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声乐演唱中情感梳理和情感表现的完美结合》

2015-05-30马致远马昕娜

北方音乐 2015年16期
关键词:情感表现

马致远 马昕娜

【摘要】声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感又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所以在歌曲演唱中我们在注重演唱技巧和音色的同时也要正确的理解歌曲创作情感并合理的抒发情感,做到 “以声带情”,构建与听众的精神纽带达到情感共鸣。声乐的情感表现是声乐创作的核心,在一首完整的歌曲演唱中所要表现得并不单单是高超的歌唱技巧,更重要的是情感与技巧完美结合,达到歌唱中的 “声情并茂”才能使歌唱者与听众进行无言的沟通。

【关键词】情感梳理;情感表现;完美结合

声乐是一种利用声学上的技术技能和技巧,最终通过声音的传递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一种艺术①。声乐艺术的特别之处是它通过声音来传达感情,所以它必须建立在健全的人和生理条件之上,并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和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完整的抒发感情。最终达到声乐演唱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感情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它影响着艺术最初的形状和发展方向。艺术活动又将感情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把它们呈现出来供人们欣赏,使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声乐演唱中,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奠基石,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说过:“歌唱审美的标准应该以真为先,这里的真是指真情、真美、真心。”可见情感是接连一切事物的桥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观心理反应,那么在声乐演唱中能否打动听众也验证了歌者感情抒发的深度,听众的反应也直接的展现了演唱者的歌曲情感理解和处理能力。所以在声乐美学中情感的塑造必将支撑着声乐曲目的灵魂,使歌曲本身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对于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来说,声乐的演唱会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线条流畅,声音优美且动人,肢体语言自然大方,并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并不能足够重视感情的流露,只是为了歌唱而歌唱,只看重演唱技巧而忽略了在演唱中歌曲情感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将以“声乐演唱中情感梳理和情感表现”作为主要的讨论内容,使演唱者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能良好的梳理歌曲情感和表达歌曲情感,达到演唱中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一、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一)作品的全面理解

歌唱是一门审美艺术,演唱者首先要拥有自己的审美方向和审美品位,其次要拥有准确的审美观,这样才能更好的抒发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歌唱者在学习一个新的作品时,首先应该熟读歌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诵出歌词,去体会作品的风格和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查阅歌曲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在怎么样环境和心情下创作出歌曲。熟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状态,最后试唱乐谱判断乐谱的调式调性,对作品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歌曲演绎出来的效果也就完全不同了。建立在对歌曲的歌词作品背景,词曲作者背景和乐谱知识整体熟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歌曲的初步学习。

(二)生活的情感体会

艺术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所以生活中对情感的观察与总结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成为我们歌曲情感处理中的灵感来源。歌曲的创作灵感也是创作者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情感表现所触发的,因此做好对歌曲基本的感情了解后我们也要加入自己所理解的感情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积累和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多去感受,将生活中的感情合理的运用在歌曲的演唱中,这样才会对我们理解和抒发歌曲情感有大的帮助和提升。

例如中国声乐作品《大森林的早晨》,这首歌是对大森林美景的描写和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晨雾”“流水”“古树”“竹林”“鸟儿” 整首歌曲都描绘了大森林早晨郁郁葱葱的景色,潺潺流水,阵阵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我们在拿到歌曲后首先就要去体会歌词所描绘的景象,整首歌曲就是在赞美大自然的景象,属于抒情类乐曲。然后判断出歌曲调式为A大调,谱面有弱起节奏和自由的延音,在演唱中就要更加注意它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将乐曲引入高潮拉伸乐曲的线条使乐曲更加柔美舒缓,把人们带入到大森林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最后将自己生活中所有见到的自然美景于歌曲感情相结合,一起表达出来。又如歌曲《黄水谣》作者冼星海,他所创作的歌曲多为抗战时期的歌曲,气势磅礴。这首歌曲也同样表达了作者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所发出的咆哮。分析歌曲后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首民谣式叙事风格的三段体歌曲,在歌曲前段用自然景色烘托歌曲气势,所以我们通过歌词就知道前面叙事部分要诉说般唱出人民的生活状态,中间段从“自从鬼子来”开始描写鬼子的恶劣行为,刻画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演唱时就要表达出对鬼子的痛恨,最后一段以“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结束,展现了鬼子走后一片凄凉的景象。歌词直白的告诉了我们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所以领悟作品感情最基础还是要从了解背景和熟读歌词来体会,最后将我们观看历史影片后自己的体会和心里所产生的情感融入歌曲演唱中。

