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15-05-30刘大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当堂数学课堂

刘大军

【摘要】 现代教学论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是“教者”,是学生的引领者和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是“习者”,和学生一起探讨新知识学习新技能. 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想法,如何在“教者”与“习者”这两种角色之间得心应手地切换呢?笔者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谈谈一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一、“演出开始抓眼球”——精彩的导入必须有

小学生具有喜新求趣、争强好胜、好动求乐的心理特征,教师必须“投其所好”,可以适当地对教学内容作一些精细的“包装”,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起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动力,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原”一课在导入环节教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美丽的公主深陷迷宫,迷宫错综复杂,一旦误入其中就很难走出来,焦急的公主在大声呼救!……循着公主呼救的声音,勇敢的王子找到迷宫入口,王子将红线团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拖着红线费尽艰难,终于找到公主. 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子为什么要拖着红线去救公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勇敢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正是沿着红线倒过来走,很快就走出了迷宫,成功上演了一场胜利大逃亡的喜剧.

课始通过学生最喜欢的故事引入,让学生调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倒过来推想”在生活中的常见. 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其实孕伏了本课的难点与重点,更多的是数学还原思想的渗透. 将生活素材引进课堂,可以使得“策略”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更有张力.

二、“该出手时就出手”——师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必须有

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别人的帮扶得以克服,豁然开朗的心境是无比美妙的. 学生难学的知识点就是教学难点,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和阻力,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利机会. 只有教师扮成学生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才能真正体察学生“难”之所在,才能与学生一起化难为易.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难点就在让学生弄清大小杯容量3比1的关系,把同样的3小杯替换成1大杯,或把1大杯替换成3小杯. 在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实验操作、动画演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彻底弄清楚原来甲乙两杯果汁数量的变化过程,唯有让学生真正弄清楚了变化,才能轻松地进行还原.

三、“众人拾柴火焰高”——分组学习、合作讨论必须有效

从教学的本质上讲,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不可否认,每名学生都有着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欲望,而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师者高估、强化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忽视、压制学生合作学习的需求,进而导致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不断丧失.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营造学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学生的独立性,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合作学习,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有“合”有“独”,“独”“合”结合.

在“认识圆”一课中,研究圆的特征时教师将班级学生分组,发给每一组学生包括没有标出圆心的圆形纸片和火柴棒等学具,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不倒翁”玩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制作玩具,进行旋转保持时间的比赛,虽未使用多媒体课件,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己制作、自己研究、自己发现、自己概括,兴趣十足地认识了圆心、直径、半径,获取了它们的特征,最终将“书本的”变成“自己的”. 在进一步研究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在其中填写设想、所采用的工具及操作方法、合作学习讨论的结果,并把每组学生进行分工,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也比较充分,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评价,进而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

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应该多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 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四、“想唱就唱”——学生充分表达的权利必须尊重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课堂气氛活跃了. 许多评课者把学生发言的人数、次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评课标准,诚然这对于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也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由此出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过小,思维深度不够;有的教师人为地把一名学生完全可以全部回答的问题生硬地肢解开,让多名学生回答,以达到提高课堂发言面的目的.

例如“认识圆”一课,在合作学习研究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汇报阶段,教师把表格的每一项分开来让学生一一作答,并要求回答的和别人不一样. 实际上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是一个完整、缜密的过程,这种“支离破碎式”的汇报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另外这种做法还把学生的整个注意力全集中到一个地方:如何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在互相交流,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有仔细倾听,其知识水平仍停留在自己独立发现的水平上,并未从别人的交流中获得启发,得到收益.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为评课中学生发言的人数和次数所拘泥,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说、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乃至辩论,鼓励学生大段大段地完整地表达,以期达到“想唱就唱”的效果.

五、“知错就改”——当堂训练、及时纠错必须坚持

当下小学数学教材的安排中都有“练一练”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当堂训练,其目的在于检测每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进而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当堂训练,教师要在课堂上留足训练时间,让学生能在做题的实践中,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注意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务必精心设计习题,要选择有价值、高质量的题;要强调学生当堂独立限时完成,培养学生及时练习、独立练习、快节奏练习的能力;要强调有错必纠,知错就改.

例如“小数乘法”一课“练一练”环节给积标小数点的题目,学生的错误量比较大,此时教师就安排了学生互评的活动,请正确的学生讲方法,请做错的学生分析原因,请学生讲做这类题目必须注意什么……一系列纠错行动,让学生们知道: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课堂,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在当堂训练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讲反馈,让学生知道如果做错了,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更正错误. 数学教学中重视及时纠错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有利于暴露学生知识的漏洞,让老师引起重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而且让学生引起注意,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知错、改错、防错,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数学好玩”——数学文化渗透必须重视

数学学习的意义不仅在其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应用并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一个更为开阔的天空.

在“认识圆”一课的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以“圆”字组词,分类板书呈现(圆形、圆锥、圆柱、圆球、圆环……)(圆满、圆润、圆滑……),要求学生在课外找出第一类词的实物模型,研究其特征;查字典找出第二类词的意思,能造句应用,并且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都以大团圆结局,让学生去进一步地感受圆的文化魅力. 此案例教师虽然没有立竿见影让我们在课堂上看到拓展的成果,但却很成功地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理解数学,去体验数学,去触摸数学,去感悟“数学好玩”,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吗?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那么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乐学之所、创新之处.

猜你喜欢

当堂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不怕死的留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