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俗乐器‘筚篥’研究
2015-05-30赵路辉
【摘要】“??”,韩国传统音乐经常使用的一种典型韩国本土乐器,它的发音为piri,中文称筚篥,英文称piri。是一种取自竹子一段制成的小的圆柱形的或略微有些圆锥形典型的管状构造乐器,有8个规范的指孔和一个大的竹制的双簧片。
【关键词】韩国;民俗乐器;‘筚篥
在十九世纪美国德籍著名音乐家萨克斯与霍恩伯斯特尔的分类系统里“筚篥” 被列为“Aerophone―膜鸣”目录的422.111.2(乡筚篥和细筚篥)和422.112.2(唐筚篥Tang piri)号。在一些中国与西方的文献中它被经常翻译成“Oboe-双簧管”这个词。这种表达未必全面,因为西方的Oboe并不是圆柱形,如果归类到一些音乐史学家划分的“萧姆管―shawm ”可能更准确些,“西方中世纪乐器大多从东方传入…,双簧类乐器有肖姆管等…”①。
这种乐器的类型在韩国是有区别的:(1)乡筚篥(Hyang piri),韩国本土的“shawm ”(萧姆管), 是韩国的代表木管乐器,双簧、八個指孔、声音很响、因此经常在各大乐团和民间音乐中作伴随的工具。(2)细筚篥(Se piri),纤细的“shawm ”, 音域略高于乡筚篥,可作为声乐和器乐伴奏。(3)唐筚篥(Tang piri),从中国唐朝输入的“shawm ”。
筚篥的三种类型:
乡筚篥被使用在宫廷合奏乐中,例如①散调舞和②器乐合奏曲和③民间音乐中例如shinawi合奏(在这里它常起到一个领奏的角色)和④筚篥散调(筚篥表演的散乱的旋律),在这里它一直有长鼓伴奏。
乡筚篥长度在25~28cm之间,音乐家们说在合奏中它们经常多于一件,每一件在长度上有轻微的差别,目的是为了匹配合奏中其它乐器的音量。
下图为一位民族古典音乐学院的演奏者拥用的乐器实例样本:
《乐学轨范》给出了一个指法表,列出超过两个八度的一个范围 ,但随后又说最低的三个音太低不能够发出很清晰充分的声音,在实践中它们经常被用于节奏的段落,模糊的声音被节奏遮盖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没有超吹使用的需要,而且乐器也被限制在一个八度和6度范围内(13度)。四个最高的音被从一个单一的指孔中发出,通过改变唇压力、呼吸和通过微调(收紧特别的低音孔)来调整每一个音。
普遍的细筚篥比较纤细,比乡筚篥短,长度在24cm ~ 27cm间,被设计去发出完全相同的音高。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各自的直径,细筚篥较细长,导致它较软,温和的音调适合去作伴奏角色 。它因此曾被作为文人的乐器,在“吟唱诗歌”、“kasa ”和“歌曲形式/声乐作品”(kagok)等体裁中应用。细筚篥和乡筚篥两个都由浅色的竹子制成,“黄竹”或偶尔“海竹”,在节点间切下(节点标志一年的生长),都有在第一前指孔后边的拇指孔。很多韩国专家认为孔间为等距,但《乐学轨范》显示切割是在2.5cm 与 2.6cm相间②。这与实例差距很远,因为实例样品前孔的位置被切割在与簧片较远的地方。
虽然乡筚篥过去比较多地出现在本土的传统曲目中使用,但张师勋记录了一个另外的指法系统,说明它也可以演奏与唐筚篥有关的一些音乐,比如:①potaepyong:这种音乐尤其在宗庙仪式上表演,带有一种神密和灵感的特性;②yomillak man yong:韩国古典音乐;③chongdongpanggok;④yuhwanggok;⑤‘洛阳春(nagyangchun)等。但张认为,在这套指法中每个音的振幅由压力增加,除非是一个专门的音乐家他在保持音高的准确性上是比较困难的③。尽管如此,采用这个系统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刺耳色彩,与唐筚篥相区别。
