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2015-05-30李少华
李少华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其心理状况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同步发展,笔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1.概念界定
(1)心理健康。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学界众说纷纭,观点有很多,综合其他学者的权威观点,笔者对心理健康作如下定义: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总是处于良好的协调状态,即认识、情感、意志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康,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与大学生这个身份,以及大学生的心理能力能够满足他的学习与生活需要。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按照规定的心理健康要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意义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定义模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开设心理咨询机构,都将心理咨询的对象群体锁定在少数有问题的大学生群体上,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大学生群体不仅仅是那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很多大学生内心可能都多少面对着压力,只是还没有形成问题表现出来。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由于当前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的特点,再加上学校领导工作的短期效应,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中的地位不高,重要性得不到正确认识。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评估认识出现偏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人数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由于各大心理机构的采样不同,得出的评估结果差异也很大。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未来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3.概念操作化
(1)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一般心境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会因为遇到开心的事而感到愉快,也会因为遇到悲伤的事而感到难过。除此之外,适当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包括在内。
(2)人际关系和谐性。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会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出乐于与身边的同学交流,自由地与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包容同学的思想。
(3)对现实感知的充分性。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评估自己的反应能力或解释现实时,比较客观,不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去勉强自己去接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4)焦虑适当性。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虽然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紧张感,但从不产生过度的焦虑,他们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够恰当地面对眼前的压力,并能够利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心理调节。
(5)心理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意志坚定;自主性强;内心充实,很少有孤独感;他们较能接受现实,不轻易产生敌对情绪。他们能够较好地将自己融入社会,而不是与社会格格不入。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与队伍。提高认识,建立一套专门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一支热衷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确定研究课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教育方法,并与其他院校讨论研究,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业务知识的培训与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内容、方法都不同,遵循着各自的规律,但是两者又不是完全不同,二者具有互补性。二者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正确观念,促进大学生良好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应该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先消除大学生的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