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5-05-30靳艳芬
摘 要: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教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最直接,影响最深刻,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和管理工作的基层力量。因此,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一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师生关系;和谐
2014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其中对辅导员的定义作了明确的界定,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不仅身为大学生之师,更为大学生之朋友,正所谓亦师亦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亦应如此。然而,现实中更多的时候,高职院校辅导员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身份多是“师”,而非“友”。因此,构建与提倡和谐师生关系可以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尝试。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和谐,希腊文为harmonia,原意为联系、匀称,是古希腊美学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认为,“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种因素协调一致;和谐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合乎规律的现象;和谐的本质是杂多的统一,对立的统一,多样性的统一”。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心理关系。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遵循着民主、公平、友爱的原则,呈现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睦相处的相互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关系会影响社会关系,关乎和谐社会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关系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校园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学生长期身受数年和谐师生关系的熏陶,对于毕业后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形成新的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也会产生深刻影响。所以说,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关系对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师生关系,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身心愉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养成,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进而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三、建议与策略
1.了解与关爱。了解与关爱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关爱是建立和维持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去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才会更好地关爱和教导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因为自身原因更敏感,所以与普通大学本科学生相比会有自卑情结,因此更加需要辅导员教师的真心关爱。而辅导员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等,才能更好地与学生相处,才能关爱学生。而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爱后,也就更尊敬老师,更加愿意与之交流沟通。于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便自然产生。
2.平等和尊重。平等是指师生平等,这一点在当今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和谐关系构建中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做不到师生平等,和谐关系的构建就是一句空话。高职院校辅导应该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对话、和睦相处。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学生才敢与辅导员平等对话,才敢讲真话,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了平等,不仅有利于形成辅导员和学生的和谐关系,还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从而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必不可少的基础。
3.宽容和欣赏。宽容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药。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犯错的时候,高职院校辅导员如果采取理解、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宽容他们的错误,或许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更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
4.公平和民主。学校中的“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由此才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里的公平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而言,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在推荐学生参加各种评优、评奖之中,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评优的机会,科学、合理选优。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贯彻公平、民主的原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才能有效避免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学风,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朱贻庭.应用伦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靳艳芬,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