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动态拨备制度以及商业银行的对应策略

2015-05-30许珍慧

2015年14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许珍慧(1990-),女,汉族,吉林省公主岭市人,金融学硕士,吉林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要: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的席卷全球,西班牙,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所实施的动态拨备制度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轮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根据“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贷款损失拨备的缺陷,为此,国际监管机构和各国监管当局积极探索建立以“预期损失模型”为基础的动态拨备制度。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我国动态拨备制度从探索到实施的过程,并在实施动态拨备制度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贷款损失拨备;动态拨备制度;已发生损失模型;预期损失模型

一、引言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为了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我国也开始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态拨备制度。经过我国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以及国内优秀学者的积极研究和探索,我国银监会于2011年7月发布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确定了以贷款拨备率和贷款拨备覆盖率两个监管指标相互结合,按两者之中的较高者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的动态提取贷款损失拨备制度,其中贷款拨备率的标准不得低于2.5%,贷款拨备覆盖率的标准不得低于150%。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态拨备制度已逐步建立并且正式实施。我国动态拨备制度的实施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在实施动态拨备制度的背景下寻找对应的经营策略以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

二、关于拨备、动态拨备的概念

“拨备”是资产损失准备的简称,是用来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与资本的功能相类似,但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类型不同。“拨备”是用来防范贷款的预期损失,而资本则是用来防范贷款的非预期损失。而“动态拨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拨备”两个字,对其概念的理解关键也要先从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入手。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动态特征的贷款损失拨备,那么我国是如何体现“动态”的呢?我国拨备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监管标准的相对恒定,以静制动,与西班牙动态模型利用不同贷款风险系数计算贷款潜在损失的方法是相似的。二是银行监管部门可根据经济周期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拨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考虑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分类偏离程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三是银行监管部门可以对单家金融机构的拨备监管要求进行差异化调整。主要依据的因素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呆账核销等等。

三、动态拨备制度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在2011年未动态拨备制度之前,我国的拨备制度主要经历了财务制度阶段(1988-2001);财务制度与监管制度协同阶段(2001-2003)以及动态制度与动态监管并行阶段(2003-2011)。动态拨备制度之所能够产生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银行信贷的周期性特征

商业银行的信贷情况与GDP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明显的变动同步性关系,而且具有特别明显的亲周期特征,例如:在经济增长期,银行的信贷迅速增长而且比GDP增长更快,在经济衰落期,贷款规模增长缓慢而且比GDP增长更慢。因此,具有亲周期特征的信贷行为需要动态拨备制度的制约来减弱这种信贷的亲周期效应,以保证经济周期的剧烈变动不会妨碍到银行业的稳健经营。

(二)贷款质量显现的滞后性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信贷增长与贷款不良率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经验数据表明,信贷整张与贷款不良率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具体的表现为:信贷大规模增长会导致贷款不良率的上升,但是,这种影响可能大约在未来的3年后显现出来,那就是说,贷款质量的显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的存在可能会加剧经济周期的变动。因为需要探索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动态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

(三)传统拨备制度的缺陷性

传统的拨备制度是建立在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而根据会计的主要特征就是对已发生经济活动的反应,建立在会计理论基础之上的传统拨备制度不具有前瞻性。传统拨备也就是通常我们所称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该模型的缺陷是资产信贷质量的滞后性会导致贷款拨备的滞后性。

四、我国动态拨备探索与实践

(一)借鉴国际动态拨备制度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启示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学者对国外西班牙,秘鲁,哥伦比亚等国的动态拨备制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希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给我国的动态拨备制度一定启示。主要代表的有徐明东、陈学彬在《贷款损失拨备与银行顺周期行为—基于西班牙动态拨备规制的分析》一文中对西班牙动态拨备的实施背景、西班牙动态拨备模型从2000年到2005年7月这几年的演变和完善过程、西班牙动态拨备的实施效果这几个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两位学者又在《动态拨备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模式探讨》一文中基于预期损失模型分析了动态拨备模型的作用机制。并且比较研究了西班牙、乌拉圭、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实施的动态模式及实施效果。研究表明,动态拨备制度在抑制银行信贷增长的作用虽然有限,但是能显著提高银行风险的缓冲能力。还有刘秋亚、曾林、毛翔宇、朱晓雨在《我国动态拨备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实施对策》一文中通过将我国的拨备现状与国外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当时的银行业所实行的拨备制度存在衡量数据缺陷,缺乏动态性和前瞻性,部门之间不协调等弊端。并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制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解决办法。还有很多的学者都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其内容便不在这里进行一一例述。

(二)动态拨备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上一个阶段的研究中,我国研究了国外的动态拨备模型,给我国制定动态模型提供了参考,但是有关研究分析表明,西班牙等国家的动态拨备模型并不适合中国的银行业,主要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动态拨备模型难以在成本中列支。其次,由于我国的历史数据储备不充分,难以达到计算要求。因此,需要对我国实行的动态拨备进行进一步探讨。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实施动态拨备制度的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动态的模型设计,是采用细分资产模型还是信贷总量模型,还有如何解决数据支持以及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

