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探究
2015-05-30宋瑜葛菁
宋瑜 葛菁
作者简介:宋瑜(1979.02-),女,汉,山东济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界面与交互设计。
摘要: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师人才。本文以目标为起点,分析研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探讨如何将单一的传授型教学向引导型、探讨型的互动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这也是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要面对的主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实践;创新;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38-01
1.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学科要求学生学习设计理论和设计思想,并把这些抽象的理论和思想运用到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去。因此,实践能力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目前教学改革探索不断进行,作为一个应用性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必须更加注重深入教学模式和课程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实践操作能力。本文将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改革方向。
2.教学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创新能力是融合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表述。在设计领域中,任何创新必须和设计作品的功能相匹配,单一形式上的创新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反观我们现在大多数的教育方式就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和知识创新,学生从一开始就脱离了作品目的,脱离了创新的意义。缺乏市场、对象和功能的纯理论教学和实际产生了隔离和矛盾。
实践能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是一个包含了沟通、创意、制作、后期等步骤的综合性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绝不是简单的完成一些基础性的、琐碎的课堂作业。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的真实环境下深刻了解设计的流程所要面对的设计目标。只有把真实项目和课题带入课堂,带领学生进行调研、沟通、概念、实现的全流程设计,才能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紧紧捆绑在实际设计的框架下,让学生去学习和设计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作品。
3.个性化思维和同质化教学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比较强调一致性,这导致我们输出的人才都具有相似性。其实社会更需要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同质化的教学方式是存在极大弊端的。如何发掘学生的个体特长,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设计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这首先要解决设计人才培养的初步设想问题。
古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相信每一个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可以成才的,但实际情况是一部分学生没能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材。这必然和教育方式有关联。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做到物尽其用,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1 培养目标。首先我们要考虑学生踏入社会后承担的不同社会角色。在我们为学生所构建的大学学习系统中,单一的教学系统是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分流和个性培养的。需要开展不同的培养体系和结构,为学生设计一个教育弹性空间,用一个由多种资源配置构成的教育体制来培养学生。
3.2 基础培养。学生在初入学校时并不具备基本的设计素质,基础培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我们对于基础教育的系统性和考核标准是存在问题的。学生中必然有一些有创新能力和特长的学生存在“瘸腿跑”的情况,在设计这门学科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为了完成所有的基础课程,学生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均衡发展他们并不擅长和喜欢的某些基础课程。这对于他们的自信和兴趣都是有伤害的。因此我们应该制定新的弹性的考核标准,在学年制和学分制之间做恰当的结合,适当放宽考核标准并减少基础考核在整个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帮助学生减压。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基础设计课程中去发掘兴趣,而不是感受压力。
3.3 自然分流。在完成设计基础教育后的学生将迎来真正的成长期。基础教学阶段的数据和他们主体的判断意识将决定他们的主修方向。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主修课程而不是唯一可修课程,就像自助餐,在学生选好最爱的菜后,教师仍然需要保证他们的营养均衡。这就初步形成以选课为基础、教师辅助搭配为扩充的定制学习体系。新的学分制将为所有学生搭配主要课程学分和其他课程学分,相同的是主要和次要的比重标准,不同的是每个学生的主修课程。而从这一刻,也是对学生进行同步考量的开始。
3.4 子学科针对性实践教育
3.4.1 构建以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在主修课程中,教师将着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参与真实项目和课题。从课程结构上,教师必须把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模块紧密结合,做到通过理论去实践、通过实践去创新、通过创新去了解理论核心。教师必须对实践教育进行统筹和规划,做到定位明确,逐层深入,形成一个三维(理论、实践、创新)立体空间中平滑上升的教学曲线。
3.4.2 考察调研。考察调研是设计学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虽然在通常的考察调研中教师也教导学生分析技巧和方法,但大多数是形式上或者作为设计参考所用,学生没有更深一步的思考和分析,没有把实用的创新作为主体注入到自己的考察总结思考当中,因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调研考察能力。
3.4.3 毕业设计。教师通过辅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将学生与社会进行最后的对接。在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互动过程中,也是教师做出的最具有综合性的一次教学。在这次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考量设计作品的学术型、前瞻性、概念性、创新性、伦理性等多种因素,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在众多因素中进行取舍,这也是对学生设计思想的最重要的一次塑造。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毕业作品的评判必须保持和商业性评判的差异性,要维持学生设计作品在素质和思想上的高度。
4.结语
社会正朝着多元化进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但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在视觉传达设计这个领域里,创新和实践能力会是学生踏入社会最有效的保障。因此,学校的设计教育必须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特长入手,以课程深度建设和实践教育方针为质量保证手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出真正的设计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源. 选择的自由与适度过程[J]. 美术大观, 2006(7)
[2]刘德宇. 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