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全面推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5-05-30宋敬敬
宋敬敬
【摘 要】 广西大学经过充分调研,2009年6月,学校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大会,提出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开展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并在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25个学院试点,随后在全校全面推行课程教学改革,至今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 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2
一、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国家教育现状迫使高校必须课改
1、近年来,由钱学森之问而引发的温家宝总理五问中国高等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中国高等教育到底怎么了?”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了质疑,我们必须改变现状,想尽一切办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高等教育的质量指的是什么,胡锦涛书记给我们做了重要指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二)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
1、本科生毕业所要求的大学四年修完的学分90%以上来自课程,可见课程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影响。
2、当前课程教学质量的现状:重考试结果、轻教学过程;学生主要依赖笔记,而多媒体教学后学生连笔记都省略,周远清部长说“从人灌到机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管理落后;课程体系陈旧,课程结构缺乏灵活性;忽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缺少必要的综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
(二)狠抓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这些年来,尽管“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和高校一直在强调改革,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教学方法改革难以突破重围,效果一直不好,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坚冰[1]。教学方法改革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其表现在:
1.传统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已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一直以来教师关注的焦点是“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视对学生“怎么学”的考虑;一些教师讲课时不顾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就怕自己准备的东西讲不完,因而满堂灌,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不多,学习的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2][3]。《中国高等教育》概括描述的“三不”引发广泛议论:不能享受先进教学方法的学生是可怜的;不善用好方法施教的老师是可悲的;不会激发大多数老师革新教学方法的高校其教学也难能生机勃发[4]。
2.教学方法的改革进展缓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的中心地位受到冲击,部分教师甚至完全不愿拿出时间、精力从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很难形成浓厚的氛围[5]。此外,高校关于教学改革的行动虽然从未停止过,但更多的项目与研究仅止于理论文本。
3.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的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指出:“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强烈了。”他认为:“教学方法的大改革,可能是今后深化教学改革、质量大提高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6]
4.教学方法改革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新定位的客观要求。2010年12月,我校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而“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应当培养高质量的各类创新型人才”[7]。但教学方法不变革,创新型人才难涌现。
因此,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面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我们深知,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可能并不那么深奥,难的是大范围推开。学校经过慎重研究和广泛讨论,决定坚定决心,迎难而上,真心践行、不留死角,在全校大范围推行课程教学改革,用实际行动啃下这块硬骨头。
(三)狠抓教学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根据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或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本质上讲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基本要素[8]。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目标实现。其主要表现有:
1.部分教师的教学随意性过大,教学过程有待规范。本科课程教学过程的基础环节包括课前准备(备课、编写教案、实验示范、实训准备、教具准备等)、授课、课后延伸工作(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和考核四大基本环节。一些教师存在着忽略答疑,不批改作业等问题。
2.部分学生不重视学习过程,以对付考试和考试拿高分为主要目的。
3.高校课程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体系,它包括课程的生成系统管理、课程的实施系统管理、课程的评价系统管理等。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课程管理阶层与课程执行阶层的脱节,管理阶层一些决议的产生往往是管理阶层单独研讨后的结果,没能很好地反映广大基层教师的声音,更不可能反映廣大学生的需要。
4.考核形式单一,期末考试在学生成绩评定中总所占比重过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效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与评价制度还没有建立。
5.部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不够科学合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课改“三原则”
1、注重课程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评价,降低期末考试分数的比重。教学过程评价主要涉及:作业、课堂发言、指定阅读、广泛阅读、读书报告、设计报告、研究报告、期中考试、小组讨论、个人陈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讨论、教师点评、期末考试等10余个环节。通过注重课程教学过程基础环节的强化和优化,进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等课程教学基本要素,改革和强化课程助教、备课、授课、答疑与习题课、批改作业与小组讨论、课程考核、课程教学评估、课程小结等教学基本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试制度,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比重,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重,有效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本科课程教学过程。形成动态的课程教学过程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直接反馈给教师。
2、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从学生主体性入手选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多选择能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多选择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课堂重点的教学方法,多选择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结合点的教学方法,多选择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相对较简单的课程可以采取讲义公开法,各学科课程均可采用精品觅食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科课程应多采用激发想象法,鼓励逆向思维的教学法尤其适宜理工科课程,观点烹调法尤其适合法、哲课程的教学。推广个人魅力教学法——个人魅力在教学中的适时和良好使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改善学习课程内容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关注,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范的被动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给學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提高沟通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课程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通过建立“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进情景”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和“收集典型课案、观摩课堂实录、名师现身说教、设计课堂说评”的随机而变的课堂“应变”机制,注重教学小结、反思日记、教学经验文章、座谈会等课后反思机制,结合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体验”机制,以及师生课外以书面传递,日记对话,聊天谈心和共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的课堂拓展的“场外交流”机制,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效果
