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呼唤情感教育
2015-05-30刘向东
刘向东
摘 要: 情商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情商教育就是以情商素养为发展目标,以情感为纽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本文就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强化情商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 情感教育 情商
近年来,情感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与此相对应,对情商与教学的研究引起教育界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情商是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是比智商更重要、决定事业成功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实施情感教学,培养、训练学生的情商,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发掘教学的潜能,对情商具有全面而有效的促进作用,是促成人的全面素质提高的关键。
情商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自我激励、理解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情商教育就是以情商素养为发展目标,以情感为纽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使之成为个体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通过情绪情感的感染,使学生置身身心愉悦的氛围,在更深、更广、更远的层次上,激发培育学生的良好习惯、坚忍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顽强不息的竞争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及高品位的人格魅力等优秀个性。
中学阶段是学生情商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和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强。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时期,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了解了情商及其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强化情商教育呢?
一、以情感为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
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意的交流过程,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从教育实施者来说,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情感活动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首先从自身发掘教学情感,从内心深处对学生充满深厚真挚的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以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间,成为他们信赖的协商者和指导者,而不是命令者;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呼声,多与学生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包括丰富自己的学识,增强自身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性格,以人格魅力吸引并征服学生,从而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发展了良好的情感关系,那么这种情感便会迁移到教学中,使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课,这样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让学生的认知变得敏锐,记忆增强,思维更灵活,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相反,不良的情感则会抑制、干扰学生的各种认知,使已有的能力无法获得发展。
可见师生的情感交流是教学中实现知情交融、低耗高效的有效途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更在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上,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学习和创新的欲望,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中学历史教师应努力挖掘兴趣因素,开辟出多样化的激发途径,使之成为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直接动力。比如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专题讨论、历史古迹考察、历史人物集邮、古代钱币展览、历史影视播放和其他既紧张又新鲜的课外活动,这些都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用表扬。因为对青少年的成长来说,表扬就像阳光,没有它们就不能发育成长。初中生和高中生有一个明显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初中生发言积极,而某些高中生不肯举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初中生不怕回答错误,而高中生则不然,他们怕回答错误,会被其他学生嘲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坚持正面鼓励为主,对学生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学生即使错误,教师只有以深厚的师恩,宽容的师德,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才能使师生产生“共振”效应。
2.鼓励提问与发言。对一位教师来说,如果始终没有学生提问,这肯定不会是好老师。宋代朱熹早就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学生只有善于提问,放胆发言,他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造种种条件,广开言路,让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争论,积极引导学生无所顾虑地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努力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联系现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不如多学点数理化的知识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社会现实问题,以社会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可以联系当前日本右翼势力活动、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及对历史教科书的修改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日军侵略自己家乡的情况;讲到美国的霸权政策时,可以联系到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暴力事件等。这样,学生才会改变“学史无用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才会不断提高。
4.再现教学。历史课讲授内容既然是过去的事物,是不能再现与重演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再现历史的画面,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过去,我们主要是利用历史地图、文物挂图及其他的一些直观教具实现再现教学;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教学,从而达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这样通过多种方式,做到“以需导学,以趣诱学”。
三、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先天禀赋和学习基础多么好,他在实践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乏味的年代、难以记忆的地名、不易分析的复杂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其他有趣活动的诱惑和不良情绪的干扰等,都会影响他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很难坚持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为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锤炼学生的意志。课堂上可以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勾践卧薪尝胆,经“十年教训”最终灭吴;李时珍、徐霞客穷毕生精力才取得重大成就等史实,让学生从这些人物的事迹中学到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可以在学生学习碰到困难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设法解决,忍受挫折带来的不快,增强适应力,提高忍耐力。课外可不定期地组织历史小论文比赛,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学校教育中,历史学科以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和内容的客观性,以其真挚感人、可信的特点,在德育中赢得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对青少年实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要充分运用历史上优秀人物的光辉形象熏陶、激励、感染学生,寓德育教育于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就一定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生活细节的培养,教育学生具备品格高尚、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宽容待人、唾弃暴力的好品质,以培养善良品质为例,洪赞辉收养孤女、自强不息的事迹,就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教材。
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既要借鉴历史,更要从现实中挖掘实例,以鲜活的、身边的实例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成为高尚品格的实施者。
五、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历史是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科学,是一门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历史除了给人以知识和能力外,还具有陶冶情操、加深涵养等功能。这些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历史学科对学生情商培养方面的优势。历史教师应利用学科优势,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技巧,历史上的例子俯拾皆是。
北魏孝文帝为了冲破迁都的强大阻力,发挥了人际关系处理的最高境界。他在朝中宣布要大举南伐,遭到百官的强烈反对。南伐至洛阳,恰逢秋雨连绵,文武大臣叫苦不迭,苦求终止南征,孝文帝乘机提出迁都洛阳,众大臣权衡后,表示愿意迁都,这就是兵法中的“以进为退”。迁移到人际交往中,就是当你要向对方提出一个大的要求时,不妨提出一个更难的要求,待对方拒绝后,再伺机提出真正的要求。
北伐战争期间,军阀势力强大,国共两党这时是依赖面大,于是有了第一次合作;待到北伐硝烟散尽,蒋介石企图统治中国,此时两党对立面大,唯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毛泽东英明决策,逼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欲在中国建立蒋家王朝,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开展解放战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国共两党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历史,正是毛泽东等中共党人灵活运用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结晶。对立统一是一条铁的规律,违背它必将导致失败。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对立统一规律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成为人际交往的哲学指南。
这些古今例子不是教人玩心计,实在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修养,否则在社会生活中必将举步维艰,寸步难行,更何谈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综上所述,历史教师只有重视情商的开发和培养,遵循开发情商的教育规律,历史教学才能回归其本质,即承载人文素质的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物质与精神、科学与人文的不平衡才会逐渐消失,整个民族的素质才会提高,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具有顽强意志、健全人格、高度亲和力、高尚品德的人。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关于和谐的教育的几点想法.载《国民教育》杂志,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