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对湖北省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对策
2015-05-30胡晓峰
胡晓峰
摘 要:面对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湖北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强化师资建设。
关键词:转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要求;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客观上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对外贸易量激增, 198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381.4亿美元,2004年进出口总额1.1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70%,2013年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与进出口总额急剧增长相对应的是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与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增加的同时是各公办高校相继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前身大多数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独立学院,基本移植了母体高校的专业,因此,湖北省民办高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公办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样,既面临专业同质化竞争,也面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所导致的就业岗位减少的压力,直接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减少,就业压力增加,其实质是按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根据转型发展的要求,民办高校亟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一、转型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根据国务院“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与
湖北省教育厅“引导和推动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转型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人才培养定位更注重应用型。企业一直在强调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具体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解读,而且差别很大。对于转型民办高校来说,不仅要紧跟市场真实岗位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而且还面临着两大困难,一是生源质量相比较差,二是为控制成本,总学时有限,这两大困难不仅限制了能力的培养,也导致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掌握的不足。
2.校企合作更紧密。按照省教育厅要求,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高校转型的主要途径。但是湖北省作为内陆省份,2013年外贸总额仅为363.9亿美元,不及全国百分之一,2014年5月底武汉外贸备案登记企业超5500家 有实际进出口业务的仅三成,也即1600家左右,2014年湖北省有高校123所,即使只有一半的高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每校仅一个班30人,也有1800名学生,而通常一个外贸企业能接纳2-3名学生实习就不错了,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省内找到合适的实习锻炼岗位相对困难。同时,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在名气、资源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大的外贸进出口企业基本不愿意接纳民办高校学生实习,而是优先接纳“985”、“211”高校学生。
3.实训室建设要求高仿真。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学生需要在学校就能学到实际岗位需要的能力,因此,现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不仅仅是建设单证实训室、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室、国际结算实训室等,而是要建设包括国际贸易全流程的高仿真的一体化实训室,学生在该实训室就能模拟整个进出口流程。
4.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特色化、个性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近若干年,受累于国际大环境,就业形势不佳,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属于需要改造的传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向特色化、应用性方向拓展,首先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化,否则,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特色,培养出来的人也不可能有特色,专业也就不会有特色了,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5.师资要求“高大上”。任何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都需要靠优秀的师资去践行。转型发展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熟练使用外语、精通外贸实务,但是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本身就先天不足,待遇偏低,再要求既懂外语,又精通外贸实务,这样的人才愿意在民办高校屈就吗?
二、湖北省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对转型发展的对策
湖北省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本身面临一系列问题,不适应市场需要,因此,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来解决一系列矛盾。
1.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湖北省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不仅能熟练运用外语,而且要求掌握国际贸易基本规则、惯例和流程,具有国际商务谈判能力、单证制作和进出口报关实务操作能力。对于湖北省民办高校来说,学生外语水平相比二本、一本学生来说总体上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想培养出高质量人才,首先在招生上就必须提出对外语水平的要求。另外,由于民办高校逐渐降低外语学时,导致外语学习重要性下降,进一步侵蚀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湖北省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想“突围”,必须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第一,校、院两级领导要带头积极与外贸企业联系,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与人脉与外贸企业建立直接联系,为加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二,要建立专项基金支持校企合作,在与企业交流中,民办高校普遍处于弱势,没有资源可与企业进行交换,因此非常有必要设立专项校企合作基金,一方面方便与企业交流合作,另一方面让企业在与学校合作中有利可图;第三,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校企合作事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质量的高低,说重一点关系到该专业是否能继续办下去,因此,必须明确各人在此工作中的责、权、利,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调动大家积极性,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阐教融合。
3.积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通过调研、研究国际贸易专业岗位需求,深入分析合作企业情况,牢牢把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哪些只能在企业才能获得,哪些通过建设相应实训室就能获得。通常情况下,在企业真实环境下,锻炼掌握的是最真实的能力,但这种方式对时间、资金、组织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因此一般情况下,还是需优先建设校内实训室,特别是高仿真一体化实训室。
4.打造特色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想打造特色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根据岗位实际需求,确定岗位要求的能力,再由此构建知识、素质以及课程体系等,但是只有这些并不能形成特色,这只是基本要求,要形成特色,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必须与其他高校该专业不同。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来讲,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外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均可以形成特色,但由于民办高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原因,要想打造外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特色较为困难,除非在报考时明确提出对外语的要求,否则困难很大。
5.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湖北省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是落后的,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讲更是如此。民办高校该专业师资普遍缺乏外贸实务的工作经历,尽管开设了相关课程,也进行了各种实训,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难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未来除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待遇外,还应逐步要求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引进新教师时要求必须有相应企业工作经历。(作者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严复雷. 普通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 对外经贸,2014,01:144-145.
[2] 蓝伟东,郑秀梅. “工学结合”背景下地方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3:120-121.
[3] 易珊珊. 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才智,2014,26:30-32.
[4] 董丹丹,白述亮,郭贞贞. 民办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85-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