二、抒发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更容易使人们联系到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产生精神共鸣。音乐一直用它独有的方式来表达感情,比如旋律线条的变化,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强弱,和声的变化等。所以在演唱中我们就要更加去注意这些细节的变化。很多的声乐学习者在初学时都犯了同样的一个错误总是急功近利,过分的追求速成而不去体会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歌唱和朗诵诗歌一样都是用阴阳顿挫的语气来抒发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用大调来表示愉快、雄壮、大气;小调则用来表示悲哀、失落、忧郁;短促而紧张的节奏来表现奋发激动的情绪,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温柔婉转的意境,不协和的音色来表示争执,当然各种乐器拥有着不同的音色也就代表着不同的感情。

声乐是一门需要演唱的艺术,语言和词曲的旋律有赖于演唱中的声腔体现,所以声乐演唱就要注重演唱中的声腔美。音质美,是声腔美得造型基础,在声乐演唱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意自己的人声艺术,发挥人声艺术的表现力。音质是声音的本体,音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发音效果的优劣,所以在演唱中以气息作为基础,声音要具备线条性,腔体打开,多学习气息的运用。在演唱较高或较低音域的音时更要时刻保持气息的稳定,才能够在音质美得基础上良好的抒发感情。在音量上也要有适度的控制,做到强而不喊、弱而不散、轻而不紧、沉而不闷。声乐演唱中音色的丰富性是表达情意的重要手段,那么字音美就是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中字音纯正清晰,要依据语言体系的结构规律去歌唱,把出字,引长,归韵等按照不同的字音结构去演唱,使字音在演唱中變化自如,然后再根据情感要求进行强弱高低快慢的修饰,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语言运用在交流中,充分发挥它特定的语言目的与任务,以及它所要发挥的感情作用。肢体动作运用在舞蹈中,一笑一颦间都散发着肢体语言所要展现的舞蹈感情。在声乐演唱中形体的动作美也必然是展现音乐感情的重要手段,它根据声乐的不同题材形式与具体内容,情节的变化要求而变化样式,它以人的内在心理感情为动力,以静态与动态的相互转换塑造歌唱者外在的姿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入一些眼神或者是简单地肢体动作来辅助声乐演唱中感情的抒发,肢体动作的加入在帮助我们更好的抒发歌曲感情的同时也会稳定我们歌唱的状态,比如在演唱歌曲时自然提笑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打开口腔,增加高音区演唱状态的稳定性,演唱的声音也就更加自然,演唱的技术技巧和情感达到双丰收。

许多歌唱家在演唱中都有自己的动作和表情,著名的歌唱家李谷一老师在歌唱中一直面带微笑,可以保持自己稳定的歌唱状态,声音也更加甜美,她也会抬起手臂似邀请状,好像在和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让肢体语言去支配展现自我的感情。比如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盼爹爹归来,喜儿心中的焦急用言语来表达就显得过分单一,演唱者加上了眼神的动作—向远处眺望,加上了肢体动作—在饭桌前踱步,让听众在视觉与听觉共同的效果上感觉到了喜儿的期盼和着急,大大增加了情感表现的力度,更直接的将观众拉入剧情中,为展现爹爹回来后父女俩久别重逢的激动,歌唱者又加入了拥抱等肢体动作来抒发歌曲情感,这时候肢体语言就能吧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展现的更加全面,让歌者和听众多一条沟通桥梁,将歌曲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歌曲演唱中情感的完美结合——声情并茂

