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散文为桥,启心灵之窗

2015-05-30李妮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阅读

李妮娜

【摘要】散文教学旨在搭建学生和作者内心的桥梁,力求把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阅读为基础,通过分析散文中个性化的言说对象和精妙的语言章法来探析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散文教学 阅读 言说对象 语言章法 情感链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85-02

散文是我们在中小学教学阶段接触最频繁的文体之一。王荣生教授说过:“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这就启示我们:教散文就是要在学生和作者的心中架起桥梁。

在日常的散文教学中,我们存在着许多的误区。我们试图让学生通过某篇或某几篇文章的学习来获得散文阅读或散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天方夜谭。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把它们当成批量生产的物品去统一“估价”,而是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为我们创设的独特世界中去,体味作者在不同时刻、不同环境中的独特感受。这个独特世界要从研读文本中获得。我们要研究作者的语言章法,分析作者为我们展现的个性化的言说对象,努力從它们身上找到作者写作时的感受,体会作者特有的人生经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深刻把握文本的最好方法。所以,它是我们散文教学的必要内容之一。北大教授温儒敏先生说过:“‘读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的。”但阅读不是我们简单意义上的读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样式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果这是一篇说理的散文,那么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么“理”,如何“说理”展开。具体而言,是让学生在抱有正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细读文本,并且要能看出文本中重要的地方所传达出的意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其完整的阅读文本。“学习者只有对学习内容进行透彻的认知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所学。”①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它的情感脉络非常清晰,由心里颇不宁静——出去寻找宁静——暂时获得宁静——又走出了宁静。这是个完整的过程,我们不能把文本割裂开来分析。学生需要连贯的阅读,一步一步跟随作者走下去,就会明白那晚的荷塘为什么格外迷人。

有了阅读的基础,学生就同作者建立了情感的链接。这时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把学生带到亲近作者的地方,能走进作者的内心就更加完美了。“言说对象”就是构建学生与作者内心桥梁的“木板”。下面以抒情散文为例作简单地分析。

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往往是寄托在景物之上的,王国维先生曾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由景及情的分析方法是我们常用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引导并不正确。仍以《荷塘月色》为例来说明,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我们“看到”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同样我们也“看到”了朦胧而唯美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荷塘和月色的美丽显而易见。于是,我们极尽所能得为学生分析荷塘是怎样的美丽,月色是怎样的朦胧。这样的分析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好像荷塘就该是这样美丽的,月光就该是这样朦胧的,却忘记了这只是作者在那个特殊的夜晚所看到的荷塘和月光,是作者在特定的境况中有所感悟从而为我们留下的独特的人生经验,所以,我们不能跳开作者来谈言说对象。这样只会让学生距离作者越来越远。我们要搭建的桥梁就永远也建不好了。

进而言之,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作者个性化的言说对象共性化。叶圣陶笔下的“荷花”跟朱自清笔下的“荷花”绝不可能相同,甚至同是苏轼笔下的赤壁,在不同的文章里也有不同的风景。我们的散文教学是想建立学生同“这一篇”文章的链接。用王荣生教授的话说:“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散文阅读的视野里”。我们旨在透过言说对象探析作者的内心。作者借助于外在的言说对象来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是隐性的、间接的。为了表达的需要,作家们是“十八般武艺”齐齐亮相。这“武艺”虽为十八般,却万变不离宗,就是语言章法。它就是桥梁上连接“木板”的“绳索”,有了才能建成大桥,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仍以《荷塘月色》为例来说明。

《荷塘月色》中,作者想借荷塘的美景来获得宁静,使自己暂时的解脱,于是作者就尽自己之所能来描绘荷塘月色的美。他运用鲜明的比喻,让荷叶变成了“亭亭的舞女裙”,把荷花变成了成“明珠”、“星星”、甚至是“刚出浴的美人”,更妙的是他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荷香比喻成了远处高楼上的歌声,让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感受到了香气;他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到打着朵儿的……”,“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于是叶子和花就变成了温婉多情的少女。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了美景之中,使我们久久不舍离去。事实之景是怎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作者给我描绘的美景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休息的场所,而当我们的心灵感受到宁静时,自然而然也就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宁静。此时,语言章法这个“绳索”就发挥了它链接的作用。作者和读者的心灵就产生了共鸣。

获取作者的情感认知仅仅是我们完成散文学习任务的第一步。最终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产生自己的情感认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作者的人生经验想结合。

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给我们创造的一个独特的抒情世界。我们不能要求学生获得和作者完全相同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出朱自清的宁静,郁达夫的浓烈的故都情,以及《背影》中儿子的深省。进来描绘我们眼中的“荷塘月色”,我们故都的秋天,以及我们和亲人之间的情感。别人的人生经验,恰恰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②

请以散文教学为桥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财富,为建立沟通心灵的桥梁添砖加瓦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周成海 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

[2] [苏]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 赵鑫,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4.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阅读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