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5-05-30赵鹏
赵鹏
摘 要: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提出挑战。当下的《新闻学概论》课程不管是教材、教法、教师素养还是教学设施都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和传统的新闻学教育目标不同,“融媒体”时代对《新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及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技能都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学概论》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拓宽;教学方法应予以创新,可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对新闻信息的分析、判断与处理能力;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建构开放式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 “融媒体” 《新闻学概论》 教学方法
随着手机、微信、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新闻节目的编排和制作已经完全进入网络时代。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及其他服务,打破了各种传播工具之间的界限,出现了传统媒介和新媒体逐步融合的趋势。“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突破媒介限制,统一协调、资源共享,对传统新闻传播范式进行整合与重构,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传播载体形式上,再造新闻生产流程,给媒体行业带来全面变革”[1]。这种趋势不仅给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全面变革,而且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理论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具有媒体融合观念的多媒体复合型新闻人才成为业界竞相争夺的对象。这也对作为高校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基础课程的《新闻学概论》教学提出挑战。
一、《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2]。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闻业也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传统的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传媒业现在正迅速转向以新媒体为终端,新闻学的教材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复旦大学出版社李良荣著的《新闻学概论》教材为例,至今已修订到第五版,大幅度增加了关于新媒体的章节。然而在这种媒介发展、教材革新的趋势之下,《新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却变化不大,呈现出落后态势。
首先,教材虽经修订,但仍无法紧跟“融媒体”时代的步伐。当下的《新闻学概论》教材大多以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知识为主,缺乏对于新的传播技术介入后各种新媒体相关知识的系统介绍。尽管经历了多次修订,但由于媒体传播技术的更新变革太快,关于新媒体理论及新旧媒体融合的相关知识仍旧无法在教材中得到及时体现。例如,复旦大学出版社李良荣著的《新闻学概论》第五版虽然专章介绍了互联网与新媒体,并将第四版关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内容三节扩充到五节,但对于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媒介融合及社会影响等内容,或者语焉不详,或者根本没有涉及,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媒体的相关理论知识。
其次,教法无法适应“融媒体”时代多姿多彩的各种新闻现象。《新闻学概论》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相对于实践课来说比较抽象空洞,操作性不强。而围绕概念、定义、案例展开的传统《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多属于填鸭式灌输,师生之间“你听我讲”的交流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满足当下年轻学生对于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好奇心和知识渴求。造成课堂教学互动性不足,课堂效果不佳。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成为《新闻学概论》课程的普遍现象。另外,“融媒体”时代单一的纸媒新闻、广电新闻或是网络新闻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跨媒体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必然要求,单纯围绕三大传统媒介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的需要。
再次,教师素养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知识更迭。“融媒体”属于新兴领域,当下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师大多在传统的新闻学教育下成长,原本单一的媒体操作技能很难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求,每一个新闻专业的教师都面临知识重构的挑战。更遑论大多新办本科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匮乏,不少教师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跨过来,尽管有些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政策措施弥补师资不足,但由于体制或其他因素,实际效果仍不甚理想。
最后,教学设施无法保障“融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尽管《新闻学概论》课程理论性强,但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学科,引进实践操作的要素,是《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对《新闻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操作性特点重视不够,往往认为只要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就可以保证教学需求,甚至有些高校连多媒体教室都难以保障。缺少专业实验室,缺少仪器设备,这些都给《新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融媒体”时代对《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信息更加丰富多样,传播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新闻形态集合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突破了传统媒体不同种类之间的限制,呈现出边缘淡化、相互融合的形态。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带着培养“无冕之王”的理想主义色彩,而“融媒体”时代则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成为具有专业能力的个性化能量释放者。这就对《新闻学概论》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更高。对教师来说,多数高校新闻专业教师接受的都是传统新闻理论和新闻知识的教育,在新旧媒体融合的形势下,他们都面临知识更新、能力再造的艰辛挑战。他们不但要精通传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技巧,而且要具有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不仅要术业有专攻,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而且要熟悉“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播”等多种实践技能;不仅要深入把握传统媒体的制作流程、经营管理,而且要了解新媒体。对学生来说,“融媒体”时代同样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当前新闻信息生产、设计、传播等各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化,学生除了要具备传统新闻学知识技能外,还要具备“互联网基因”,掌握数字开发,了解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融媒体”时代还需要具有复合创意能力的人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新闻元素的加入成为新媒体内容生产的常态,而令人拍案叫绝的创意设计更是成为吸引受众阅读、互动及转发的传播常态。因此,培养学生的多元创意能力也成为《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
