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当代城市哈萨克族婚礼仪式及音乐研究

2015-05-30李莉

北方音乐 2015年17期
关键词:音乐

【摘要】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自古生息于草原上,与其他各游牧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草原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代开始一部分哈萨克族开始走入城市,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的改变使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发生了巨变。婚礼仪式是哈萨克族人生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城市哈萨克族的婚礼已与传统婚礼有诸多的不同,其形式及内容的转变透视出文化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新疆当代哈萨克族;婚礼仪式;音乐

哈萨克族是欧亚大陆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生息于草原之上,以游牧为生,与其他各游牧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草原文化。目前,“新疆哈萨克族主要聚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广大地区即北疆地区,其中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原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其次分布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各县;此外在奎屯市、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和乌鲁木齐县的哈萨克族人也不少。”[1]

从以上的内容不难看出,哈萨克族自古就是一个游牧民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当代哈萨克族已不都在草原上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从近代开始部分哈萨克族已走出草原,走向城市,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我国牧民定居及城镇化等政策进程的加快和落实,更多的哈萨克族走向了城镇、国内很多的大城市、甚至是国际大都市,城市哈萨克族由于生产范围、生产方式、生产对象等的变化,使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民族原有的传统文化、观念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体现在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仪式活动中。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必经的几个生活阶段,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就是通过这些重要阶段不断确立起来的,自古以来各个阶段都会用一定的仪式做出表示,以便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评价。哈萨克族是十分讲究礼仪的一个民族,一个人降生直至去世会经历众多的礼仪,如出生礼、40天礼(又称满月礼)、小孩骑马礼、割礼、猎礼、婚礼、葬礼等,这些礼仪昭示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记录了人的一生中所有重要的时刻。其中婚礼标志着新家庭的组建,两个年轻人新生活的开始,在古代更关系到族群的生息繁衍,从古至今都深受哈萨克族人民的重视。

哈萨克族的传统婚礼富有古老游牧民族的特色,有着繁复的程序,伴有大量的歌曲,一系列仪式,大体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婚前礼仪、出嫁仪式、迎亲仪式。

一、婚前礼仪

1.说亲仪式; 2.订婚仪式;3.吉尔特斯仪式;4.送彩礼仪式。

二、出嫁仪式

哈萨克族十分重视女儿出嫁,他们把结婚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和双方家庭的一件大喜事甚至当作全部落的大事来操办。举行正式婚礼时,为了欢送新娘出嫁,要唱许多婚礼歌。(1)萨仁(序曲):男方小伙子唱;(2)加尔、加尔(劝慰歌,原意为情人呀情人):男方小伙子的集体歌;(3)森斯玛(哭诉歌):新娘唱;(4)阔尔斯(哭别歌)新娘及新娘嫁人相互告别唱。

三、迎亲仪式[2]

以上只是哈萨克族传统婚礼的简单程序,其中还会包含大量的传统习俗仪式,往往一个完整的婚礼需要三至四天的时间。它饱含着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其自古以来的随畜逐水草、随季节游动的游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当今城市的哈萨克族已经不再游牧,开始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婚礼仪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其中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最大的不同就是出嫁和迎亲仪式本身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只是男方和女方选定不同的时间宴请各自的客人即可。但婚前仪式还是沿袭了传统婚礼的一些程序:

第一,说亲仪式:当代城市哈萨克族青年都是自由恋爱,当男女双方觉得感情基础已比较牢固,想要进入结婚的殿堂时才会告知自己的父母,如果雙方父母都没有异议,男方父母或男方的亲朋好友会携带礼物去女方家说亲。

第二,订婚仪式:这个仪式仍然由女方家来准备,女方家要宰一只羊来招待男方家的客人,双方商定结婚事宜。男方要送聘礼,主要是礼金、首饰及送与女方家所有亲戚的礼物。

第三,送彩礼仪式:现今主要是女方家长及亲戚去参观一对新人的婚房(婚房多由男方家准备),然后再进一步商议婚礼的有关事宜。

现今城市哈萨克族已完全融入到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礼数一一尽到,但过程要相对简捷,商量结婚事宜已基本不在家里,而是选好羊或马在餐厅、宴会厅进行。

