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礼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的实践

2015-05-30李少娜

职业·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实践

李少娜

摘 要: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我国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礼”。本文从古礼中选取适合当代中职生尤其是卫校中职生的“礼”,并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古礼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实践

在当今社会,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长,各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学生的素质却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有些学生受当前社会中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行为放荡不羁,追求奢侈的生活,产生拜金主义思想,或者娇生惯养,表现出极端自私的思想与行为等等。作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一名教师,笔者所面对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白衣天使,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是医疗卫生岗位。这类岗位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职业操守、个人品质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那么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提高其个人素质,变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

我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礼”。从古礼中选取适合当代中职生尤其是卫校中职生的“礼”,加以实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推行“古礼”的理论价值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封建宗法社会中,“礼”一方面是统治者用来规范被统治者的政治言论和行为,维护其统治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是具体而微的生活习惯、风俗和礼法。所谓古礼,就是指古时的礼制。它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以及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系统观念。同时,礼也是古人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是万事之本。正是由于礼对古人言行思想的指导,并薪火相传,维系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使得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中国才被冠以礼仪之邦的美誉。社会在不断进步,20世纪20年代后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已经觉悟到,本民族历来传承的礼制应一分为二地理性看待。他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古礼积极意义进行合理的发掘并使之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在中职卫生学校中积极推广“古礼”,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古礼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实践应用的过程及内容

笔者针对学校学生的年级和班级特点,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学生三个年级的护理、影像、检验等不同专业进行调查。

针对调查内容,开展国学讲座,尤其是对 “冠礼”“拜师礼”等仪式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模拟演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这些“礼”的真实含义,并从内心接受和认可。

一是开展以“冠礼”为主题的国学讲座。在学校中,有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受一些电视剧或者网络文学的影响,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在平时与他们的沟通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都认为嬉皮笑脸、吊儿郎当、含胸驼背、抽烟喝酒、脏话连篇是男子气概的表现,认为这是酷的标志。这样的一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还有工作、学习及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且在校期间,这也非常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叛逆是他们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所以一味说教效果并不明显。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带领学生模拟了古代的成人礼仪式,开展了一场以“冠礼”为主题的讲座。在成人礼的仪式中,学生们从这种庄重的仪式感受到了“礼”的庄重,从庄重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伴随着成长而来的一种责任和担当。学生的神情都是严肃认真的,与平时判若两人。在这种氛围中,笔者趁热打铁,开始相关讲座,将冠礼的意义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到,在古代,一个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必须为他举行非常隆重的加冠典礼,以表示从此以后他不再是个童子,而是成年人了,就要有成年人的责任和担当。

这样隆重的典礼和讲座给学生流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从中了解到:“从今以后,我不再是个孩子了,任何言语行为都必须自己负责!”这会让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时,知道自己已无所依赖或逃避,自然激起自我独立的意识和责任感,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迈向未来的人生。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部分学生会主动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在思想认识上也有很大转变。

二是开展拜师仪式,行“拜师礼”,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礼仪过程中,建立亦师亦友的现代师生关系。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会有玩手机、睡觉、随便说话等不良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强调多次都没有效果。走在校园中,有的学生会对老师视而不见,不主动问好。这些行为的存在,是因为学生们没有尊师重教的意识。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学校在2014级学生中举行拜师仪式,让学生行拜师礼。通过“拜师礼”这种对文化内涵的外在强调方式,强化学生尊师的意识,让学生在肃穆庄严的仪式过程中更加懂得尊师向学,教师们也会升华对学生们的爱心与责任。

此外,笔者还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中,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中职卫生学校学习的作品,通过国学课堂、语文课课前诵读等方式对所选篇目进行讲解、诵读。

古礼仪式结束后,笔者学校教师会继续跟进相关经典国学篇目的诵读和讲授。例如从《学记》中节选“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在国学课堂中诵读、讲解。学生从中领会到这段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最难得的是尊敬教师。因为首先尊师,然后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在古代,即使是君王,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要按照大学的礼节,教师给君王讲书,是不行君臣之礼的,这就是尊师的意思。”将这类尊师重教的古礼篇目拿给学生诵读,渐渐地,学生通过自己的吟诵,理解并真正从内心意识到老师是要尊敬的,在课堂上不守纪律、在课下对老师的视而不见都是不合乎礼的。学生改变了观念,自然也会体现在行为中。所以,课堂中学生不守纪律的现象越来越少,课间主动站立道旁向老师鞠躬问好的现象越来越多。

三、成效

在实践应用“古礼”的过程中,凸显了国学魅力,对于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国学课堂、国学讲座、每日读经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璀璨,并从内心感受到“古礼”对于一个人、一个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们开始接受并愿意学习“古礼”,并自觉地用“古礼”约束自己,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所转变。从效果来看,开展“古礼”活动的班级在遵守学校纪律、文明风貌、学习氛围等方面要明显好于其他班级,而在期末测验中,班级整体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

由此可见,对古礼进行传承、融合、变通,让古礼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走进校园、进入课堂,与职业卫生学校的学生亲密结合,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这样有利于学校培养有着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遵纪爱校、知书达理的优秀学生,同时也有利于为社会、医疗卫生行业培养道德高尚、职业操守过硬、深受社会和患者认可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何.儒家的理想国——礼记[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