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提琴学习中的音乐性
2015-05-30徐项
徐项
【摘要】 心理素质包括感觉,知觉,信心,意志力,注意力,和韧性等很多方面,稳健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想象力是表达小提琴演奏艺术音乐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有关小提琴演奏艺术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多如牛毛,如何解决小提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想象力的书籍却比较少,导致学生在表演中不能更好地表达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性。我就小提琴学习中如何锻炼稳健的心理素质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广大的小提琴教育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提琴; 心理素质; 想象力;音乐性
我校是一所專业性的艺术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器乐和声乐专业。然而发现在专业技巧书,教材、曲谱、辅导材料等方面的书籍居多,关于如何解决小提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和想象力的书籍却比较少,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丰富这方面的知识,导致在表演中不能更好地表达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性。
我从事小提琴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在这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小提琴教师只注重技巧方面的学习,一味地追求华丽的技巧,而忽略了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性。导致很多小提琴学生的演奏没有感染力,从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初衷。为了使学生在演奏中更好的表达音乐性以达到学习小提琴的目的,我在对小提琴演奏中就怎样更好的表达音乐性与如何锻炼稳健的心理素质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方面的关系有一点较为粗浅的认识来和广大的小提琴教育者探讨。
一、稳健的心理素质是小提琴学习中表达音乐性的基础
奥尔夫讲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我们小提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让每一颗种子发芽。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音乐审美能力的普通公民。通过小提琴教学培养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培养人的健康心理。
在小提琴学习中稳健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是小提琴表演中音乐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感觉,知觉,信心,意志力,注意力,和韧性等等。稳健的心理素质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生根发芽。小提琴的学习同其他的乐器学习相比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小提琴的演奏姿势。因为小提琴的姿势是左肩和左腮夹住琴身与身体形成450角,左手肘向内弯曲,右手握弓在琴弦上成直线运动。在演奏过程中这种姿势容易造成演奏者身体紧张,导致心理压力较大。第二,右手握弓的控制教困难,心理一紧张弓子就不听使唤,发音就出现问题。第三,小提琴换把及音准。因此,有些演奏者在台下演奏的很好,指法熟练,弓法的处理得当,换把流畅,乐曲的音乐性表达完善。但是一到台上就紧张完全发挥不了,出现左右手配合不协调,运弓不稳,节奏错乱等。除了以上的不同外,小提琴演奏者同样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没有强烈的自信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不能是稳健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者不仅要有娴熟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稳健的心理素质。那么如何去锻炼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锻炼:首先,关于姿势、握弓、换把、音准、乐曲处理等技巧方面的问题,通过平时的勤奋练习,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次,有关自信心方面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对于初学者,要尽快让学生学会一首较为熟悉的小歌曲,鼓励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面前大胆表演,并且及时加以肯定。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多多提供表演的机会,如参加乐队、学校或有关部门组织的比赛等。在比赛演出过程中,对表演好的加以肯定,对表演不理想的多多鼓励。第三,注意力的问题。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先生曾说过:“站在演出舞台,我就无暇他顾,什么也不想了,唯一的念头是如何让我的‘小鸟(指小提琴)唱出最美妙动听的歌来……”多明戈说他临场表演时全神贯注地集中在表演上,他说:“在我头脑中一瞬间出现了真空的感觉,这时就只想到所唱的歌词和表演中所要的东西了。”全神贯注是保证音乐表演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状态。
因此,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要想完整地演奏一首乐曲,并且把这首乐曲的音乐性准确的表达,必须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轻松自然地从心理流露出音乐。只有打好稳健的心理基础,才能在台上尽情地表演,通过小提琴那丰富的表现力把乐曲的音乐性传到每一位听众,使每一位听众得到美的享受。
二、想象力在小提琴学习中表达音乐性的重要性