唐筚篥在长度上比乡筚篥和细筚篥版本短,由多年生带有突出节点的黄竹制成;它唯一的拇指孔位于第一、二前指孔间,与中国的同类乐器相似;簧片由“海竹”制成,定型成壳状,然后剥掉表皮;唐筚篥的音域在《乐学轨范》中给出的是一个八度加一个五度,从“黄”到“林”,如今,额外附加了一个音“南”, 可以从这件乐器扩展的音域中获得,但这也仅仅能呈现yomillak(韩国古典音乐)第一部分中末尾一个;这件乐器超吹可以达到12度;今天和15世纪给出的两种指法有分歧,同时,第一个与现在的“太”(d音)很相符,张认为第二个应该被解释为“e” 而不是今天的“降e” ④。
关于筚篥“声学结构”的问题有两篇欧洲人从自动记谱分析角度考虑的文章①Reis Flara 1974; ②Giovanni Giruiati 1987。
另外在今天的韩国,还有一种特殊类型(原始)的筚篥――“珍岛筚篥”,涉及到的是一个有10.5万人口,位于朝鲜半岛西南端叫‘珍岛的小岛。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所在――“韩国西南部,全罗南道一郡,属???圈(忠清道和南京畿道往南地区)”,因此它的存在让人联想到它与贯穿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部分萨满音乐和民间受雇音乐演奏风格之间存在的联系。
珍岛筚篥与乡筚篥不同,并且好像是最早的筚篥乐器形态。这个萧姆管在萨满仪式中被作为一个中心的旋律乐器使用。它的声音据说有吸引和娱悦心灵的作用,是一个仪式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件乐器 。典型的特征是(见下图珍岛筚篥):乐器是本土制作;七个指孔,经常还有用塑料作六个孔的,甚至还有五个孔的。到现在为止,对这件乐器的描述还很少。
珍岛筚篥(乡筚篥)如下图,由珍岛的民间专家制作的民间乐器,在珍岛仅仅使用于shinawi合奏中:
乡筚篥的构造:
乡筚篥由黄竹的一段做成,这种竹类在中国的绘画中常常出现,有斑点顡色暗,学名黄竹。黄竹现在中韩国两国都有,构造上接近圆柱体,躯干的围度较宽而且高大,表皮为一种接近紫罗兰的颜色。它的生长周期是较特殊的,从夏天开始,根部横向开始从前一年的主干上脱离,开始深入土壤⑤,这种特点的材料经常被用在唐筚篥和韩国横笛的制作上。
选择做乡筚篥的是竹子节间的部分。竹子的内心用一把金属锉刀挖去,两个末端开口,在管体上切或钻出很小的指孔;在管体末端的顶部向内,用一把锋利的小刀向内作圆周运动挖出一个接近垂直的唇嘴,这个唇嘴的目的是为了在管体上留下一个插簧片的座或者叫托;唇嘴的表面因此也比较粗糙,这样可以更好的插紧簧片,但是这个工作程序被认为会相当大的降低管口的强度,多数的乐器制作者或者音乐家都会用胶带或者线绳类缠紧这个部位,防止开裂;指孔也是用从小扩大的方法,通常用一个小刀和砂纸,然后把一个簧片插入以便调音,产生在指孔中的音通过扩大的指孔或者簧片与管体分离变的尖锐。
同一段竹子被切成两段后,经常被用于作一只乡筚篥的管体和簧片。关于这点,制作者解释说,簧片的直径应该是令人满意的,在形成管身之前应该保证簧片与管身的直径相一致。在长度上,簧片的材料被测量应与从乐器的顶端到第一个后面的拇指孔的距离相等,并且双簧的簧片长度应该比管体顶端到第一个前指孔的距离长1cm。在农村等地区,事实上拇指孔的位置偏向最顶端指孔,这说明这些尺寸的测量有时是并不精确的。
从竹子内部掏除内核并刮去表皮后,制作双簧片有几种方法:最普通的是在材料的末端接近顶的位置劈一个缝,让簧片的每一个都能被切成上下相连的单片整体,或者簧片整个能被开成两个均等的等分。底部切成一个斜角可以紧紧的嵌入管子的顶部,表面应该留有一些粗糙,可以让簧片紧紧的衔接在管口。紧固的目的是不想让簧片被顶入管子内部。当然,紧固它应该在潮湿的状态下,嵌入管体的角度应成直角与指孔在一条直线上。旋转簧片90度,同时推入进管体中,使两部分紧扣成一体,簧片与指孔在一个平面上。稍有一些钝角是允许的,但并不意味必需这样。
在使用中,簧片可能需要偶尔的刮磨或烧灼处理,目的是为了保持干燥和恢复它的弹性,在被水和唾液软化后,它会变得更加灵活。一些日常简单的维护,像打磨簧片和管子顶部形成的塞的边缘是被认可的一种方法。普通的簧片和管子的价格是大致相等的,韩币5,000won(1,000won≈6RMB);一套完整的乐器值10,000won。音乐家们经常去更换乐器而不是总去修理管身上的裂痕,虽然音乐家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了也会留恋个别的簧片并且也有过一个簧片配过几件乐器的情况。
