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的探讨

2015-05-30刘望刘忠陈铖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探讨问题

刘望 刘忠 陈铖

【摘要】本文从湘潭大学的实际出发,发现了当前研究生助教制度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对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助教制度 问题 探讨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资助项目XJK015AGD010、JK014AGD016,湘潭大学教改课题:高校研究生助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以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87-01

研究生助教制度在全国高校中执行已久,为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缓解师资力量短缺,促进高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教形势的变化,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这一制度也暴露出许多急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我们从湘潭大学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一、我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回顾

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全国高校逐步试行了19世纪由哈佛大学创立的研究生助教制度。1988年,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试行办法》,用以规范和指导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开展,其中要求: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同时,还需按照相关规定帮助导师或主讲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教学辅导等相关工作;2005年,教育部正式将研究生的“三助”工作(助教、助研和助管)纳入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研究生助教制度对我校的发展及研究生自身的提高,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

1.有效的提升了研究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研究生助教通过教学环节,夯实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授课技巧,增强了表达交流能力。这也为高校引进储备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增强了教学第一线力量,有效提升了本科教学质量

20世纪末,高校实行扩招,我国快步进入大众化教育的新时代,我校的本科生由1988年的3000人已扩大到3万多人;研究生由200人左右扩大到6000多人。随之带来的就是师资严重短缺,一些骨干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为了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自身的学习任务也十分繁重。通过改进研究生助教制度,减少了骨干教师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准备实验的时间,这样可大大缓解骨干教师的教学压力,让骨干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建设上,放在主要基础课程的讲授上。此外,研究生助教普遍与本科生年龄相差不大,彼此具有更多的认同感,能够很好的帮助本科生和骨干教师进行更好的沟通。

3.有效的缓解了研究生的经济压力

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行,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分析,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研究生助教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工作,获得一定量的经济回报;学校方面则可大幅降低教育投资成本。

二、我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研究生助教制度作為高校制度创新的一部分,在我校执行已近30年,得到了各个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但这一制度在院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缺乏统一管理部门

助教制度的落实涉及到众多部门,整个助教工作管理跨度长,而每一部门只负责其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监管部门。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助教工作是由教务处牵头,其他二级学院、评估办、研究生院和财务处等多个部门共同完成,但全盘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容易造成部门间工作拖沓、推诿的情况发生。

2.岗前培训缺乏多样性

助教的具体工作是以辅助教学为主,因此它的一些工作特性是等同于教师的。教师上岗前,会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试,而助教上岗只进行简单的工作安排,导致助教仅仅只理解助教工作只是作为主讲教师辅导、答疑的助手。

通过对我校部分助教的随机调研,大多数助教对组织岗前培训需求迫切。同时,根据文理工科的分类,不同学科的助教对岗前培训的需求点又有不同。文科类偏向于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而理工科则偏向于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而对于如何做好学生与主讲教师沟通互动的培训进行较少,反映出高校助教岗前培训缺乏多样性。

3.考核指标单一

考核助教主要是考核助教批改作业次数、批改量多少,再进行助教课时津贴的发放,教学工作的质与量和教学效果未同时考核,考核指标显得有些单一。

三、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几点建议

1.健全管理制度,制定考核标准

建议在高校教务处设立专门管理研究生助教的部门,从制度上杜绝部门间踢皮球、拖沓的现象出现,专门的管理机构要抓好顶层设计,对全校的整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有序的、贴近实际设置助教岗位,全面有效的把控助教规模,将教学资源和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建立完善的助教招聘上岗机制,做到招聘岗位公开、招聘流程公开、招聘名单公开,实现助教招聘上岗机制规范化。建立详细的助教工作职责,将助教的岗位要求、工作范围进行详细的界定,根据岗位要求、工作难易设置不同的薪酬等级,从而实现多劳多得,杜绝吃大锅饭现象。建立科学的助教考核机制,应多借鉴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要求,更加细化的设置考核标准和指标。

2.开展多样化的助教培训工作

通过对我校助教的随机调查,学科不同、课程类型不同都是影响助教岗前培训方式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和助教本身都希望能够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开展对应的培训。因此,高校的助教培训可采取“统一培训、学科特训和主讲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校层面,助教上岗前,要进行教学法、教学工具使用和教育心理学等一些基础性培训;在二级学院层面,可以安排助教先进行跟班听课和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训;在主讲教师指导层面,更多是强调主讲教师的专业指导,随时跟进助教的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答疑。

3.加大研究生助教课时津贴的投入

适当提高研究生助教课时津贴基数并设立助教奖励基金。尤其对在助教工作中认真批改作业、认真把学生在做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的助教,提高助教课时津贴。这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助教工作、增加教学工作经验、解决学生经济困难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生助教制度已执行近30年,它在前进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只要我们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认真面对,一定会让这一制度变得更为完美,为研究生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子成,钱杨,贾青青.把研究生兼助教工作推向纵深[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3): 69-72

[2]李晖,王月.高校青年教师助教培养制度的探讨[J].教师教育,2009,(2): 81-83

[3]徐萍,张菊芳.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9(3):57-58

[4]冯菲、范逸洲.高校研究生助教工作职责及培训需求的现状调查——以北京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

[5]段俊霞、潘建屯.研究生助教:如何能有效“教”与“学”[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

作者简介:

刘望(1971—)男,湖南宁乡人,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

刘忠(1961—)男,湖南长沙人,博士,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陈铖(1977—)男,湖南祁东人,博士,副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岩土工程。

猜你喜欢

探讨问题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探析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分析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