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言与音乐的关联性

2015-05-30郭冰青

北方音乐 2015年17期
关键词:关联音乐语言

【摘要】语言与音乐自古就有着水乳交融、千丝万缕的联系。诚然,语言是人类表达本我感情与本我需要的最佳途径,但当语言难以描绘或需要升华之时,音乐就成了最佳的表达方式。本文围绕语言与音乐的关系进行论述,从语言中的音乐性与音乐中的语言性出发,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音乐;关联

一、音乐对于语言描绘的补充性

我们拥有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生活。在精神的范畴里,很大程度就是对内心感受的体验,而这些体验,很多时候是难以描述、不言而喻的。此时音乐对于语言描绘的补充性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它能直接的表达和传递这种特殊的感受或情绪,从而达到“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效果。

卓菲娅·丽莎曾经就说过:“音乐可以反映现实中的两种现象。听觉和视觉可以把握的,即感官可以体察到的实际运动过程和感官不能直接体察到的人类情绪。”

例如,音乐能够模拟自然界和升华现实生活中的任何音响。如在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中,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狂风凛冽的彻骨和暴雨急骤的迅猛;在莫索尔斯基《荒山之夜》中,我们也可以洞悉寂静的荒山和幽深的野岭;在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中,我们也可以体验战场撕杀的激烈和王者归来的凯旋。作曲家们正是通过模拟和升华现实音响,才使得欣赏者对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和意境产生了联想。由此可见,现实中存在的事物是形象与声音的统一体。作曲家正是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为欣赏者间接提供了理解现实中各种形象的可能,从而也弥补和丰富了语言的描绘性。

但是自然界以及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无声的,这些客观存在是无法用音响直接刻画出来的,只能运用比拟、象征等间接的手段来描绘。欣赏者运用“通感”把听觉印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现实生活中,人们会从视觉中得到听觉的感受,也会从听觉中得到视觉的感受。在欣赏者听到一段描绘性的音乐时,同时仿佛也看到了音响所要体现的形象。作曲家运用了音乐构造法则,以适当的旋律线、和声、节奏及音色型等,来进行造型性的描绘。

二、语言与音乐的相互启发性和共性

(一)语言与音乐的共性:“调”性

语调和语气的不同所表达出的感情是千差万别的。语言通过语调的多样性来达到不同感情色彩的抒发与传递。这一点同音乐中的调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通过高低强弱、粗细与曲直的变化来传递不同感情色彩的内含。语言用语调来传情达意,音乐则通过调性来修饰表达。两者皆用“调”来叙述人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来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交织。

而不同的地域又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和语调,这些不同的语调语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言”。当这些方言与音乐的不同调性相结合,又为音乐创作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灵感和启发。并且方言与音乐的相融不仅体现了别样的音乐魅力更孕育产生了地域性音乐色彩的文化。例如我国陕北民歌信天游、青海地区民歌花儿等等。

(二)音乐的“语言化”

“语言是未孕育化的音乐,音乐是未孕育化的语言”。最原始的语言形成与民歌的起源颇为相似,语言拖长一些,就产生了“长言”,这就是音乐最早期的形式。音乐与语言皆为人类表达情感的工具,二者虽看上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的关联。语言用来塑造艺术、反映人们的生活。就像我们可以通过看书阅读来直观的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等。但当人们在很多时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时,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就诞生了。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音乐可以跨越国界引起人们心灵的震颤和共鸣。《乐记》中的一段话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言”与“乐”的转化过程关系,主体意思是“音乐是语言在情感上的升华,语言尽头便产生了‘乐。”音乐始于词尽之处,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它能使我们发现自身最深处的奥秘,它能传达任何词语都不能表达的印象。”

(三)语言的“音乐化”

乐府诗集中有很多诗词被改编成了歌曲,其中《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古代很多诗人著名的诗词都是通过人们的传唱而得以流传至今。例如,我们熟知的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虽然如今的曲调跟以前的不尽相似,但如今却仍在舞台上传唱不息。犹记得,淡雅清扬的古典佳丽白裙翻飞,衣袂飘飘,孤寂而又洒脱地地唱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然还有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婵娟。”

音乐是语言情感上的升华,人们的主观感知升华到一定程度时便要开始寻觅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化的音乐。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在小说《春潮》中写到:“我们无法描写萨宁读了这封信后的感受,没有一种言辞可以充分表达出这些深刻而强烈的,并且不太清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只有音乐才能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这更说明音乐是语言的一种沉淀和升华。

结语

总之,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水乳交融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正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的组合,我们才能探寻到语言与音符相融的魅力,彼此传递着你我心中那份不言而喻的神秘。正如海涅所说:“话语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

参考文献

[1]曾永成.从形式、节奏到节律形式——文艺本体特性百年探寻轨迹扫描(上篇)[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2]赖先刚.节奏——语言的音乐美[J].修辞学习,2001(03).

[3]殷北华.谈谈汉语的节奏旋律[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作者简介:郭冰青,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钢琴表演方向。

猜你喜欢

关联音乐语言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语言是刀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奇趣搭配
智趣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音乐
我有我语言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