释义及进行讲解、话题讨论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生词的含义。
2.读中(While-Reading)
立足课本及《21世纪报》等阅读材料,深度挖掘,在语篇的精读中(while-reading) 猜测词义,既学习了词汇,又和高考接轨,培养了学生的猜词悟义能力。“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词语的使用受制于特定的语境,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孤立地讨论某一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立足语篇,准确理解单词的含义。
3.读后(Post-Reading)
在阅读语篇后(Post-reading),采取各种形式练习,创设各种情境巩固所学词汇,在语境中将词汇学以致用。学生学习词汇后,遗忘很快,如果能把所学词汇应用到具体语境,既可以巩固所学词汇,提高单词记忆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将所学词汇以灵活方式输出,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四、小结
总之,学习兴趣是每位学生学好本学科的基础,也是教师们要帮助学生培养的首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不畏学习的艰难、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