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供应商参与时机及影响因素
2015-05-30刁玮晖
刁玮晖
[摘 要]随着供应链思想的不断深化,各企业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纷纷在产品开发初期就将供应商纳入产品开发团队,将自身在市场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与供应商在技术方面的优势相结合,以降低开发成本。然而,供应商早期参与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供需双方面临各种风险。本文从供应商早期参与的实质出发,通过分析供应商早期参与对供需双方造成的影响,指出供应商参与时机的影响因素,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产品的供应商在参与时机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供应商早期参与;实质;影响;参与时机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5.08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时推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1]。但随着人们产品和服务个性化需求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单独进行产品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此时就需要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合作,而供应商则是商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通过新产品开发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将供应商纳入进来,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共同抵御风险,降低开发成本。
1 基本概念
供应商早期参与,也称早期供应商参与,是指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建立了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一直到产品投放市场。通过让供应商早期参与到新产品开发及持续改进中,使供需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供应商早期参与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整合的思想。是将供应商更早地纳入管理的范围内,使其在产品从开发到投放市场的整个过程中都处于可控状态,重点在于构建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跨组织联盟,追求共同利益,带动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高速进行。所以,供应商早期参与的实质是根据行业性质、产品类型、企业文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在合适的时机将供应商与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开发团队进行有效整合,并依据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
2 供应商早期参与对供需双方的影响
供应商早期参与产品开发使供需双方通过分享最新的市场和技术信息,有的放矢,提高新产品的针对性和市场适应能力,避免由于信息滞后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大大减少后期的返工成本,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履約能力,促进其评估与考核标准的细化和升级。
目前供应商早期参与在国内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所以也会带来各种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有知识产权风险、信息泄露风险、违约风险和外部风险。包括创新成果及最终的利益分配问题、双方在合作中被窃取共享范围外的关键性知识的风险、在双方综合实力差距较大时产生的“搭便车”现象和纵向一体化的威胁。除此之外,还有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3 供应商参与时机的影响因素
供应商的参与时机是指供应商在产品开发的某个阶段将供应商纳入产品开发流程的时间点。供应商在不同的时机参与,意味着参与程度的不同,供应商所担负的职责也有着些许差异。供应商在合适的时机参与产品开发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减少返工成本;反之则会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得不偿失。本文将供应商参与时机的影响因素概括为行业性质、产品类型、企业文化和产品生命周期。
3.1 行业性质
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所处行业性质的不同,其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也不尽相同,供应商参与的阶段也必然不同。本文根据不同性质的行业,选择三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分别为制造企业(如汽车、机械制造业等)、服务业(如婚庆、广告公司等)和快消品生产企业(如肉类、罐头加工厂等)。
以汽车行业为例,零部件厂商往往比整车厂商更熟悉所提供产品的功能、运行环境以及所采用的工艺和原材料;而整车厂比零部件厂商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整车厂需要在概念规划阶段掌握主动权,就设计理念和最终效果向零部件供应商提出技术要求,由供应商进行零部件的研发或改进,并将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整车厂,整车厂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调整或更换供应商。这样让供应商在设计阶段参与进来可以因及时、高效的沟通大大缩短项目开发周期,减少由于技术变更而产生的返工成本,同时促进零部件供应商的有效整合。
然而对于服务业来说,将供应商纳入产品开发的过程往往更早。这是因为服务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创新能力和所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对供应商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对不同功能的产品和服务的整合。在服务的概念规划阶段,企业从供应商那里提取创意,甚至完全授权供应商进行服务创新。供应商根据客户提出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阶段性汇报,督促其对创意进行调整,最终完成服务产品的交付。也就是说,在服务业中供应商参与得越早,越有助于供应商快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保证下游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
在各行业中,供应商参与程度最低、参与时机最晚的当属快消品行业了。原因主要是这类产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大规模的流水性作业,生产工艺的标准化程度高,创新要求较低,供应商数量也相对较少。其中食品原材料的供应商作为快消品生产企业较为稳定的供应商,需要达到的标准基本上是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变动性很低,而相关生产线及机器设备的供应也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所以该行业的供应商只是在产品的实际生产阶段才进行参与,其宗旨是保证稳定的原材料及设备的供应。
3.2 产品类型
在同一行业中,由于产品类型的不同,其供应商参与的时机也有所不同。以产品构成比较复杂、类型较为多样的机械制造业为例,大体将产品类型分为标准化产品、核心产品和新产品三类。
