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研究
2015-05-30张孟
张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和升级,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密切的主体,担负着巨大的责任。通过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趋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变革的关系,得出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业结构 适应性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截止到2013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10%左右,并且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达到43.9%,呈现小幅度的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6.1%,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我国产业结构出现历史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一定成绩,经济正向着“服务化”的时代迈进。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平均为60%~70%,世界上的平均水平也达到50%,可是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46%左右,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中还存在着传统产业较多、新兴产业较少、技术有限、效益不高等问题。可见,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要继续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步伐。一方面,要提高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三大产业之间的构成比。另一方面,还要努力调整三大产业中的内部结构,调整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业效益,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变革的关系
职业教育作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推动力。职业教育是专门为生产业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岗位所需要的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传统产业需要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予以改造,新兴产业也需要具有先进知识理念的人才予以发展,这些需要职业教育为其培养一批知识技能型的人才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必将对劳动者的知识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提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进而给职业教育提供了动力。
三、職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不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我国的产业逐步地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集型转化,这就迫切的需求大量知识性与技能型的人才。然而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没有很好的认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没有把培养目标真正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
2.职业教育资源有限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所用的教学教材并没有专业教材,而是参考一些本科院校的教材,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一些职业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存在着一些设备仪器闲置的现象,加上缺乏科学的管理,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3.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尽管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其的投入力度,可是由于基数低,加上监管制度的不健全,一些经费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办学条件较差,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4.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脱节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与了劳动力市场相对脱节,没有及时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课程与专业的设置,导致一些学生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较差。
5.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趋同
目前,我国的许多职业院校的教育办学模式基本相同,并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阶梯规模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于各类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并且许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教育培训上口径不统一,造成输出的人才定位不明确。
四、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策略
1.调整培养目标,对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结合区域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整与改革,要兼顾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兼顾专业技能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依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知识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区别与普通教育的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知识与技能型人才。
2.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扶持
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起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要强化区域地方引导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和重要的责任,加大区域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各方面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个企业行业投资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筹措充足的资金。
3.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的重要的途径,可以实现学校、企业的“共赢”。积极鼓励职业院校的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师到职业院校从事讲座或教学等。企业应该积极建立与职业院校的新型关系,在人才合作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深化职业院校的科研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相适应,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开发力度。
4.加强“双师型”职教队伍的建设
我们应多渠道、多方位吸收优秀师资,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鼓励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开发项目,依托行业,面向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活动,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使职业院校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在锻炼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加快专业教师“双师化”进程。
5.革新培养手段和方法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既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其职业生涯的需要;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职业教育本身也应该升级。职业院校用建立起与产业升级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积极推广启发式、互动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的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2005,(12):132-136.
[2]杨富.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J].四川省情,2007,(8):44-45
[3]房建州.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再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7,(12):133-134.
[4]底萌妍.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97-98.
[5]韩云洁.探析产业结构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7,(6):83-84.
[6]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