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创新研究

2015-05-30华坚丁远

教育与职业(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

华坚 丁远

[摘要]尊重与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高校民主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概念出发,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现状,结合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分析了造成高校管理困境的原因,进而提出几点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  参与管理  创新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宾夕法尼亚技术学院学位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3JSJG42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6-0050-03

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通过支付费用来获取高等教育,高校与学生的角色逐步演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这一角色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于高校发展存在现实与长远的利益诉求,并通过参与管理来获取自身的教育利益。

一、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概念与背景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将“参与”定义为与正式职位上的人从某种程度上分享管理权,也可作“参预”。“参与管理”最初出现在企业管理理论中,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责任为组织决策提供自己的建议。高校学生参与管理,是指高校在计划、组织、协调、决策、监督等各项事务环节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利,使之参与校内各项资源的调配管理,进而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教育质量的提高。从法律角度来说,高校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具有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分为政治权利、法律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参与权作为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法律依据。大学生参与管理具有合法性,应得到尊重与鼓励。此外,学生及家长作为高校的直接投资人或出资者,其作为消费者的核心权利如知情权、求偿权、监督权、自主选择权等应该得到满足。因此,学生对于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具有选择权,而在高校的财务情况、后勤服务、人事变动上具有监督权、知情权,甚至在涉及其切身利益时具有决策权。

我国高校管理在权力配置与多元利益主体的协调上存在问题,治理理论提供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措施。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在满足和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过程中,通过各方权力的博弈与制衡来规范和疏导各利益主体行为的一种持续性过程。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①学生作为高校办学的投资者与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学校提出相应的教育服务。参与高校管理、掌握学校自身的发展方向,也是学生应有的利益诉求。此外,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符合民主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是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基本类型

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代表广大在校生的利益,它在校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学校规章及学生会部门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学生会干部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包括主席、副主席、各职能部门部长等。在学生会干部的带领下,学生会应学校的要求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并配合校方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学生会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及时反映学生的各项建议与利益诉求,成为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班级又是一个团支部。班级团委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由同学选举产生班干部,团员选举产生团支书等团干部,在班干部与团干部的带领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表达共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应该规范班级团委管理,形成班级管理机制,发挥班干部、团干部的核心作用,树立良好的班风,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学生党支部隶属于学院党支部,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党支部中的学生党员都是各院系优秀学生的代表,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高校都会选派学生党员参加党委会工作决议,代表广大学生对校内的事务决策提出宝贵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党委会上的积极作用。党支部是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有效载体,依托学生党支部的号召能力,引领校内学生团体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参与管理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困境

1.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作用。第一,增强高校管理的民主程度。高校的民主化进程与多元管理主体的参与程度相关。学生作为高校管理主体之一,积极参与各项管理事务,通过沟通与交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要求。在参与管理和决策时,高校管理者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建议,使决策更加民主。学生参与也是监督高校管理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对于约束与改进管理者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提升学生对高校的心理认同感。传统的“决策—执行”模式,割裂了学生与高校的沟通联系,高校管理者在实施决策与执行权时将学生的意志表达排除在外。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确定了学生是高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有权参与高校的各项事务。学生与高校之间搭建了对话平台,使高校管理者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学生也能在高校找到归属感,产生对高校管理的心理认同。第三,提升高校的管理运作效率。高校学生参与管理,是消除意见分歧和解决价值差异的有效手段。学生在与高校进行对话沟通时,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协商与讨论,尽量避免引发与高校之间的诉讼和争端,大大提高了高校管理的运作效率。第四,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素质。②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提升及自我参与能力的培养。高校管理者对学生参与的重视,不仅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关心并参与高校管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敏感度与积极性。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学生作为现代公民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应当充分运用自身的参与权,把握锻炼与实践的机会,培养现代公民素质,为以后走入社会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做好准备。

2.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基本困境。第一,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传统观念有误。在我国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一直被当作被管理的对象,自身发展不够成熟,管理能力不强,也不具备管理的资格与经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课业,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参与高校管理。此外,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对学校管理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途径和方式较少。高校学生与高校管理者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很少会采用听证会、咨询会等一系列正式途径,大多采取非正式渠道。由于学生参与管理的途径与方式较为单一,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学生的意见不能有效传达。第三,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缺乏深度。高校学生参与管理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对提高管理质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学生参与仍停留在较浅层次,主要认识和了解高校各项事务的基本情况或处理结果。在学校进行重大决策时,学生基本不可能参与具体决策,也很难发表对于决策结果的见解,甚至不了解相关的信息。第四,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缺乏广度。高校学生反映的多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设置、生活饮食、就业创业等相关事务,对于重大事项决策如发展计划、人事制度、财务管理等参与较少,高校管理者也很少向学生公开这类信息。信息传递上的不对称,导致学生很少参与高校的其他重要事务。

