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学习在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5-05-30林琼燕刘少颜陈辉陈娟江庆萍熊汉真
林琼燕 刘少颜 陈辉 陈娟 江庆萍 熊汉真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现代化医学教育始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对于病理学而言,不仅仅是医学教育的最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医学教育的重点交叉学科,在临床医学技能的提升中,病理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肿瘤作为人类健康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在病理诊断和治疗中,更要保证熟知肿瘤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如何做好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的实践应用始终是医学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案例学习的方法,结合实际的调查和总结,对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做了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案例学习 临床肿瘤病理学 教学 实践应用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13B021800307):miR-200在子宫内膜样癌EMT中的作用及治疗意义研究;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51A010107):基于I型子宫内膜腺癌的miRNA-mRNA蛋白质调控网络及分子标志物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24-02
临床肿瘤病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病理学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课程的实践性。传统的病理学教学中,结合按部就班的授課方式,不仅仅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抑制,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理论实践严重脱节。在肿瘤的临床诊治中,肿瘤病理诊断作为一种重要的标准,往往和临床治疗有着直接的挂钩。关于案例学习模式,主要是结合相关案例的形式,做好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将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因此本文对案例学习在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案例学习法的特点
所谓的案例教学,主要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典型的案例进行选择,并在案例的设计中,将一些具有发散性特点相关的问题提出,在问题的结合中实现的教学过程。案例学习法在学生积极思维能力激发中,并结合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形式,做好问题的有效性解决,在知识技能的不断掌握中,有着特殊模式的教学过程。
案例学习法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逻辑思维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案例学习的实践过程
(一)研究对象
选取临床肿瘤病理学课程知识学习的100名学生,其中70例男性,30例女性。
(二)实施过程
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不仅仅没有接触过肿瘤患者,同事对于肿瘤和临床肿瘤病理难以有着感性上的认识。在临床肿瘤病理的诊断中,有着较为生疏的认识。当前肿瘤病理实际的授课中,有着相对拗口的讲授名词,在抽象中的内容理解中,难以做好自身记忆的学习。对于胃肠间质瘤以及腹膜假粘液瘤等病变的认识中,讲授中缺乏实质的理解,同时肿瘤的实际病变性质和相关病理的分型而言,有着较为复杂的形态特征,同时也难以形成根本上的理解和记忆过程。
案例学习法的应用中,通过结合典型的病例,在讨论形式的结合中,做好病例的基础选择,并在课前的预习中,将课堂讨论加强,最后在教师的步骤总结中,实现教学效果的高质量。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分析中,结合相对典型的病例情况,在病例的讨论之前,就要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基础教学,将小组间的讨论全面加强。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当一堂课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就要对学生介绍典型的案例,在病例的引出中,将下一课堂内容的主要内容导出,并做好问题的有效性讨论,学生通过课后预习以及资料的查阅形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并借助于相对灵活的知识,做好病理学知识的认识和引导,对临床问题有效分析,将肿瘤病理知识的相关内容认识加深。对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讨论题目的设计,更是注重不同环节的应用,对问题和学生知识学习水平进行分析,将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引导学生对更多的知识进行获取。
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教学中,该肿瘤主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而肿瘤病理学教学中,学生对于胃肠道腺癌的认识相对而言,有着陌生的状态。教师在肿瘤病理教学中,通过对典型的病例进行设计,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讨论中,对基本的形态进行分析,并在加深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基础认识,在分子水平的基础诊断中,结核肿瘤靶向治疗的过程,做好胃肠道叶源性肿瘤根本鉴别和诊断。病理学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中,结核临床肿瘤病理的基本练习,在举一反三的教学中,对学生病理诊断的基本能力进行培养。
(三)实施结果
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案例学习方法的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之前的45%提高到89%。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施前的30%提高到98%。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实施前的28%提高到89%。学生自学能力从实施前的15%提高到99%。
三、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案例学习实践应用的优势
案例学习模式在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注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全面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医学的肿瘤病理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新学知识理解记忆能力的全面加强,在问题的提出中,做好临床中基础知识的全面应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做好相关的理论基础。
案例学习法的应用,通过结合基础和临床的有效联系,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行充分挖掘,并在病理学知识的基础性巩固中,引导学生更早的基础临床知识,在病理科的学习中,将自身实践能力提高。案例学习法在课堂中的应用,通过结合肿瘤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并对学生学习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并将学生肿瘤病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加强,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深层次的提高,将学生临床病理联系能力不断提高,对现代化实用性的临床医学人才进行培养,同时也将教师的知识储备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提高,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四、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案例学习应用的相关思考
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案例学习的应用中,更要结合当前肿瘤病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做好案例的基础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一方面,案例学习法的应用中,就要将肿瘤病理学的职业特点突出,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做好病理学多学科知识的一种有效性整合,并注重相对复杂病理学知识的夛。教学内容和专业性的培养目标结合中,对教学的时比重进行调整,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方面就要将肿瘤病理解剖的总论加强,对病理解剖的各论进行淡化。在肿瘤病理学的知识细胞损伤和修复中,更是结合临床医学的桥梁骨架结构,在疾病形态学的基础应用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根本上的培养,加强学生肿瘤病理学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性转换。
另一方面,在临床肿瘤病理学生理知识的学习中,将医学的新知识加入,并在新技术的融合中,实现病理学基础知识的有效性应用。做好病理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并选取最新的肿瘤病理学案例,在时代全新角度的分析中,将临床肿瘤病理学案例的先进性体现,实现临床肿瘤病理学知识的有效性应用。
因此,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更要选取全新的案例,在学生学习特点的结合中,就要注重学生实际的学习情绪,在教学的应用中,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并做好教学重点内容的有效性分析和总结。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案例学习法的应用中,不仅仅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在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引导,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培养。而做好临床肿瘤病理学案例学习法的实践性应用中,就要保证有着全新的案例形式,并结合典型的案例特点,使得案例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和有效性。这种案例学习法在临床肿瘤病理学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现代化医学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并为临床肿瘤病理诊断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魏万里.案例学习教学法在临床肿瘤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4):426.
[2]张元豫,杨春兰,刘霞 等. 临床-影像-病理学相结合在骨内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教学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28):238-238.
[3]哈德提·别克米托夫,桑伟.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结合在骨肿瘤病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26):244-245.
[4]姜新,董丽华,马利新 等.放射肿瘤学临床实习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4(10):1737-1738.
[5]吴林林,胡艳萍,刘凤阁 等.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G1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J].疑难病杂志,2014,21(11):1143-1145,1148.
[6]陈军,廖芝玲.病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383-384.
[7]吕新全,张红燕,李晟磊 等.浅谈多种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式的利与弊 [J].科技信息,2011,06(27):207.
[8]赵宝霞,吕申,孙文平 等.血液病理学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实践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277-278.
[9]Diallo I, Haddy N, Adjadj E et a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econd solid cancer loc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irradiated volume among 115 patients treated for childhood canc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09,74(3):876-883.
[10]Ruben JD, Davis S, Evans C et al. The effect of intensity?鄄modulated radiotherapy on radiation?鄄induced second malig?鄄nanc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08,70(5):1530-1536.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林琼燕(1982-),女,广东人,讲师,长期从事妇科肿瘤临床与教研。
通讯作者:熊汉真(1982-),女,湖南人,主治医师、在读博士,长期从事妇科肿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