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模式下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5-05-30李硕计子瑶
李硕 计子瑶
[摘 要]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教育理念不仅在专业能力上对医学生提出要求,更要求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我国现阶段医学生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人文教育实施制度的不完善、人文教育评价方法的不健全等问题。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平台建设,更新人文建设理念,建造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团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医学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现代医学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5.176
1 医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就是上述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总和,其中人文知识是基础,人文精神是核心。医学生要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只有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医德认知能力等的医生才能够在复杂的中国医疗系统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从心理、社会等方面去对待病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同时现代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人文知识,成为更全面的人才。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運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就是要时刻关心群众疾苦,永远把百姓冷暖挂心头,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
2 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更深层次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些专业教师中普遍存在不注意人文知识渗透的问题,致使医学教育成为 狭窄的专业教育。不少学生把学医的目的仅仅视为从事医疗技术工作,视为自己在社会谋生立足的一种方式手段,不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激烈的社会竞争也没有完全引领医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例如,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国内各大医院招聘考试,医学研究生、博士生入学考试等,主要考核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充分重视,造成医学生认识出现偏差,只注重专业课的考察而轻视了人文社科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的目标体系不完善,目前的人文教育重传递、轻思考,忽视认清事实能力的培养。学生们感到更多的是“ 强制性”,学生被视为理论、原则与规范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在人文知识和精神的领悟中感受到享受人文的喜悦。
2.2 人文教育实施制度的不完善
人文素质的缺陷体现在多个方面:有些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薄,诊治病人时缺乏对患者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的分析,没有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放在服务的首位等。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人文教育的有效性,不仅与学生本身自强不息的严于律己和崇高的职业追求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完善的制度的有力约束。而我们的人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即使有相应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有效遵守和执行,这是人文教育始终在医学院校得不到充分广泛认知的重要原因。目前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目标发生了偏移,出现了讲人文教育工具化、机械化的趋向,例如,人文教育的政治化功能和意识形态化越来越凸显;“知识化”“工具化”地传授和教导学生,整个过程与教授医学科学知识别无两样,人文教育被视为是实现某种物质化目的的工具,与自身的逻辑规定与运行法则出现了一定的偏离。
2.3 人文教育评价方法的不健全
大多数医药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评价方法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并没有把人文实践活动表现、人文行为养成参与等纳入考核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社会心理方面缺乏适当的关注和重视。终结性评价会导致学生知行脱节,长期的知行分离又将导致主体意识的麻木与人文信念的弱化,可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建立起知行统一的综合实效评价方式的重要性。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是将灌输人文知识、死记硬背的过程转变为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人文情感、上升为人文信念,进而转化为主动潜意识的人文行为。它需要对学生在人文活动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 提高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3.1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思想教育的功能在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对学生系统地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认知水平,是学生人文行为养成的基础。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任务在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知识如伦理学、文学、哲学、法学、史学等知识的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同时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自觉提高履行医学义务的主动性。我们在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五星级医生时,必须注重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原则和起码的社会良知,确保医学技术沿着造福人类的道路前进的高度,来认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叉融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和结果;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关键性措施。
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教育,会掌握基础的人文知识,提升人文修养。但是,受教育者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行知分离是目前国内教育的一大盲端。从行到知要经历以情感和意志为中介的内化和外化两次质的改变,情感是认知升华为稳定的信念养成人文行为的中介[2]。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必须将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根据其心理特点、心理变量因素以及人文修养的心理过程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受教育者把外在的理论、知识、方法、原则与规范融入自己的心智存在,上升为内在的认知和意识。
3.2 加强人文教育平台建设
通过改善校园环境,营造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校园氛围在培养学生更加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中具有重大作用。不同的医学院校应打造各自特色鲜明的医学校园文化,医学名人塑像长廊、医学名言栏等尽量让学生欣赏到先贤名医风采,让学生们随时随地受到激励和鞭策。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楼、图书馆、生命科学馆等物化设施条件,不仅激发同学们学习医学科学的热情,更培养学生成为拯救疾患、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奉献终身的坚定信念。
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凝聚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来推进校园核心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医学生誓言成人宣誓活动、举辦各类弘扬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精神的讲座、开设校园“医德论坛”、邀请知名医学专家来校传授行医之道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感受高尚的医德医风的召唤和指引,使医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医德医风在未来从事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意义。把人文素质教育切实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者紧密结合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人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更大程度上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3.3 更新人文建设理念,建造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团队
应加强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树立并提高教师榜样作用,打造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团队。通过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并通 过临床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教师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规范教师的言行,给医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医学院校要重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团队的打造,通过科研团队主持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不断更新人文建设理念,提高科研团队的专业理论和能力水平,探索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路径,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获取教师资格、执业医资格等证书以外 的其他相应专业资质认证,如全国翻译资格证书,全国一级建筑师资格证书,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等,扩大知识面成为更全面发展的高端人才。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强调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规定教师要将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医学生人文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掌握一些、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其教育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高人文素养的医学生,一定要重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选拔与建设,只有综合素质能力高的教师才能够成为与学生成长培养息息相关的辅导员、班主任,从而提升学生们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高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人文精神的提升[J].探索与争鸣,2008(2).
[2]周万春,于淑秀.关于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整体设计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