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5-30贾晓雁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17期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

贾晓雁

[摘要]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96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外实施优质护理,包括心理干预、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家庭支持、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两组入院时及出院4周后Barthel指数以及两组患者遵医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出院时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11.3±1.7)分,对照组出院时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17.9±1.3)分,干预组出院时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4周后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78.1±11.5)分,对照组出院4周后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52.9±13.6)分,干预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遵医率达95.8%,对照组患者的遵医率达75.0%,干预组患者总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7.9%,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3.3%,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优质护理;遵医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7-0140-04

老年脑梗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生活不能自理,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负担。而且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以及意识不清和行动障碍,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迫在眉睫。优质护理服务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个体化、专业化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深化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1]。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在提供临床护理服务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将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评价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96例,符合 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均经 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年龄60~75岁,意识清醒,能独立或在家属的帮助下配合护理;病程在 6个月之内,排除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等及无法随访者。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男52例,女4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7例,高中42例,大学及以上17例。入选患者中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干预组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4.1±9.1)岁;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63.8±8.4)岁。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外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干预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易出现焦虑不安、失望、痛苦等负性情绪,甚至出现拒绝治疗及护理的情况。护理人员要从多方面关心患者,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及护理环境。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患者所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包括语言、运动及协调能力的训练。早期鼓励患者利用卡片、笔、纸、手势、图片等与护理人员进行简单而满意的交流,尽量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老年人可以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来回答[3]。动员患者的家属、朋友多与患者交流,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对伴有肢体瘫痪的患者在康复早期开始做关节的被动运动。鼓励和促进患者早期下床,练习行走。教会患者注意力集中,在步行的各个阶段尽量保持身体平衡,逐渐增加活动量。

1.2.3 饮食护理 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留置胃管鼻饲流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以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为主,尽量少吃多餐,每次进食量最好不要超过200 mL[4]。对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日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避免出现便秘,并在饮食、饮水时以半卧位状态,以防出现呛咳、窒息。

1.2.4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告知持续用药的必要性,并对其用药加强监督,避免漏服;对使用降压药物和脱水药物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5]。

1.2.5 家庭支持 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安慰、鼓励患者,使其感到温暖,倾听其想法和感受,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使其感到在社会、家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1.2.6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图片、电视、录像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的负性压力;告知患者24 h内均在床上活动,避免过早下床,注意饮食。

1.3观察指标

1.3.1 康复效果评价[6] 采用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3.2遵医率评价[7] 采用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脑梗死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完全遵医:严格遵守医嘱,按期执行;部分遵医:医嘱内容执行不完善,有遗漏;不能遵医:不按医嘱执行或随意中断治疗。

1.3.3护理满意度评价[8]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5方面,满分100分,分为很满意(90~100分)、满意(61~89分)和不满意(低于60分)三项。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组出院时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11.3±1.7)分,对照组为(17.9±1.3)分,两组出院时的NIHS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4周后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78.1±11.5)分,对照组出院4周后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52.9±13.6)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出院4周后Barthel指数较入院时显著升高,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

干预组有2例患者不按医嘱执行或随意中断治疗,干预组患者的遵医率达95.8%;对照组有12例患者不按医嘱执行或随意中断治疗,对照组患者的遵医率达75.0%,干预组患者总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遵医率比较[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7.9%,对照组为83.3%。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脑梗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脑局部组织供血不足或发生障碍,从而引发脑部组织病变或坏死[9]。老年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导致日常生活受限,社会功能缺失[10]。早期、及时的治疗及配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主体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全面、系统、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治疗、服务的满意度。在优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效减少患者紧张感,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同时通过沟通、环境、健康指导及责任护理,有效减少病情变化,促进患者脑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11-14]。本研究中,干预组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家庭支持、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干预组出院时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3±1.7) vs (17.9±1.3),P<0.05],与胡红艳[15]报道的观点一致。且干预组患者的遵医率达95.8%,对照组患者的遵医率达75.0%,干预组患者总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住院脑梗死患者实优质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主动性,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同时,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治疗与用药的注意事项等以及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干预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明显改善,表2结果显示,干预组出院4周后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8.1±11.5) vs (52.9±13.6),P<0.05],证实优质护理对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显著。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以及满意的护理服务。邢吉华[16]将6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76%,显著高于对照组56%。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优质护理服务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具优势。

综上,优质护理服务是现代医院不断追求的目标,它关系着患者是否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7-22]。本研究我们通过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变护理管理模式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显著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主动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利芸,饶和平. 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健康助理员岗位设置与管理体会[J]. 护理与康复,2014,13(2):172-175.

[2] 戴燕. 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 华西医学,2010,25(7):1368-1370.

[3] 辛兆红,刘燕,陈晓静.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8):36-37.

[4] 刘晓红. 优质护理服务中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及体会[J]. 全科护理,2013,11(1):259-260.

[5] 龙文平,梁艳红,高丽雅,等. 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93-95.

[6] 陆安婷. 优质护理服务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11B):2982-2983.

[7] 杨晓兰. 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2):102-104.

[8] 梁锦玲,彭欢欢,潘少芬.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6-18.

[9] 唐佩琴.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9-10.

[10] 张锐芝,周颐,周慧.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 实用医技杂志,2014,21(8):913-914.

[11] 陈湘玉,谢玮伟,王毅. 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15-616.

[12] 魏莹.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8(25):86-87.

[13] 荀细辉,刘晓波.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调动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390-1391.

[14] 孙玉玲,谢萍.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

[15] 胡红艳. 优质护理服务在5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3:109-110.

[16] 邢吉华.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510-3511.

[17] 杨婷婷.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性[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17):679-680.

[18] 陈梅红,马艳.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的应用[J]. 中外医疗杂志,2013,31(1):15-16.

[19] 陈员娥,李艳,厉小小. 优质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73-1074.

[20] 陈海凤,韦少丽.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 内科,2014,9(2):241-242.

[21] 秦淑慧.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9-20.

[22] 胡秀玲,刘桂玲. 全程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9):94-95.

(收稿日期:2015-01-30)

猜你喜欢

老年脑梗死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探讨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