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甄南南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实施方法研究性学习数学

甄南南

摘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探究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应用目标和实施要求,并提出了初中数学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关键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数学 实施方法

一、引言

自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在世界范围内曾被卢梭、杜威、布鲁纳等倡导过三次。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学习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已成为许多国家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我国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浙江、上海等地短短几年时间,极大的改善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已将研究性学习列入新课程计划中,随后又发布《“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这标志着“研究性学习”正式进入我国课改领域。总体来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基本得到认可,但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多于实际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课后敢于动手实践,是一个值得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数学的课程特点,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然、社会、科学以及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并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生成性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别于传统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传统教学课程以教师教授新知,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学到系统、完整、严谨的学科知识。这些特点导致教授课程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是对前人知识的积累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不再以简单地接受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方式去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探究未知的问题,并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切实体会知识对于生活实践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并敢于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和实践动手解决。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课程更容易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等能力。与传统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更突出其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点。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指导

传统的学科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理解的组织形式。研究性学习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课程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的开发并不依赖于专家学者的权威,而是依赖于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与指导老师以及合作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课程的开发与组织过程基本上与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合二为一。研究性学习课程自始至终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建构,只有在学生的自我建构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运行和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应采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指导的形式。

(二)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生成性

传统学科课程侧重于知识体系的理论性内容,具有预设性、系统性、封闭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课程更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其内容随着学生知识储备、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内容无法预先设定成标准的、统一的形式,而是需要根据学习者本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考虑已有的资源条件、知识储备来确定研究性课程的内容,它要靠学生自己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寻找。因此,不应把学习范围圈定在某一领域内,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既可以属于一个传统学科的或新兴学科,也可以属于多个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预先设定。

(三)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

传统的课程内容多是被规定好的、统一的,并且它所涉及的问题多是封闭的、结构良好的,答案也往往是预知的、标准化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比较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研究性学习重视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教学过程,是否满怀兴趣或好奇在思考、在探索、在分析,而不应过分重视学生理解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知识。重视教学过程,不仅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结果的质量和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内在兴趣。

(四)课程评价体系以对参与过程的评价为主

与学科课程和授受式学习相适应,传统的课程和学习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衡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客观知识掌握的多少以及掌握的清晰程度。为达到这一目的,对学生的考核以考试为主,学科知识的考试与测验是评价的基本样式。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学生研究的过程,因此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无法适用,需要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将侧重于学习结果的考核改革为学习过程的考核。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实施要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关键在于明确课程目标和实施要求。设置研究性课程目标应以如何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为基本准则,它决定了课程的内容編排和组织形式,并为之后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提供了根本依据。课程实施要求是根据课程特点及其目标,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而制定的对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整个课程实施活动的一般原理。基于初中数学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基本特征,制定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和实施要求如下: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应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主要目标不是让学生获得确定性的知识,而是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更重于探究学习所得的结果,肯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多元化的结果。因此,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程目标为:

1.知识与节能目标,积累和拓展数学知识、学会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敢于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二)初中数学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求

1.实施过程要求。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探究分析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与学的重要载体,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往往等同于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正是对以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升华的过程,新的问题更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这也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问题提出的过程,需要学生发散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学生经过发散、筛选、验证、排除、归纳总结,从而获得自己的独有见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周围环境、社会现象等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并完善值得研究学习的问题或课题。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基本的课题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做研究性学习。

探究分析阶段是学生根据自己制订的探究方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研究的过程。再改阶段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主要包括:分析资料、调查研究、讨论交流。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进行及时的思维引导,防止学生出错。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合作交流,集思广益。

总结交流阶段是对探究活动中的各种记录、阶段性的结果、调查发现与分析、研究成果等进行汇总,可以用书面报告、图片、实验数据等多种形式来反映。教师要帮助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研究过程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发展。

2.初中数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特别是在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研究性学习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需要具备引导、提问、指点、激励的能力,善于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引导他们成才。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体。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不再是被动式的学习,它主要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加需要以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等内在的学习动机为前提,这种学习动机源于对研究课题的强烈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如果学生缺乏这种学习动机,就很难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没有兴趣去研究,也就无从谈起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具备一定的认知技能,与此同时,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初中数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建议

研究性学习课程要实现由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转变,需要突破原有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安排框架,构建适合课程特点的学习方法。

1.教师要擅于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课程要实现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师不应给学生设定研究框架或直接给出研究方案,而要擅于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重点对于学生的疑问提示解决的方法。

2.课程集中教学的具体时间根据研究小组进展情况可做适当调整。由于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存在,研究小组的进度和实施开展情况会有所差异,因此在集中教学具体的时间安排上可根据情况做适当调整。

3.促进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的讨论交流。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之一。为此,要促进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课程负责人也可组织相关选题的小组进行交流、辩论,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4.加强研究小组过程的自控和监控。研究小组要相互考核成员的参与情况,教师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并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

參考文献:

[1]刘朝晖,申仁洪.研究性学习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4-65.

[2]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小学管理,2001,(7-8).

[3][美]约翰·宾.研究性学习.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王红星.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14,(10).

[5]于钢.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策略.2003.

[6]许中新.初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2011.

猜你喜欢

实施方法研究性学习数学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英语创新教育之微探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