标准化的产品一般是指机器的零部件,如螺钉、螺母、垫片等。这些产品的规格和价格相对固定,供应商的规模也相对较小,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性小,供需双方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买方市场。所以为了节省开发早期的供应商管理成本,防止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只需在生产阶段让供应商参与进来,依照图纸制造零件。这种产品的供应商参与程度最低,其承担的责任也最少。
而对于核心产品来说,其工艺复杂程度和创新程度较高,如汽车制造业的主机、包装生产线的灌装设备、电子设备的主板等。制造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通過创新设计理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就需要生产商独立进行概念设计的同时,主要供应商对功能设计全程参与,凭借其专业技术能力协助制造企业构建生产流程子系统。双方对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新产品作为企业在本领域内的产品革新或进入新领域的尝试,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在目标市场的定义、原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和功能、设计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寻找在该领域供货稳定、技术能力强、口碑良好的供应商,邀请其在产品的概念规划阶段就参与进来。此时的供需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卖方市场,制造企业在管理该类供应商时更多的是向其学习和咨询,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生产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3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Alavi等认为组织文化对知识产生和共享要么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要么起到阻碍的作用[2]。因此供需双方之间的企业文化差异,必然会影响知识共享程度,也必然会影响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的时机。Wallach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和定义了三种组织文化:官僚型文化、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3]。
拥有官僚型文化的企业权利集中程度高,层级多,其组织结构一般为机械型结构。这样的企业由于开发团队自主性较差,知识跨组织流动的难度也较大,供应商的参与也往往趋向于产品的实际生产阶段。拥有创新型文化的企业多为有机型组织结构,领导者思想较为开明,在产品开发中赋予员工较多的权力,通常会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鼓励开发团队与供应商合作,注重企业间和企业内层级间的双向沟通。支持型企业文化体现为开放的工作环境、成员的积极参与、重视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这些都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实现,供应商的参与时机较早,供需双方有时会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建立跨组织合作的项目组。
3.4 产品生命周期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3.4.1 导入期
在产品的导入期,从概念的设计到功能的设定,再到技术问题的解决,以至生产流程的优化,都需要生产企业进行摸索,也需要主要供应商及早参与,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甚至能够根据需求完全负责新产品概念的设计与开发,同时加强与体验用户的联系,对新产品的功能和各方面的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此时供需双方的合作属于战略性的合作,彼此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信任程度是最高的。
3.4.2 成长期
当所开发的产品进入成长期时,市场逐步扩大,产品大批量生产,利润迅速增长,行业内的竞争者也日益增多。在此阶段,一方面,供需双方会致力于生产工艺的标准化以扩大各自的产量,减少供应商对于开发过程的干预;另一方面,供需双方的合作关系将面临考验,这种考验包括由供需不平衡造成的牛鞭效应和双方纵向一体化的毁约风险。所以,此时供应商的参与时机将逐渐沿产品开发流程向后移动,参与程度也逐渐降低。
3.4.3 成熟期
市场趋向饱和,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下降,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在这一阶段,企业将加大产品促销的投入,同时减少产品开发的投入,供应商的参与方式由共同开发转变为保障供应。同时供应商对于生产企业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为企业转型做准备。在此阶段,供需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供应商参与的程度达到最低,即仅局限于产品生产阶段的参与。
3.4.4 衰退期
当企业所要开发的产品进入衰退期时,销量锐减,市场萎缩,替代品快速增多。这时,生产企业不得不研发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革新,依据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设计能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的新产品。这又像在产品的导入期一样,需要供应商尽可能早地参与进来,设计、研发、测试和更新产品系统,形成新的产品开发计划并尽快投入生产。
4 结 论
综上所述,供应商在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的参与时机受行业性质、产品类型、企业文化和产品生命周期四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针对快消品生产企业、机械制造业和服务业三类行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供应商参与的时间越来越早,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按照开发产品的类型,供应商参与的时机随着产品由标准化到定制化的转变而逐渐提前,参与程度也逐渐提高;企业文化的开放程度越高,知识共享越容易实现,供应商参与得越早,参与程度也越高;当产品按其生命周期发展时,供应商的参与呈现出参与时机由早到晚再到早,参与程度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循环现象。
虽然在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各行业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供应商的参与时机和参与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仍需根据所开发产品的性质和功能特征,结合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能力,综合考虑市场变动和供应商的实力水平,制定具体的产品开发策略,确定最佳的供应商参与时机,寻求自身利益和供需双方共同利益的平衡点,以达到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减少返工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彬.并行工程中的知识管理[J].价值工程,2008(2):105-408.
[2]Alavim.Leidner D E.R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J].MIS Quarterly 2001,25(1):107-136.
[3]Wallach E J.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The culture match[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83(1):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