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工程造价“242”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5-05-30田秋红袁文徐作新

信息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田秋红 袁文 徐作新

【摘 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与高职教育特色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2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成果。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职教育;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区域经济建设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特色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己成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重点与焦点之一。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等一线急需的高等职业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作为工程造价专业近几年也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需要改革的问题。笔者现以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例,结合高职特色探讨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1引言

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江苏省市场调研来看,整体需求量很大且保持非常旺盛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对高职专科层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紧缺,但专业素质低水平的人员供大于求,真正高专业水平素质人才十分有限,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稀缺。所謂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既懂造价又懂经济,既懂预算又懂施工。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历教育离此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重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重新构建工程造价专业科学课程体系[1-2]。

2.“24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纵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难看出,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界定的研究与讨论纵说纷纭,大致可分为过程说、方式说、方案说、要素说与机制说等。普遍认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持续和不断再现的人才培养活动。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即是人才培养的“如何定位”与“如何实现”。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求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242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242模式的内涵:“2”——是指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协同育人;“4”——是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按照认知规律分“4”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强化训练阶段、技能提高阶段、考核评价阶段)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是指毕业生推行双证书制度。这样才会有效地实现学生零过渡上岗的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格局。

3.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工程造价“2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3.1人才培养定位服务于淮海经济区的工程造价领域

淮海经济区自建立以来,整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相对于长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来说,还属于欠发达地区,属于“经济发展洼地”,未来2030年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淮海经济区中的徐州等城市已经相继出台了“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及任务。

因此,为了很好地服务于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我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开展了广泛的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明确提出“服务于淮海经济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具有吃苦耐劳、奉献精神的,能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以及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机构的相应岗位,从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结算编制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3.2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工程造价岗位职业能力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面向淮海经济区的建筑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市场调研基础上,将职业岗位工作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学生工程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来确定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我们主要培养建筑企业造价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项目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资料员等技术岗位为相关就业岗位群。

根据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对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造价专业的岗位群所必须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五大能力模块: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工程预决算能力。其中识图能力和测量放线能力为核心能力之基本职业能力,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能力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为核心能力之重要工作职业能力,工程预决算能力为本专业的核心能力之核心。

3.3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4”阶段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阶段(课内实验)。

该阶段主要依靠课内的实验、实训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训练,为职业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工程测量》、《建筑CAD》等课程均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操作课时1:1,《建筑工程造价》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阶段:强化训练阶段(集中实训)-项目综合化。

主要依靠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手段,将各单项技能综合应用。该阶段的训练往往以工作任务驱动或工作过程导向,比如测量实训、工种实训、钢筋翻样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等实训课程多是项目综合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经过这个阶段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已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技能提高阶段(技能大赛)-以赛促练。

技能提高的主要手段就是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类校内职业技能大赛,从05年建系起。陆续开展了十届测量技能大赛,六届CAD制图大赛,五届工程算量大赛,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技能大赛以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土木系还专门成立了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全系全年各项职业技能大赛,学校出台了获奖面达64%的优惠政策,并拨专款给予财政支持。因此各项技能大赛学生报名非常踊跃,参赛率均在90%以上。大赛的宗旨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练赛结合、共同提高”。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学生的成绩逐年提高,竞赛记录屡屡被打破,许多操作高手、技能尖子脱颖而出。以此为基础,我们选拔学生组队参加省内以及全国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四阶段:考核评价阶段(社会取证)。

职业技能掌握得如何?是否能获得社会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的标准。每次大赛过后我们都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证,尤其是测量职业技能大赛,已取得徐州市职业资格鉴定指导中心的认可,我们的教师大多数为该鉴定中心的考评员。大赛的成绩即可作为“测量员”考证的操作考核成绩。因此,每次测量技能大赛后,都有一批同学获得中级和高级“测量员”证书,取证率达90%以上。此外,还开办了各类培训班,组织学生参加“施工员”“预算员”等职业资格的考证工作,完成职业能力培养的最后阶段工作。

3.4推行“一图贯穿、螺旋式递进”教学改革

“一图贯穿、螺旋式递进”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是:以一套选定的典型蓝图为蓝本,贯穿于基礎训练阶段中《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对房屋组成形成基本印象,《建筑制图》课程中制图规则的具体应用,《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建筑工程施工的正确工序和工法的编制,《建筑结构》课程中基本构件的配筋和构造要求的展示,以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对图形算量的具体计算;同时该套图纸在综合训练阶段中延续使用,比如《认识实习》课程认识真实工程的组成,《钢筋翻样》《工种实训》实训中梁、板、柱的钢筋下料及计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土建预算与清单实训、安装预算实训、装饰装修预算实训。通过该套蓝图的贯穿,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层层深入,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螺旋式递进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教学效果和后续课程的反馈,该教学方法效果良好,学生也易于接受,提升了职业资格获取率和学生实践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最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3.5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条件

人才培养条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我校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既聘请企业内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教学教师,又让专任教师直接参加到企业的生产和项目开发中去顶岗锻炼。既按照生产性实训要求建立规模适度、质量优良、设备先进的仿真或真实的校内实训基地,又拓展结构合理、合作稳定、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近几年,我校共新建与改建8个校内实训中心,新建2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建筑构造实体模型实训室、建筑材料展览室等,保障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材建设上由校内一线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组建并开发课程,充分吸收近年来建筑施工生产实践最新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实践性、先进性与系统性。近年来共合作完成10余本理论与实训教材的开发与出版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近几年的“2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中,我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采取开放式教育理念,以服务淮海经济区建设要求,广泛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取得了省级特色专业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等多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获奖10余项,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学生就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既是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24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果,也是工程造价专业办出特色与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樊松丽,丁纯刚.工程造价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 (6):147

[2]马旭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2) : 100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