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音乐剧研究之“新”

2015-05-30吕继勇

出版广角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新方法新视角研究

【摘要】这本书对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成长、发展、成熟的历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进行分析,而后在分析的过程中从声乐、表演、导演等不同的视角分别进行探究,最后对每一个阶段的歌剧音乐剧创作表演成就、艺术特色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歌剧音乐剧;研究;新视角;新方法;新态度

【作者单位】吕继勇,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14年1月,《中国歌剧音乐剧演出历史与现状研究》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其是“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系列丛书之一,对我国的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现状、部分艺术家的情况等进行了研究探讨。这本书由我国著名学者、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居其宏任总编,全书分为“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的历史鸟瞰”“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我国歌剧音乐剧传播媒介建设及其历史变迁”“中外歌剧音乐剧演出交流与合作研究”4个篇章,对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的成长、发展、成熟的历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并在梳理的过程中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进行分析,而后在分析的过程中从声乐、表演、导演等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究,对每一个阶段的歌剧音乐剧创作表演成就、艺术特色进行总结。通过这些分析,我国歌剧音乐剧演出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后导师王安国评价说:“本丛书完全称得上是对中国歌剧音乐剧全面研究的权威之作。无论从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从论点提炼的精度和运用的效果看,国内外这一领域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其质和量皆无一能与之相比。”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戴嘉枋评价说:“本项目结构恢宏,对象世界涵盖全面,历史脉络梳理清晰系统,艺术分析中肯,理论阐述深入,提出的观点、建议和对策富有现实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国家一级作曲、总政歌剧团前团长王祖皆评价说:“与此前同类著作相比,这是一套体量巨大,涵盖全面,具有全方位、整体性、即时性优势的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史丛书。”上述专家学者的中肯评价,笔者深以为然,这并非溢美之词,《中国歌剧音乐剧演出历史与现状研究》开创了这个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确有其独到之处。

一、歌剧音乐剧研究的新视角

《中国歌剧音乐剧演出历史与现状研究》一书,开创了歌剧音乐剧研究的新视角,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尝试。在这本书出版之前,学者对歌剧音乐剧的研究探讨大部分集中在创作领域,缺乏对作为“二度创作”表演的研究,或者说对表演的深入研究较少。歌剧音乐剧表演主体是“人”,是“人对事物的模仿”,这是符合本体论要求的,研究歌剧音乐剧表演是表演艺术研究的宗旨,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老一辈的艺术家就提出了“民族歌剧音乐表演学派”的观点。21世纪初,以李玉昆等人为代表的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家、理论家提出要通过复合型教学加快我国民族歌剧演员培养的观点,积极倡导在培养民族歌剧演员的过程中结合歌舞表演。2005年,全国共有200多个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了艺术硕士专业,但是这些专业中罕见歌剧音乐剧艺术表演专业。因此,相关机构设置相关艺术硕士专业,大力培养歌剧音乐剧表演人才已经成为一项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书中有“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一章,这个章节对我国1940年至今在歌剧音乐剧表演中做出突出贡献、有重大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进行了个案分析;通过个案解读,我们对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对作为“二度创作”的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给予足够的重视是本书研究歌剧音乐剧的新视角,由此弥补了我国在歌剧音乐剧研究中的空白。作者极为重视对演出场地、演出交流协作、媒介对艺术演出的传播等方面的考察,在书中清晰地勾勒了这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集中体现在第3章“我国歌剧音乐剧传播媒介建设及其历史变迁”和第4章“中外歌剧音乐剧演出交流与合作研究”中。上述2章,从我国歌剧音乐剧艺术赖以生存的国家软实力和硬件条件角度,对我国歌剧音乐剧的演出历史、现实中的优势地位及存在弊端等问题进行了真实全面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作者实现了研究视角上的创新。这本书对歌剧音乐剧的研究周全独到,想前人之所想,做前人之未做,为研究者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实用价值等方面考察我国歌剧音乐剧提供了全面的材料。

