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品质,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
2015-05-30曹宪英
曹宪英
摘要: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要想让孩子的阅读水平日益提高,就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品质,提升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水平 阅读品质 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
书本是人类记录传递科学文化的载体,人们常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千古绝句,来强调人要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然而,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无法将书中的泉水引入自己的心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的教学,通过培养阅读品质,提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可以认为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综合表现,本质上是学生对阅读活动的态度,表现为阅读时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对于学生阅读而言,阅读品质是一種稳定持久的因素,对于阅读活动也起最为重要的影响。而阅读品质也将体现在学习上,一个阅读品质优秀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将是主动、坚韧、善思、求索的。孩子阅读品质的养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倾力付出。
1.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一切的前提。而学生对书本的喜好,也将迁移为对文艺文化、自然科学等事物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源于疑,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能够勾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在阅读活动里亦是如此。例如,常用的悬念法:可以是读了精彩的开局,却掩盖未知的结尾;可以是公布大跌眼镜的结局,却不提故事的过程;也可以是在阅读开始就设置有待解决的谜题。悬而未决的情节和心中的悬念,教会孩子自己主动地去在书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最终孩子在兴趣的引领下畅游于书海,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
2.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常说“教师要为人师表”“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些话都是在强调老师和家长自身言行对孩子的深刻影响,在培养孩子阅读品质上也是一样。例如,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多读故事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识字量,激发想象力,促进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书本中可以获得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快乐,感觉到阅读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而教师方面更是可以在相关的阅读活动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如和学生共同读一本书;组织并参与学生的阅读交流讨论会;加入到学生的阅读笔记活动等。而且各个学科老师都应该参与到其中,扩大阅读活动内容的广度,适应不同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并从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正确的阅读观念。
3.注重阅读体验。积极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品质是相互促进的,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个性气质,不同的情感差异,所以独立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会有所不同。那么如何尽可能保证学生阅读体验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其形式上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是课堂的问答讨论,课下活动,开故事会、小百家讲坛、课堂剧表演、手抄报等活动。关键在于让学生们把自己阅读中的观点和收获表达出来,同时听到其他人的声音,让他们在一种平和的氛围下,间接的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创设这种氛围,同时艺术的对交流活动提供正确导向,保障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阅读体验,对阅读活动保持正确的态度,促进优秀阅读品质的形成。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随着学生的成长,阅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加,要想让学生从阅读中充分的汲取养分,除了积极的兴趣和态度外,还需要不断的提高阅读能力。同样的,要想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能力也正是其基石,他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能否获得有效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毕竟是孩子,天性贪玩、缺乏毅力。即使主观上愿意阅读,也不一定能够保证阅读的质和量,因此需要老师施加外力来强化学生的阅读活动。第一,要保证阅读时间,布置多种形式的任务,学校家庭共同监督,保证学生每天阅读时间。第二,要提高阅读细致程度,这里并不是否定泛读,但提高阅读水平更需要选择性的精读,而方法主要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同时进行标注和段落概括。第三,要坚持提炼体会,要求学生书写阅读日记,条件允许可以在班级博客上建立读书板块,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第四,建立公开的学生阅读档案,涵盖书目、阅读时间、收获感言、好词佳句等,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成果。
2.提高理解思维能力。我们简要分析一下阅读的过程:先将书面形式的文字转化为内部语言,再将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做好这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无论哪种逻辑思维在阅读中都可以看成点到线、线到面的形式,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连线铺面。在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思路是就定方向、设问题,一篇文章抓住某一个角度作为主线展开,如情感发展的线索、时代的变迁、故事的推进、作者的构思等。在学生了解了每一部分的内容后,围绕着展开的主线设置问题,将每一个部分联接起来,让部分组成整体,从而达到理解文章整体的目的。毫无疑问,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无论是阅读学习文学史政还是数理科学都是适用的,是学生学习中归纳总结知识的必要能力。
3.发展迁移应用技能。迁移是指学生经过大量阅读后,将大脑中积累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灵活使用,以获得新知识或解决新的问题。迁移应用能力的通俗来说就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决定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迁移思维较好的养成途径也是在课堂阅读上,老师在教学前就应该熟知哪些文章段落在情感、主旨、技法、结构等方面有之共通之处,在教学中以此作为迁移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用发现不同材料的共同之处,迁移法学习新的文章。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一些概念的形成、计算的技巧相互之间也是如此。学生一旦形成了迁移思维,在学习中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作为小学老师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