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初探
2015-05-30安航
安航
摘要:在世界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信息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就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寻找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新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信息网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网络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只要一台联网电脑或者一部4G手机,使用者便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取大量信息,与世界各地其他網络人群进行交流互动。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我国互联网在整体环境、互联网应用普及和热点行业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现代社会,信息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高校大学生个人生活的重要平台。信息网络正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意识,信息网络给他们带来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如何在信息网络时代准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作者对所在学院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问卷发放范围是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问卷主要调查包括上网工具、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4%。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以上的大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和生活,其中80%左右的学生使用电脑作为主要上网工具,20%左右的学生使用手机作为主要上网工具,使用4G手机的大学生超过了50%。调查还显示大学生上网目的主要包括资料查阅、查看通知、信息管理、游戏娱乐、聊天交友、浏览信息和通信联络等,其中前四项网络活动的时间占据了大学生上网总时间的8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有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为2到3个小时,有接近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只有3%左右的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低于每天1小时。
二、信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第四代传播媒体,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 全球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信息交流在这里快速汇集交织。信息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网络的公开和便捷催生了慕课(MOOC)、微课等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信息内容,但也正是因为网络的公开和便捷,真伪难辨的说法、多元化的观点、碎片化的信息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构建不系统、让传统道德约束变得无力、甚至陷入迷茫或是不知所措的困境。更危险的是,不同于现实中生活中的交流方式,参与者由不同符号或者虚构的网名构成,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参与者可以随意、不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量偏激言论、暴力色情、恶意谩骂等不良信息内容和上网行为,正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网络造谣、恶意中伤等信息内容更是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影响校园甚至社会的安定。
三、信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对策
社会和大学的网络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网络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控制力减弱,客体的独立意识增强。信息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主体素质,针对客体特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当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一种需求和依赖的时候,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就成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管理方面,要主动限定上网时间,正确利用信息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行为;在网上社交时要慎交朋友,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不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教育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虚拟世界,鼓励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体验周围事物与人际关系,脱离对网络的依赖,成为生活的主宰;引导学生平衡付出与享受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和社会活动,产生学习和实践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重视大学生网络交友现象,预防网络心理障碍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性格孤傲,相比现实生活中的与人交往,更喜欢使用网络聊天交友,个别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与他人聊天交流,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效率,甚至产生网络心理障碍,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正常社交,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为了防止此类情况出现,要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提倡热爱劳动、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建立丰富的活动小组,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将学生从虚拟网络引进现实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3.营造大学生学习、崇尚英模的氛围
目前有些大学生在价值取向选择上出现了功利化、世俗化倾向,一切向钱看,追求时尚,喜欢媚俗,日益远离经典和传统美德。应在重要的纪念日前后开展学习英雄模范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等历史英模的事迹和姚明、洪战辉、钟南山等现代“双百”人物引导人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把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大学生情操培养和品德教育的推动力,推动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4.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大学生教育和管理
在强化网络管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建立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把英模故事、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等内容制作成网络共享资源,信息内容尽可能通过贴近大学生浏览网络信息习惯的平台进行传递,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空间等,以便于学生浏览,引起学生兴趣。其次,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便捷性,互动性,进行课后答疑、科技指导等师生交流活动,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科技文化活动,以网络平台制作、内容编辑、运行维护等方式,进行英模缅怀学习、国际时事讨论、未来科技前瞻等主题活动,将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贯穿其中,让大学生在上述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达到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蔡芳艳.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时代教育,2010,(1).
[2]孙伟.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2).
[3]刘曙刚.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
[4]束建华.浅谈网络微博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