结婚仪式本身也简化了很多,男女双方分两天分别宴请各自的客人,男方在迎亲仪式之后宴请客人。迎亲当天中午新郎与伴郎及自己的朋友带着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或手风琴在餐厅尽情歌唱,演唱的曲目包括一些哈萨克族民歌及当代在哈萨克族青年间流行的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通俗歌曲,如哈萨克斯坦歌曲《美丽的姑娘》,三拍子,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歌词幽默,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和小伙子邂逅时的情景。接近傍晚时,男方出发去女方家接亲,男方到达女方家要想接出新娘要费一番周折,会受到女方闺蜜的百般刁难,要男方表演节目、唱歌、发红包,而男方迎亲的人则要等待机会,以最快的速度“闯入”新娘的家,将新娘“抢走”,类似于古代哈萨克族曾出现过的“抢婚”。这一环节为婚礼增添了更多喜庆的气氛,新郎进门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鲜花献给新娘,陪新郎来的小伙子们欢快地唱起《加尔加尔》,劝慰新娘,之后大家在女方家载歌载舞。随后,大家一起出门去宴会厅举行婚礼仪式,招待客人。

晚间八点钟开始,客人陆续到来,期间新郎新娘及伴郎伴娘身着礼服被安排在一个大的长方形桌前,桌上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哈萨克族传统美食,包尔萨克、奶疙瘩、奶油、点心、糖果、水果等,客人来看望一对新人,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待客人基本到齐,由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首先请上新郎新娘,新娘此时由新郎的嫂子相陪以头纱遮面,微低头羞涩地站在新郎身边,婚礼的“揭面纱”仪式开始,由主持人手持绑着红布的冬不拉,一边演奏一边向人们介绍新郎新娘,将哈萨克族先人的警句和祝福语送给新人,然后由主持人用冬不拉揭开新娘的面纱。随后新郎的亲戚上台一一向新娘送上礼物,多为首饰等饰物,最后全家人合影。之后由两家的亲戚及宾客中有声望的人为一对新人送上祝福,都是以吟诵的音调朗诵哈萨克族的诗歌,体现了哈萨克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仪式结束后,就到了婚礼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歌舞表演。哈萨克族本身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婚礼这么重大的场面歌舞必不可少,曲目传统和现代兼有,既有本民族的也有其他民族的,包罗万象,总之是热闹非凡,有时可以整整歌舞升平一整晚,然后大家才尽兴而归。《黑走马》是其中高潮部分必跳的舞蹈,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其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马,他们对马有着特殊的情感,黑走马就是他们模仿人在马上的各种动作,生动形象又富于动感,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形式。“黑走马”,哈萨克语称为“喀拉角勒嘎”,动作要领为双腿前后交叉、屈膝,重心下降,上身保持直立,形似坐于马上,身体随着音乐前俯后仰,同时前后动肩、扭臂、翻腕,舞蹈时舞者通常两两相对。舞蹈进入高潮还有舞者(多为男性)躺倒在地,以背为其支点,双脚为动力,双手继续做翻腕动作,不断原地旋转着舞蹈,舞蹈中多以哈萨克族传统乐器冬不拉伴奏。客人在欢乐的气氛中纵情歌舞,直至尽兴而归,整个婚礼仪式结束。

从以上对城市哈萨克族婚礼仪式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和传统的婚礼有了很多的不同之处,而在其中也透视出了文化变迁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婚礼仪式时间长度大大缩短,透视出现代城市哈萨克族生活节奏变快,已完全融入现代都市生活的节奏。

2.婚礼仪式中传统的音乐流失较多。城市哈萨克族整个婚礼仪式中传统歌曲只有两三首,其他的如《哭嫁歌》《劝嫁歌》《揭面纱歌》等众多的传统婚礼中的歌曲几乎没人会演唱。由此可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深刻影响了城市哈萨克族的文化观念,他们接受了更多的都市文化,对于传统文化了解较少。

3.婚礼仪式中融入了多种民族元素,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在歌舞表演过程中,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各民族的歌舞都出现了,把婚礼现场的气氛烘托得热闹无比,更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景象。

婚礼仪式是哈萨克族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城市哈萨克族婚礼仪式秉承了传统婚礼的流程,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哈萨克族的婚礼仪式已经具有更加都市化、多元化、现代化的特点,其中保留的传统因素相对较少。社会的变迁导致民族文化的变迁,各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变迁、融合,最终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相依并存!

参考文献

[1]夏里甫罕·阿布达里..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M].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2(19).

[2]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M].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12(494-506)

作者简介:李莉,女,(1978-),籍贯:山东龙口,硕士,讲师,就职于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

猜你喜欢

音乐
开启你的音乐之路
奇妙的“自然音乐”
鸟的音乐
他用音乐悬壶济世
黑暗中的她赤着脚,随着音乐起舞……
音乐从哪里来?
能播放189种音乐的可口可乐
音乐类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