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动态拨备要在中国实施应力求在体现动态拨备思想的同时又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以性。为了使动态拨备制度能在中国实施,国内学者总结出了动态拨备实施必须要遵守几个原则:①动态拨备实质上属于监管拨备,因此要符合监管要求;②动态拨备模型必须体现逆周期特征;③动态拨备模型要简单明了且易于操作;④动态拨备制度要维持当时的拨备框架;⑤动态拨备制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监管工具不能完全照搬西班牙等国家的动态拨备模型。

经过这一阶段的探索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业内人士对中国应结合中国实际和国际拨备会计准则的改革趋势,尽快推出纳入规则和监管当局相机抉择相结合的前瞻性拨备制度这一举措达成共识。

(三)动态拨备制度在我国贯彻实施阶段

我国经过了动态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以及对我国实施动态拨备制度的可行性分析阶段,在不断的监管和实践中建立中国特色的动态拨备制度。我国银监会并于我国银监会于2011年7月发布了《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动态拨备制度。以下是我国动态拨备制度的内容:

1.拨备的基本标准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银行监管机构将贷款拨备率和贷款拨备覆盖率作为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充足的标准,拨备率的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的基本标准为150%,按两者孰高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其中:

拨备覆盖率应达水平=不良贷款应提准备率+正常贷款应提准备率*(1/不良贷款率-1)

拨备率应达水平=(不良贷款应提准备率-正常贷款应提准备率)*不良贷款率+正常贷款应提准备率

2.拨备“动态”调整机制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管理办法》所规定的监管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的,开放的。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可以根据经济周期状况或对单家拨备监管要求进行动态或差异化调整。此外,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要求相对稳定,不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和贷款质量情况进行调整时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3.模型的选择

出于与国际标准趋同的考虑,在中国贷款拨备制度与国际标准趋同的大背景下,根据贷款的潜在损失来计提动态拨备制度更具有合理性。基于拨备覆盖率的模型为:

动态拨备=全部贷款*历史不良贷款率*(同期拨备覆盖率+调整系数)-专项拨备

本期计提的动态拨备=本期动态拨备-上期动态拨备

4.动态拨备提取的主要方法

动态拨备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平滑信贷增长,二是经济繁荣时期建立丰厚的贮备以备经济不景气时通过释放拨备促进经济增长。在动态拨备的积累和释放方面,我国主要是采用是相机抉择模式,与哥伦比亚相似,与基于规则的动态制度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动态拨备具体计算方面,我国主要关注的是存量法。这是因为中国市场化的时间很短,不能测定完整经济周期的贷款损失率,基于存量的动态拨备制度更具有操作性。

(五)完善我国动态拨备制度阶段(现阶段)

虽然我国建立了动态拨备制度,动态拨备制度本身的工作和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但是由于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主要包括数据储备不足、预期损失计算尚无定论、会计和税收部门仍存在分歧使得动态拨备制度深化推广仍有难度。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动态拨备制度,合理的建议有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商业银行信贷信息数据库,同时建立与之配套的数据分析调整方法和數据质量评估机制。二是提高对经济周期的分析预测水平,相关部门加强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和把握。三是积极探索实施分层分类的动态监管模式即差异化监管。四是实施“规则”与“监管”相结合的模式。

五、我国动态拨备制度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银行的对应策略分析

动态拨备制度的做了除了能够平滑经济周期外,还对银行的审慎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单个银行而言,动态拨备制度相当于在整个经济周期内为银行提供吸收预期损失的蓄水池,经济繁荣期和衰落期拨备的计提和释放能够抑制信贷规模的高飞猛,促进银行经营更加的审慎。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由于动态拨备制度具有前瞻性,因此能够促使银行体系建立覆盖完整经济周期的平均预期损失,平滑了经济周期震动,弱化了银行体系亲周期性特征,进而提高了整个银行也的稳健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的动态拨备制度确定的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两个监管标准对我国商业银行行为的选择也是有影响的。对于贷款拨备率压力较大的中小银行,为了达到两个监管指标的标准,可能会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方法来对冲监管要求,从而弱化了监管的有效性。

因此动态拨备制度的实施,为商业银行的加快转型提供了契机,为了保证银行能够稳健运营提高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商业银行应该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夯实动态拨备计提基础;②积极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③科学合理的配置信贷资源,提升风险计量水准;④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优化准备金提取的经营策略可以通过贷款核销或者购买不良贷款实现监管指标。(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怀珍.银行业动态拨备制度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

[2]何雁汀.我国动态拨备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金融经济,2012

[3]甘露.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动态拨备制度的建议[J].新金融,2012

[4]林欣.银行动态拨备制度国际比较及启示[J].财会月刊,2014

[5]徐明东,陈学彬.贷款损失拨备规则与银行顺周期行为——基于西班牙动态拨备规则的分析[J].上海金融,2010

[6]银监会财会部动态拨备课题组,李怀珍,胡永康,司振强.动态拨备在中国银行业的实施研究[J].中国金融家,2010

[7]徐明东,肖宏.动态拨备规则的西班牙经验及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J].财经研究,2010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藤copula方法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传染分析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