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5-05-30王桂平林坚庞伟茂
王桂平 林坚 庞伟茂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瘫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康复训练、饮食指导、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疗效、患儿的合作率、两组干预前后CMFM评分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PedsQL评分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0.6%,而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作型比率达28.1%,而对照组为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拒绝型比21.9%,显著低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C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MFM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CMFM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及PedsQL总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及PedsQL总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 脑瘫患儿;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运动功能;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7-0148-04
小儿脑性瘫痪(cere bralpalsy)简称脑瘫,患儿常伴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1]。脑瘫患儿的治疗不仅是恢复躯干的形态功能,而且是对各种功能如生理、心理、精神情绪的补偿和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使患儿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将来从事工作独立生存与社会的能力[2]。而通过康复训练、心理暗示、饮食指导等综合性干预措施,有利于恢复其肢体的运动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瘫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排除患有其他急慢性传染病者、癫痫控制不理想者。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4.1±0.3)岁,分型:痉挛型12例,肌张力低下型8例,共济失调型4例,手足徐动型4例,强直型1例,震颤型2例,混合型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个月~7岁,平均(3.9±0.1)岁,分型:痉挛型11例,肌张力低下型9例,共济失调型4例,手足徐动型5例,强直型1例,震颤型1例,混合型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平均年龄、脑瘫类型及高危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康复训练、饮食指导、运动训练。
1.2.1 心理干预 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必要时让其父母及亲属陪住,消除患儿长期肢残、不能从事正常人的生活,以及在精神与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压抑心理。患儿对各项检查及手术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体贴关心患儿的自尊要求,消除其自卑感。鼓励患儿要持之以恒,密切配合治疗,争取最佳效果。
1.2.2 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语言训练和智力训练。语言训练包括语音训练、语言理解能力和语句训练[3]。护理人员及父母向脑瘫患儿提供各种感觉刺激与语言刺激。如利用玩具、图等进行听说的反复训练,多与其做游戏,鼓励患儿多说,通过看口型、手势、表情等日常生活作为交流手段,从而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同时在智力训练方面,可以通过反复教孩子认人、物,并把孩子带到户外接触各种事物,以生动形象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兴趣,从而促进患儿智力的提高。
1.2.3 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水分,有进食困难的患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喂食时保证患儿头不要侧歪,尽量避免头向后仰导致异物吸入,在患儿牙齿紧咬时不要喂食,待其情绪平复后再继续喂食。
1.2.4 运动训练[4] ①抬头和翻身训练,头后仰或偏向一侧、头下垂或偏向一侧、翻身训练。②爬行、支撑、行走和运动平衡能力训练:爬行训练、支撑训练、行走训练、运动平衡能力训练。③卧位坐起训练和纠正异常坐姿,卧位坐起的关键、上肢支撑训练、身体重心移动训练、纠正异常坐姿。④肌肉训练:解除肌肉痉挛,增强拮抗肌的力量。⑤关节活动度训练:从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进行全关节范围的被动运动。
1.3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对称,行走正常,语言清晰,反应能力强,智力正常;显效: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异常姿势未完全消失,出现主动运动,肌张力改善不完全,反应能力尚好,智力提高;有效:运动功能及姿势较治疗前有进步,肌力、肌张力有改善,智力稍有进步;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5]。
1.4 观察指标
1.4.1 患儿的配合程度 合作型:主动配合各种治疗,很高兴锻炼身体;紧张型:情绪紧张、恐惧,不太愿意接受治疗和锻炼,基本配合;拒绝型:不合作,坚决不接受治疗和锻炼,劝说后勉强配合或者不配合治疗[6]。
1.4.2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CMFM-88) 评定患儿的运动功能[7]。
1.4.3 生存质量评价 根据 PedsQIA.0评分对患儿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及PedsQL总分进行测定[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率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其中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0.6%,而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配合程度比较
见表3。其中观察组合作型比率达28.1%,而对照组为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拒绝型比率21.9%,显著低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价
干预前两组C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MFM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CMFM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CMFM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及PedsQL总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及PedsQL总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康复目标是使患儿在运动功能、精神上以及生活自理方面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9]。在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应注意患儿的注意力、认知能力、意志、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训练,从而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及早实施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功能训练、康复训练等综合性干预是脑瘫康复的关键。
心理干预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针对患儿出现的共性和个性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通过采取集体或者个别干预,指导家长和患儿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儿学会保持身心舒畅,提高适应能力。本研究表3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合作型比率达28.1%,而对照组为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经过系统性、综合性干预及治疗后患儿得到了明显康复,本研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与程凤花等[10]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陈嘉红等[11]对65例脑瘫患儿应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等为主要的综合性康复护理手段,经过3个月~1年的康复护理后其总有效率达90%以上,证明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治疗脑性瘫痪疗效明显提高。
运动功能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主要体现,能够较好的运动并参与日常各类与肢体相关的活动,还可提高患儿的自信心。本研究观察组通过扩大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增加肌力训练、体位转换训练、体重负荷及站立、步行训练等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CMFM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CMFM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得更显著(P<0.05)。许明等[12]对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运动功能训练、心理干预等综合性干预治疗措施后,患儿的平衡能力及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说明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疗效是确切的,应早期进行治疗。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语言训练和智力训练。语言训练包括语音训练、语言理解能力和语句训练。在对脑瘫患儿的训练中,还应加以特殊教育、语言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及手的精细功能训练为内容的综合康复训练,可以充分发挥患儿本身的内在潜力,为脑瘫儿童获得全面康复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而且脑瘫患儿需经长期系统的康复训练,才可能使其肢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可提高患儿治疗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病程、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13-16]。本研究表5结果也证实,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及PedsQL总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各领域生存质量评分及PedsQL总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进一步证实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陈鸿等[17]将60例2~6岁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组和多维康复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传统康复与多维康复进行康复治疗(心理法和平衡发育运动疗法),治疗1年后,多维康复组的运动疗效、心理疗效、生存质量疗效优于传统康复组(P<0.05)。提示多维康复治疗能够全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综上,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才,洪芳芳.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57-959.
[2] 闰洁. 580例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111-112.
[3] 王春,赵油,张琴,等.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疗效评价[J]. 中医药导报,2009,15(5):70-71.
[4] 陈辉丽.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体会[J]. 河北中医,2009, 31(11):173.
[5] 任绍玲.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0, 16(1):62-63.
[6] 郭新志,孙阳,张向葵. 心理干预对轻中度脑瘫儿童综合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2):238-243.
[7] 王海萍,张庆梅.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3.
[8] 许晶莉,范艳萍,谢闽达,等. 学龄期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与智力的相关性初探[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3):247-248.
[9] 童光磊,李红,张敏,等. 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 17(1):70-72
[10] 程凤花. 260例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及疗效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90-91.
[11] 陈嘉红. 65例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其疗效评价[J]. 吉林医学,2010,31(15):2306-2307.
[12] 许明,林惠. 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0):892-893.
[13] 陈颖. 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2011,14(14):81-82.
[14] 王秀娟,贺晓楠,孟晓慧. 痉挛性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时的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41.
[15] 林青梅,刘振寰,万瑞平. 综合康复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2):121-123.
[16] 宋宏颖. 脑瘫患儿进食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早期康复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6):1499.
[17] 陈鸿,张丽荣,徐晶. 多维康复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J]. 医学综述,2012,18(22):3905-3906.
(收稿日期: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