(一)实施程序
第一阶段,学校高层统一思想、进行顶层设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启动课程教学改革问题。
第二阶段,以调研调查、收集材料和制定政策为主。2007-2009年,已调研了40多所国内高校,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和处长分别在2007年、2008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简称UIC)进行为期一年的本科教学的学习考察,期间走访了30多所高校,掌握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时任教务处长林小峰教授在UIC担任3门课程的助教工作,全程参与了备课、上课、讨论、批改作业、答疑、指导实验、考试等全部教学环节,并与一些美国高等教育的学者和管理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这对我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起着积极的借鉴、参考和启发作用。出台了《广西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过程规范要点(试行)》和《广西大学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助教管理办法(试行)》,各学院出台了《课程管理及评价体系》,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强调积极参加课改是教师的责任,在新的《广西大学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中对教授、副教授的岗位职责均提出“承担本学科教学法的研究工作”的要求。课程注重加大互动过程和平时成绩打分,根据大班上课的特点,配备优秀研究生助教辅助教学。通过“学校补助一点,学院自筹一点,导师资助一点”的工作思路,多方筹资,努力改善研究生助教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校每年投入70万元用于发放研究生助教酬劳,扩大助教岗位数量,优先安排课改教师的助教岗位。鼓励学院根据课改进展,提供配套经费投入。硕博士生导师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资助助教,安排自己的研究生承担本科课程助教工作。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施对研究性教学的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增加课程教学改革补贴。设置课程教学改革补贴系数,在组织进行课内和课外小组讨论、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答疑、组织进行课程测验、组织学生写课程论文或做课程设计,并予以批改四个方面予以补贴。为从根本上改变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现代版的照本宣科状况,取消多媒体上课补贴。学校利用我校实施的责任教授制,规定申请专业责任教授、公共基础课程责任教授和主要课程责任教授岗位的教师必须参加课程教学改革,由此分别获得每月1500元和600元的责任教授岗位津贴。
第三阶段,全校动员,进行试点。2009年6月,学校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大会,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今后两年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全校开展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开展试点,取得经验我校本科课程教学改革在25个学院开展试点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据统计,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校参与课改的教师人数达到2074人次,课程达到1323门次,覆盖全校所有学院。
第四阶段,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全面铺开。经过2009年一个学期的试点工作,学校积极跟进,了解一线教师的课改进展,及时发现课改典型,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邀请这些教师做典型发言;在学校组织的责任教授培训会议上,邀请课改典型教师做经验交流,并适时邀请国内专家来校进行课改讲学,在校园网和校报上开辟课改专栏,全方位、多角度,积极营造课改氛围。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在总结试点工作前期经验教训基础上,进一步从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入手,落实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该项改革从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已在全校展开。通过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大批课改典型,建成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改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研工作得到显著提升,教师们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总结,几年来在各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屡获佳绩。许多课程在教改方面的探索受到了学校专家组的一致肯定。在教师学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广大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做到教研紧密结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五阶段(一年后),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全面铺开。召开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大力提倡教学过程优化。优化教学目标,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并使教学目标向学习行为的转化。优化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连接点,着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抓住技能的训练点、智能的开发点,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抓住思想教育的渗透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点,着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优化教学管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想办法促使教师、学生与高校管理阶层的接轨,促进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有机结合。重视课程管理。加强对高校教师的课程理论培训;提高师生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参与度;完善针对课程编制质量的评价制度;吸引多方力量参与高校课程管理。并在会上对优秀课改教师大力表彰颁奖。
第六阶段,我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1年1月,我校原教务处处长林小峰教授应自治区教育厅的邀请,为广西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和教师做了3场讲座,详细介绍了学校正在進行的课改工作,报告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此外,林小峰教授还分别于2009年6月9日在广西大学行建文理学院、2011年3月2日在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2011年3月3日在广西工学院作“课程建设与改革”专题讲座、宋亚菲教授在钦州学院做课改专题讲座,介绍了广西大学近年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受到各校的广泛好评,对兄弟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起着积极的启发、推动作用。国家教学名师黄维义教授多次与国外专家交流课改情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的不平衡,小部分教师不愿意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要课改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真正把课程教学改好,才能真正达到课改的目的。现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还存在,转变教师的观念,做到教研相长,以卓越的教学促卓越的科研共同迈向顶尖,是我们下一步课改的重要方面。
2、教师的水平有待大幅度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不同,对课程教学质量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同一课程不同教师讲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众所周知的。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课程教学质量,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博学的见识,还要有组织掌控课堂的能力以及启迪学生的技巧。
3、教学设施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缺乏适合课堂分组讨论的圆桌式教室,小班授课时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明显优于大班,由于教学条件的缘故,大部分高校采取小班授课的人数有限。
4、研究生助教的水平有待提高。有些研究生对助教兴趣不大。有些研究生更关注自己的学习和学术,更愿意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更有一些研究生在社会上兼职能够赢利的工作,对助教兴趣不大,投入的精力有限。而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研究生助教培训机构,使得研究生助教的培训成为一纸空文。这样的研究生根本达不到助教的目的。
5、学生的诚信水平有待提高。在分组讨论或者收集资料等环节中,需要小组内或小组之间互相打分的现象时,部分学生存在不真实不诚实的现象。想要做好课堂每一环节评价的科学合理,必须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
参考文献
[1][5]姚利民.打破教学改革坚冰创新高校教学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0(8):40-42.
[2]段德君等.植物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6):61-62.
[3][7]张翼星.为何出现大学生学习的“四多四少”现象[J].中国大学教学,2011(6):14-15.
[4][6]浩歌.教学方法改革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
[8]叶志明.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新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