四、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权利意识淡薄。学生参与管理意识淡薄,传统的“领导—服从”管理模式、“师道尊严”的思想③弱化了学生的参与主体地位,其权利意识与自主观念也在不断弱化。高校对学生权利缺乏认识,管理者很少让学生参与管理的具体决策过程。长此以往,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逐渐退化,习惯于服从与被管理。

2.高校忽视学生的参与权。学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导致学生权利在整个高校权力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的式微导致高校与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学生不了解高校发展的方针路线,提出的建议也不符合高校发展的目标。学生很少能以正式的方式参与高校管理,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效能。

3.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力机构不健全。高校学生权力机构主要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而在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中,学生组织长期处于严格的管理与监管中。高校将学生组织主要定位于举办校园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学生组织的参与、监督、管理等功能缺失,导致学生组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代表只能参与一些基本的高校日常事务,要深入参与高校的重大决策,还存在很大的阻碍。

4.高校学生的参与权缺乏法制保障。高校学生主体权利的限制源于法制缺失。《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此规定的出台并未对学生可涉及的管理范围进行详细的说明,各高校也未对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或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使得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流于形式。

五、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创新与改进对策

1.转变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一是确立学生管理主体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管理意识。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改变传统学生在高校中“被管理”的地位,确立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高校应该为学生参与管理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政府鼓励高校自主办学,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增强。因此,高校在对政府负责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学生的消费者权益。管理者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先进理念。

2.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学生的参与能力决定了其参与高校管理的实效性,但受自身角色、经验、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参与能力有待提高。首先,应鼓励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其自信心,主动投入高校的各项事务中。其次,经常开展组织各类培训,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其参政议政的能力。最后,要注重培養学生的责任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使之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参与权的重要性,从而在高校民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3.健全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为载体的管理功能。一要发挥学生会及下设部门的积极作用,成立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管理组织,如生活组织、学习组织、学生评估组织。同时,还可以设置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学生权益维护中心及学生事务仲裁委员会等机构,来办理学生的相关事务,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受理学生投诉。二要强化班级团委参与管理的功能,班级团委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单元,具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奋斗目标。目前,强化班级组织规范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挥班级团委的参与管理功能,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事务。三要增强党支部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参与高校管理工作,通过咨询、建议等有效途径对高校管理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权应有的作用。

4.完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机制。首先,完善高校门户网站。高校门户网站是高校信息公开和获取高校信息的重要平台,可以开设“学生互动”板块,设定投诉举报、意见征集、业务咨询等栏目,通过构建网络信息沟通平台,鼓励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其次,建立高校听证会制度。举行听证会是反映学生意愿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听证会制度,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听证会制度要规范学生意见的表达,通过协商与讨论形成意见汇总,将学生的建议落实到高校管理中。最后,可以采用民意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的建议。高校管理者在重大事件的决策上,要推行民意调查的方式,广泛收集学生的建议,将高等教育民主化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5.健全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保障机制。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的合理设定,有效规范了学校各部门的协调,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科学地开展。国外有关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西方国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严密且富有层次的社会参与机构组织网络。④法国在《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中把“参与管理”作为改造高校、完善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则,明确规定了大学由选出的评议会负责管理,评议会由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及其他人员组成。此外,英国也出台了高校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规定英国校董事会必须由地方教育当局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与教师代表参加。我国有关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制度规范与法律法规仍然缺失,需要健全学生参与的保障机制。

六、结语

高校学生参与管理不仅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表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对我国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范围不广、参与程度不深,需要进一步探索。

[注释]

①贾建芳.转轨中的中国政治走向:善治与增量民主——访俞可平研究员[J].科学社会主义,2004(1):4.

②孙佩瑜.高校管理中学生的参与权研究[J].高教探索,2007(3):40.

③黄海涛.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27.

④刘振天.西方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中的社会参与[J].比较教育研究,1996(3):1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创新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