其次,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要求。“融媒体”时代要求《新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和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积极使用互联网资源。“融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全方位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新型媒体。现代媒体技术推动了公众对新闻传播过程的参与,对传统新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积极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参与《新闻学概论》课堂教学,才能够培养学生在“融媒体”时代的学习、研究、创造能力。另外,“融媒体”时代要求《新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方法由讲授为主转变为以能力建构为主。《新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基本特点、性质及在新闻传播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三大新闻传播媒介通过概念加案例的方式往往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但是“融媒体”时代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各个媒介之间的界限由清晰变得模糊,资源共享、海量传播、双向互动、优势互补成为“融媒体”的典型特征,这就要求《新闻学概论》的课程教学结合业界传媒动态,启发和培养学生在新型传播环境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要求。“融媒体”时代要求《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性质,新闻事业发展规律,工作原则,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等内容外,还必须了解“融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分析新老媒体的利弊,构建“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实务的方法论和价值观。除此之外,“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概论》课程更加注重教学实践。“融媒体”不仅是不同媒介之间传播业务的融合,更是个人借助网络媒介参与新闻传播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提高学生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认识,提高对新闻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创新的实施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新闻学理论及知识的同时,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拓宽。新闻学专业理论、新闻业务知识是《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核心。然而“融媒体”时代的资源整合,内容共融打破了各个媒介之间的界限。因此,只有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平台,才能培养学生更好地思考、认知社会。例如历史学的史料分析和文献调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媒体在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地位;社会学、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则对学生掌握大众传媒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可缺少;而广告学、营销学知识在解释“融媒体”时代新型传播技术精准的市场定位、新颖的产品内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可见,《新闻学概论》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让学生多了解各学科和新闻学之间的联系,实现各学科的融会贯通,互相渗透。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融媒体”时代面对要处理的信息更多更复杂,但培养学生发掘讲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新闻信息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依然是新闻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课堂教学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法,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讯息因素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部分。“讯息内容真实与否、新鲜与否?适用性和可试性如何?情节性和紧张性怎样?讯息安排是两面都说还是一面之词,是诉诸感情还是诉诸理智、是客观报道还是空洞议论、是清楚还是含糊、是疏密有致还是结构混乱、是精心设计还是信口开河等,这些都会对传播效果的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目前的《新闻学概论》教材尽管不断更新版本,修订案例和内容,但毕竟无法和日新月异的新闻事件保持同步,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当下新闻实践,增强教学案例的接近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讲到新闻真实性原则时,可以结合“融媒体”时代网络媒体上虚假新闻的泛滥。发生在2015年跨年夜的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本是因为人流量大,现场秩序混乱和管控不到位造成的,但由于一条微博造成网络纷纷传言事件系有人抛洒美金引发。讲到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时,可以结合最新韩剧《匹诺曹》帮助学生了解记者在新闻传播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这些案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虚假新闻的危害,而且能对“融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认知。
第三,积极利用新媒体,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建构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例如,要求学生开通个人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发布新闻的能力。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我们不但要让学生通过《新闻学概论》了解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而且要让这门课程成为学生认识、了解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微博或微信等新媒体成本低,受众广,通过这样一个媒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型的“通讯社”,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体验新闻“传播者”、“把关人”的角色,将身边或其了解的新鲜事及时发布,原汁原味地呈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开通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学会发现新闻、传播新闻,体会媒体的经营、管理和操作。另外,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关注各种新闻现象或问题,每次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就近期某个新闻现象或问题从新闻的选材、性质、传播效应等角度进行点评,促使学生保持对新闻业务领域的关注,提高其将来从事新闻传媒工作的职业敏感。
当下新闻学理论教学面对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一方面新闻媒体的日益壮大需要更多的专业新闻人才;但同时,新媒体时代专业新闻记者在某些新闻领域渐失争夺‘决定性瞬间的优势,新媒介的发展又让更多的非专业(‘草根记者)参与进这个行业的新闻生产和制造中,在新的技术条件影响下,很多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成为新闻工作者和媒体人的一些普通人也有了参与传播的可能性,专业新闻记者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蜕变的痛苦”[4]。《新闻学概论》的课堂教学应尽可能适应当前“融媒体”时代的实际需要,坚持新闻教育为新闻实践服务,为媒体改革服务,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加快对传统《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如一.“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科教文汇,2013(3).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21.
[3]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63.
[4]陈丹.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学概论》课程创新[J].高教学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