二、歌剧音乐剧研究的新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歌剧音乐剧演出历史与现状研究》进行了许多大胆有益的尝试。如作者对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的研究,始终按照美学分析、历史分析、音乐工艺学分析的“三结合”方式进行,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多角度、全方位和跨领域。又如,作者在对歌剧音乐剧传播媒介、传播场地相关问题的研究中,通过还原丰富多彩的剧场工作方式进行了探讨,同时还运用了研究民族音乐学时常用的田野工作法,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时制宜。比如,作者通过撰写志书、历史典籍的实录方法,对中外歌剧音乐剧的交流进行了记叙,这种记叙方式更具历史感和真实感。书中“正歌剧表演导演艺术在80—90年代”这个章节,对王晓鹰、曹其敬等表演艺术家进行描述,记述了这些艺术家口述的关于服装、化妆、台词等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对其他研究者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秧歌剧表演”这个章节,收入一篇著名艺术家王大化《兄妹开荒》的表演体会。这些著名艺术家的心得体会,为后来者研究歌剧音乐剧表演艺术开阔了视野。

这本著作45万字,列举了大量史料、史实,作者为收集这些资料做了极大的努力。在这本书中,史料第一次作为第一手资料被收入书中,艺术家的口述让这本书在真实性、丰富性、历史性方面更具说服力。在阅读 “口述史”的过程中,读者往往感触颇深,受到启迪。特别是李波、黎锦晖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口述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往往能够打动人心,让读者在从剧本到台词、从演员到舞台调度、从化妆到舞美等方面产生直观感受。我国老一辈艺术家如黎锦晖,注重歌剧音乐剧表演中舞台艺术的完美呈现,他们对艺术品质的追求是值得今人研习传承的。

三、歌剧音乐剧研究的新态度

在研究态度上,《中国歌剧音乐剧演出历史与现状研究》客观中肯,摒弃了赞誉有加、贬损过度的态度,做到了该褒则褒、该贬则贬、褒贬有度。由此可见,作者实事求是,严谨治学,这应该成为今人治学、研究应有之态度。作者通过大量的写实手法对史实进行了记述,在记述的过程中既不夸大、也不贬损,客观公正地记述和提出观点。比如,在对郭小男导演的原创性音乐剧《夜半歌魂》进行评论时,作者中肯地指出:“《夜半歌魂》由于在其音乐创作和剧本创作方面均存在太多问题,并非是导演一人能挽救的,因此,就该剧的整体性而言,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市场上都是失败的。”作者对音乐剧《赤道雨》进行评价时认为:《赤道雨》剧本在情节设计的有机性和逻辑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剧本中的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音乐创作也不够打动人心,这些弊端对剧本的艺术成就形成负面影响。类似于上述实事求是的评判,书中比比皆是,这些评判能够帮助读者客观地看待问题。

作者在研究态度方面还有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他在对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中的导演艺术、场地建设、媒介的传播、演出协作交流等方面进行研究时,在褒贬有度的基础上,篇末均进行整体评价,从而强化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整体认识,明其优劣之处。作者还在篇末提出修改建议,这对后来者探究问题的完善路径大有裨益。在对我国歌剧音乐剧表演导演艺术实践进行研究时,作者提出了“症结”所在:一是存在“盲目迷信三大”的理念,二是从院团所有制走向特邀名家的导演体制有利有弊,三是导演的音乐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舞美制作中存在“抱团”现象,五是剧目“中心制”存在相应弊端等。这些评价较为客观中肯,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读者的认可。通过对这些“症结”的总结,读者对我国歌剧音乐剧演出的历史状况、现实的种种不足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突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宋戈. 以史为据再书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之路[J]. 歌海,2015(7).

[2]戴嘉枋. 心血和坚毅换来的丰硕成果[J]. 中国音乐学,2014(10).

[3]李峰. 现代中国歌剧发展存在的问题[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3).

[4]王娟. 川剧演出形态与青年受众的审美取向[J]. 四川戏剧,2015(11).

[5]居其宏. 论歌剧音乐剧剧本文学研究的学科归属[J]. 中国音乐,2011(3).

猜你喜欢

新方法新视角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马云的新视角
浅析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新方法
从电商发展新趋势看农村电商扶贫新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