演唱者拥有了良好的技术和饱满的感情还不够,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许多歌者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很好地抒发感情并加入合理的肢体动作,但一到正式的场合就容易产生过分紧张的情绪,手足无措发挥失常。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日常的练习中除了要对歌唱基础多加练习之外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练习。可以通过模拟正式场合,多邀请一些听众,提前对你的演出或歌唱环境进行适应,或者在模拟演唱中邀请老师进行细心的辅导,通过各种强化练习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从而在各种演唱中尽情的展现自己的优点,达到歌曲演唱的最佳状态。

每首曲调都有一个情感基调,是深情的赞颂、是亲切的自豪、是快乐的狂欢、是庄严的歌颂、还是低声的倾诉等等。所以歌唱要在稳定的技术技巧中加入正确舒适的感情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歌唱。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未成曲调先有情”,用感情去带动声音才能去感动听众,“声”是歌曲艺术的载体“情”则是音乐表达的中心思想,它们的存在是相辅相成的,有声无情歌唱会变得空洞无感染力,有情无声则难以维持声乐艺术最基本的要求。

声情并茂是歌唱艺术中表达最理想的境界,也是歌者对自己最高的歌唱准则。如果我们做好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在歌唱中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声情并茂了。当然,想要做到声情并茂并不是说一说那么简单的,除了具有良好的演唱技巧和细腻的演唱情感之外,她也算是一门表演性艺术,那就要我们多加练习积累多的舞台经验和舞台感觉,在练习和准备的过程中要更多体会作品情感来达到情感的精炼准确。

演唱中想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歌唱艺术的精髓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感动听众是演唱者追求的最终目的与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唱者内心的自我升华,它源于歌唱者心灵的投入和自我检验。任何事物都是有审美标准的,物品的美丽看它的做工;人的美丽看它的外貌;人际交往看它的内心。音乐若单纯炫技开始会让听众觉得很不错,但渐渐只会让音乐显得索然无味,造成审美疲劳,但如果加入歌曲感情的表达后就如同给予音乐生命力,让听众有美的享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声乐演唱中想要做到“深情并茂”并不是几次的体验就可以达到的,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去练习体会,我们需要在一遍遍练习中调整演唱技术技巧的瑕疵,在一遍遍聆听中找到歌曲感情的精髓进行细化,在一遍遍的演唱中稳固自己的歌唱状态和情感抒发点。勤奋是万物开始的根源,所以在声乐学习中,我们也要去多体会多学习,加强自身整体的歌唱意识,做到歌唱发声和歌唱情感同时进行,使声、字、情融为一体,达到歌唱中的完美结合,给听众带来听觉盛宴。

任何艺术都需要情感的支撑,没有感情的艺术是空洞无感染力的,这就需要歌者在演唱中用心感悟,只有和歌曲心心想通,才能使作品情感最大限度抒发出来,达到歌曲创作时所要达到的情感力度,才能使声乐展现它原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谢楠楠.在声乐演唱中如何做到“声情并茂”[J].人文天下,

2009(13).

[3]杨晗誉,徐跃东.从深入理解作品到理智中求得激情—浅谈声乐演唱中如何去把握感情[J].黄河之声,2008(23).

[4]张辽燕.浅谈“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J].科技信息,2010(2).

作者简介:马致远(1960—),男,回族,教授,现供职于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声乐教学法;馬昕娜(1988—),女,回族,宁夏宁夏银川市成才艺术培训中心音乐教师。

猜你喜欢

情感表现
论器乐教学中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浅谈当代编织艺术的情感表现
论声乐作品演唱与情感的完美融合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
民族舞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
产品中交互设计的用户体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