筚篥的演奏技术:
筚篥有可能是韩国乐器系统中最简单的一种乐器,左手的拇指和前三个手指放在右手的四个手指之上,右手拇指在管身的后面支撑,两个拇指都不应在节点处背向弯曲,偶尔会有相反的情况。不应该有手指向它的节点处弯曲,另外的手指向下沿管身直线盖在它们各自的指孔上,不是用肉垫的最厚处而是用皮肤(轻抚)。左手的食指用皮肤靠近管体的顶部盖住指孔,考虑到效果方面手腕的角度应从乐器的情况考虑。一些老的表演者,尤其是那些在乡村地区的,他们是使用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并且按孔的部位是手指的最厚的肉垫处。
在演奏的身体姿势上,演奏者应保持他的后背伸直与头部在一个平面上;会有些轻微的前倾,让他的眼睛轻轻向下望到身体前方五米地面上的一个点;乐器从唇部向下落,与身体成一个45度的角,向身体一侧靠近而不是离开身体;肘部不应被收紧;唇应缩紧以便于衔紧双簧片,位置在簧片的顶部与金属线的中间部分,精确的部位应取决于簧片在膨胀时的情况来定;面部表情常用来帮助控制呼吸(韩国音乐者的习惯);虽然笛膜是被设计来感知空气柱的,但通过一个指法改变空气压力获得音高上的变化在民间音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音色的调整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双簧片在口唇上的位置或者通过嘴唇紧缩或放松在管身上的外露的部分;吹奏最有特色的技巧是“吐音技术――”,在宫廷音乐中,在这种音乐里簧片被轻轻的触碰,强有力的停顿,或者空气管道被簧片后部的舌头所改变,这是一个重要的发音技巧。然而,吐音技巧在“神房曲”演奏中的运用并不明确,《神房曲》集收录的四首乐曲中并没有出现这种“吐音技术”,唇压和改变空气柱是为了阻止簧片的运动,这也许是因为巫俗音乐旋律线条的流动性需要少些尖锐的或能够快速清晰的发音。此外还有一些在这种音乐中经常采用的技巧,像下滑音“”、 慢速下滑音“”、颤音“tr”和快速运动中顿音的音处理手法“C”。
在“神房曲”合奏里,管乐器只有大笒与筚篥两类,大笒的声部地位更重要。而筚篥自己的旋律线条并不很明确,以围绕和填补大笒旋律线为主,但也有自己的独奏段落。其中的原因一种从乐器特性考虑大笒无法转调,另一种是筚篥乐器的发音体窄小共鸣不充分会产生有杂音感觉的嘶哑声,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它在合奏中的重要地位――领奏,相反,它的特殊音响与这种巫俗背景身份的音乐却十分相符。见下例:
谱例2-2
注释:
①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7月1日,第39页.
②??? 编辑《乐学轨范》vol.2 1979:148.
③張师勋《韩国乐器》首尔大学院出版部,1969:39.
④张师勋《韩国乐器》首尔大学院出版部,1969:42-43.
⑤[韩]Han Kap-su.Hangul:Korean alphabet and language .Korean Overseas Information Service,1981版,P1197.
参考文献
[1]???.《韩国的传统乐器》????????,2003,1,15.
[2]林秀喆.《OK 国乐——民俗乐篇》?????,1994,2,15.
[3]宋芳松.《韩国音乐史论文》 “岭南大学校出版部”,1995,5,22.
[4]李庸植.《民俗文化和音乐》???,2006,9,25.
作者简介:赵路辉(1974—),男,汉族,副教授,籍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依安县,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音乐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