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的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粗浅探析
2015-05-30董安梅
董安梅
【摘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是人类所具有的内在心理活动,作为人们思维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反思能力素养,在思维能力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素养还没有完全养成,其反思能力需要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锻炼和深刻培养. 基于以上认知,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思考,是人类所具有的内在心理活动,古往今来,名人大家、专家学者都对思考提出了许多至理名言,我国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哲学家柏拉图也指出:“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作为人们思维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反思能力素养,在思维能力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构建主义认为,反思活动,不仅是思考分析、研究探析的过程,还是自我剖析、自我改进、自我整改、自我提升的发展进程.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还需要学习对象具有能动自主反思能力. 由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素养还没有完全养成,其反思能力需要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锻炼和深刻培养. 本人现就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从几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情感激励,营造适宜教学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反思”
小学生学习群体由于处在成长发展的基础阶段,能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有效养成,经常是在外部积极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开展动手探知、思考分析、归纳判断等数学学习活动. 情感作为学生能动学习的“源动力”,是刺激和促进学生能动学习、深入思考的重要外部刺激因素之一. 反思能力作为思维能力的较高形式,小学生反思能力及能动性不强,主动性不高,是较为普遍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学习情感所具有的生动特性和刺激作用,利用苏科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画面生动、案例真实、内容趣味、形象直观等显著特性,通过设置丰富、适宜教学情境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教材生活之美、应用之美、历史之美等特性,内心产生积极情感,使反思活动成为小学生内在的“自觉行为”. 如数学生活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特点,小学生对生活案例充满“兴趣”是其群体认知的重要特点之一. 教师在“求平均数”教学中,在讲解该节课新知内容后,向学生提出“现在知道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名同学,第二组有7名同学的身高,请你求出这两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内容,为小学生呈现了具有真实性、生活性的典型案例,营造了生活韵味浓厚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内心受到“触动”,自主反思欲望和潜能受到激发,树立了能动反思的内在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激发小学生反思能动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实际和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科学设置,力保教学实效.
二、案例讲析,锻炼思维解析技能,让学生能够“有效反思”
案例讲解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形式. 教育学认为,学生反思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建立在良好分析、解答能力基础之上. 而问题案例的解答过程,就是一个分析、思考、判断、归纳、总结、辨析的发展进程. 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首先就要做好思维解析技能的培养工作,借助于问题案例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引导小学生围绕问题条件内涵、内在联系、解析思路、解答策略等重点及关键,指导小学生动手探究、动脑思考、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其思考分析案例的技能方法,为有效反思打下深厚“基石”.
问题:在体育课上,三年级16名小学生围成一圈,从1号学生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如果将花传第34次时,这朵花应在第几号小学生手中?请问2号小学生传了几次花?
学生分析问题条件,得出其解题思路:根据题意,该问题实际是关于周期规律方面的问题,可以将16看作是一个周期,看34中有几个16,所得余数就是这个小学生的号数.
学生开展解答问题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反思其分析探究活动过程,归纳解题方法:解题的关键就是要正确理解求出的商,是每一个小学生传花的次数,所得余数就是传花34次后的小学生的号数.
三、评价辨析,开展反思评判活动,让学生善于“高效反思”
教育实践学认为,评价辨析的过程,也就是自我认知、深刻剖析、反思提升的发展进程. 笔者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过程中,经常忽视评价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教师“评析”作为主动手段,省略学生“评析”的活动过程. 而实践证明,学生亲身参与“评价”活动,不仅对他人进行科学、深刻评析,同时还由人及己,对自身进行反思剖析,提高评价的深刻性和反思的实效性.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学生主体反思的活动时机,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案例,根据学习探析活动过程或表现,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对比、总结和判断,让学生自己当“评委”,对整个学习过程或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针对出现的“不利情况”,进行实时的解决和引导,保证自我评析能够按进度如期开展. 如在案例解答过程中,教师在小学生分析解答案例基础上,针对解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展示某学生个体的解析案例过程,组织学生个体组成评价分析小组,开展评析案例实践活动,学生结合相关数学知识内容以及自身解题经验,在共同讨论、合作探析过程中,指出其解题的实际情况. 此时,教师根据学生评析观点,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对照,查找自身解题不足,学生个体纷纷“自我查找”“自我对照”,深刻整改,小学生思维辨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析能力等得到提高,同时其反思辨析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促进良好解析习惯的养成.
总之,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小学生反思能力培养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按照循序渐进、逐步递进的教学原则,针对小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认知发展实情,重视能动反思潜能的激发,注重反思活动载体的创设,强化反思过程的指导,为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