音乐是时间艺术,是抽象的,它需要感知、体验和想象。正如张前先生所说:“想象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理要素,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音乐的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声音与表现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以及模仿的关系来实现。而想象就是使这些关系得以实现的桥梁。表演者的想象越丰富,他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就越清晰,听众从他的表演中所感受的情感与意境也就越鲜明。也正因为如此,中外许多音乐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对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予以高度重视”。
我在最初学习小提琴时,老师每天要求我拉空弦,而且还要越慢越好。当初我很是想不通,这种既单调又枯燥的事情与拉小提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渐渐明白了这是老师在训练我的想象力。每拉一遍时要有不同的想象力,有不同的画面。后来,每当我在练习乐曲时,老师就要求首先了解这首乐曲的简介,弄清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练习,慢慢地在拉小提琴乐曲时就有了画面,基本能够表达乐曲的思想情感,并具有一定的音乐性。
当老师后,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在初学乐曲时,我就选学生熟悉的儿歌,如《上学歌》《找朋友》等。刚开始时,学生拉得单调乏味,后来,我就让学生想象一下你上学时的心情和在学校跟同学们一起学习时的情境,是不是很高兴快乐。那么,你在拉这些乐曲的时候就按照这种心情去拉就行。于是,学生就慢慢地按照这个思路练习,最后,学生拉得有滋有味,效果非常好,并得到家长的好评。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高年级的学生在拉小提琴时,就要求学生联想到所学到的课文知识,帮助培养想象力。如: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伯牙鼓琴》的古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呼!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荡荡呼!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篇课文讲的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但是从音乐的角度是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它所讲的正是音乐表演者在表演中的想象激发了音乐欣赏者--观众的情感想象,犹如身临其境,于高山流水中如醉如痴。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好多小提琴家在演奏时全神贯注甚至旁若无人,闭目摇曳,这表示其已深缅到丰富的想象思维中去了,在乐曲绘制的情景中神游。学生了解这些后,在练习小提琴时,就不会一味地练习技巧,同时,有意识地培养想象力,逐渐地达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每一位学习小提琴的学生,都想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因为这首乐曲家喻户晓,旋律优美动听,表现力丰富,音乐性极强。所以吸引了小提琴演奏者都想演奏。但是,当拿到曲谱演奏时,索然无味,与自己从大师那里听到的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感到非常懊恼。我就跟学生讲,拉小提琴要用心去拉,不是做体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梁祝》的主题所描述的是一段甜美的爱情主题,展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音画世界,使人感受到如醉如痴美景。在独奏这段主题时,就要求把每一个音都拉得细腻柔美,体现作者的意图和想象。第二段,讲述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学习的情景和如胶似漆的友情。这就要演奏得激情、跳跃、欢快。第三段,讲述的是长亭惜别。要演奏得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第四段,讲述的是英台抗婚。要想象祝员外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凶残,英台抗婚的痛苦心情。这样才能演奏出汹涌澎湃的高潮和抗婚的愤怒。第五段,描述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楼台相会时,互诉衷情,如泣如诉,最后投坟化蝶。音乐再现爱情主题,带着神秘的色彩,把人引入秀美的意境。脑海里要对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赋予遐想和祝愿。学生听了这些讲解以后,每当演奏到相应的乐段时,就会联想到相应的画面,以所学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演绎出美妙的音乐,使人浮想联翩,享受音乐的美感。
三、总结
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者,在表演中不仅仅要求要有稳健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是一种音乐综合素质的体现。稳健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持之以恒。小提琴演奏是一种艺术情感的传递,演奏者除了要具备稳健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想象力外,还要有個性化的创造力,才能让演奏者更加深入地体会音乐作品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韵味,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性,在艺术的殿堂里驰骋纵横。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著.《论音乐教育》,2011年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2][匈]C.弗莱什(C.Flesh)著.《小提琴演奏艺术》(第一分册、第二分册)1960音乐出版社出版
[3]《歌唱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1年1月1日
[4]张前著.《音乐美学基础》.199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