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不尽那“三字经文”

2015-05-30田晓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严氏天演论严复

田晓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82-02

近日拜读严复所作《<天演论>译例言》,颇有感触,亦有所思。所感者在于“信,达,雅”三字,字字珠玑,所容者大;所思者在于此三字凝练含蓄,若以译事圭臬标榜,已遭诸多诟病;若因其瑕疵不善之处而妄语批驳之,委弃之,实难有其他译论取而代之。暂且将其搁置不论,先品一品那“三字经文”。

一、何为“信、达、雅”

(一)、信

在《<天演论>译例言》一文中,严复并未对“信”字条分缕析,详加阐述,只是稍稍言及。譬如,“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对引文中“信”字,后人多以“忠实”解。其实,稍加追溯,便可知“信”字实指“诚实无欺”。从“译事”角度而言,严复所倡应是译者要忠实于原作,尊重原作,进而以期与原作保持一致。此外,严复既在文中引鸠摩罗什所言,便可推知严复曾师法前代佛经翻译大家。佛经翻译家对“信”字已有阐述,即为“勿失”,“不违”,“不越”。此三者若不能全然等同“忠实”之意也相去不远。可是,严复为何喟叹“求其信已大难矣”。究其原因,“信”字要求译者在执笔译书中要兼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偏废。如此一来,译事之中践履“信”字诚非易事。

(二)、达

文中对于“达”字原则之解析,笔墨较多。比如,“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本文。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严氏所谓“译文取明深义”应指译文要以揭示原作思想精髓为要。为此,译者应不拘泥于原文词句结构,偶尔颠倒语序,加注修正,但意义不悖于原文,皆为可取之法。但是,如若以求通顺为名而弃原文于不顾,随意发挥,就不是译事正法。此外,严氏又道,“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故西文句法,少者二三字,多者数十百言。假令伤此为译,则恐必不可通,而删削取径,又恐意义有漏。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严氏曾求学英国,对中英文之间行文差异的理解不可不谓之深。上段所引文字便阐明了中英文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即英语行文呈枝蔓型,诸多从句,杂糅其间;而中文行文呈直线型,且多短句。因此,若逐字照译原文,必不通顺;若随意删减原文,又必与原意有所出入。在严氏看来,若除此弊病,译者应把握原文精神,融会贯通之后再下笔翻译,如此方能使译作忠实通顺。如若原文理论深奥,不易领会,那么译者可以加注引证,以析明其意。如此是为使译文通顺忠实。

(三)、雅

论及“雅”字原则,严氏有言,“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从此引文中可以窥探一二,即在“信”、“达”基础上再求其“雅”,以期影响后世。但严氏主张以汉以前语法句法译说理精微之著述,如此方才易于表达。多数人对严氏这一观点持批判态度,称其落保守落后之窠臼。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若依然因袭古老的语言状态,实不可取。但是,严氏之所以倡导以汉以前字法、句法译述,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那时时值多事之秋,人心思变,但士大夫恪守迂礼,不知西方世界之变局。故此,严氏以古雅文字译《天演论》,投士大夫之所好,进而期求上流社会主动变革,以兴中华。由此观之,严氏求译文古雅,无可厚非。

二、“信、达、雅”三者关系

“信、达、雅”三者实为一统一体,不可将其割裂独立开来。“信”字应居于首要位置。如果译文不能做到忠实于原文,就无所谓“达”、“雅”。但是严氏认为,“达”其实是“信”的核心,也就是严氏所说的“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因此,“达”有时甚至居于“信”之上。至于“雅”,严氏想以古雅译文吸引偏嗜古风的士大夫从而唤醒他们的民族意识。由此,可见“雅”在严复看来应是一种翻译手段,“雅”服務于“信”和“达”。总而言之,“信”、“达”、“雅”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偏执于一。

猜你喜欢

严氏天演论严复
段玉裁与严可均侵谈分部异同考论
基于PI3K/Akt/Caspase-9信号通路研究严氏强心饮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奇村琐园“严”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奇村琐园“严”氏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天演论》初版时间再探——以新近发现的“味经书屋本”为中心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变译之更改策略研究:以严译《天演论》为例
《易经》里的《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