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管理中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2015-05-30江伟奎
江伟奎
摘 要: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在工作中能否体验到幸福,这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更关系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对此,在学校管理中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除了对教师进行专业思想和使命感教育外,必须深入探究,高度重视。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幸福指数 快乐管理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幸福指数”,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我想,在教育领域,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将成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中学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已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学校快乐管理自然应受到重视,将成为学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一、目前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状况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更应是培育幸福的行业,可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情况怎样呢?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疾病、工作焦虑、职业倦怠等指数都居各行业前列。有调查结果显示: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的职业倦怠、亚健康状态,这是老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倦怠。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的教师感受不到幸福的感觉呢?
二、教师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
为什么六成老师感觉没有“幸福感”?
(一)精神压力过大。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祖国花朵的园丁”这样的美誉罩在教师头上,似乎教师就应该成为一味付出的奶牛,稍有过错,必然会受到学校、家长、社会的不解与批评。而巨大的付出得到一点点的成绩,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为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似乎教师是万能的,无论什么样的压力,都可以很自然地承担,但我们忽视的一点是:教师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某些教师很怕听师德报告。因为每次报告听完,没有自豪,只有悲哀。为台上的“优秀教师”悲哀,更为这个群体悲哀。他们催人泪下的报告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师工作方式、生活状态和专业发展方向吗?
(二)工作压力过大。也许在外人眼中,教师是最轻松的工作,一年可以休所有法定的节假日,而且学生寒暑假他们也可以轻松地去旅游放松,何累之有?但我们忽视了他们在工作时间面临的巨大压力,这个时代是应试教育时代,学生面临很大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大多数负责任的教师都会起早贪黑地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学生学习成绩可以稳步提高,回到家里背课,有时还会义务为学生辅导;在学校要面临每天排得满满的课程,面临各级教育主管和学校的检查听课。特别是如今的学生都如同小皇帝一般,管松了会受到家长的指责,而过于严格会导致一些顽皮孩子的顶撞,甚至是家长的谩骂。现在的教育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而教师的地位却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而这种形式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高高在上,教师从讲台上渐渐沦为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一种极痛苦的感觉给了他们无形的压力,失落感此时已经代替成就感。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为人师表,全身不能有一点瑕疵,也不能有一点过火脾气,否则必然会受千夫所指,甚至会背上一世的恶名。
(三)没有创造性的单调重复劳动使老师疲惫不堪,缺乏创造劳动的喜悦与成长。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老师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教学专家。他们与其他行业靠自身努力可以取得应有的成就不同,中小学老师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劳动,与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的生产没有什么两样。这样使许多教师把教育当做谋生的手段,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
(四)长期的文职工作带来健康的威胁。教师的责任感总的说来是较强的,但在长期从事繁重的教育工作之余,大部分教师没有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再加上教师本身的职业病,咽喉炎、心脏病、心脑血管等病症,都是教师头上笼罩的乌云。甚至有一些教师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因此教师的“幸福感”指数较低。
(五)物质待遇横向比较不高。虽然一些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收入较高,但大多数教师还是生活在南平这样的不那么发达的地区,收入就少得多。不太高的收入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是影响幸福指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教师面临的压力是方方面面的,导致他们出现职业倦怠,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让教师们幸福感越来越低。美国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对人的需要进行整理与分类,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精神和物质两大类,且人类的需求是从低级的物质需求发展成高级的精神需求而发展的。人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师的没有幸福感不仅是物资上的,更是精神层面上的。如果老师们没有得到尊重,工作没有成就感,就不会有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三、构建快乐管理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在全社会越来越追求幸福指数的提升背景下,已逐渐显示出其弊端,旨在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学校快乐管理,将成为学校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重视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构建学校快乐管理,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宽松和谐氛围,实行柔性管理。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宽容、民主的环境。“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理念强调,校长不能拿“校长”当官做,以“官”威号召人,而应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创造、尊重教师需要,着力创造尊师重教的环境,保持管理者和教师之间有一种感情融洽的良好人际关系,并形成积极的情感,增强“凝聚力”,减少“离心力”,如此方能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简而言之,“人管人,气势压人;制度管人,以理服人;理念管人,品格育人”。深刻理解其中内涵,确实如此,人与人只有情投意合才能和谐相处,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才能形成。
其次,在日常管理中,学校要努力实现机会公平、评价公正、结果公开的透明化管理,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和竞争机会。在相对差不多的情况下,让每位教师都有获奖的机会,让即将评职的教师有优先获奖的机会。这样可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让大家在学校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二)学校管理要促进教师学会享受工作。课堂始终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享受课堂研究的教师,教学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而且这样的教师还能取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师固然需要社会地位,需要较多的劳动报酬,以及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但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中得到弥补。唯有学生的幸福和爱,才能感受到教师的职业幸福。而对于把教学工作当谋生手段的老师来说,无疑要痛苦得多。所以,在学校管理上,要让教师学会享受工作。
对此,在管理上,我有以下建议:
1.教师在教育生涯中,要学会爱学生。
2.每位老师手里要有100个案例,这是一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载体。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专业成长的过程。我推荐大家收集案例,进行案例研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描述的是教育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收集和占有相当量的案例,是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收集他人的,保留自己的同样重要,你手里起码要有100个案例。
3.写作使自己职业幸福。形成文字的过程是幸福的,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开始明确,智慧得到增进,写作是促进我们职业幸福、专业成长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丢弃写作,就丢弃了职业的希望与感动。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只要坚持写教育反思,就一定能成为名师。作为学校管理,可以让老师们用随笔式、感悟式的描述,事实的分析判断。可以写在教案的后面,也可以单独写成文章,重要的是写作需要及时,不能中断。
4.培养教师读书的习惯,帮助教师在职业的追求中学体会幸福的感觉。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无论他教什么课,做什么工作,都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化鉴赏水平。教师如果养成读书的习惯,自然就会目光更长远、胸怀更宽广,更能享受到幸福的感觉。现在,我们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经典,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读书交流。一名“学富五车”而又“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一定会时常充满职业的幸福感。
(三)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成长包含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平静期和隐退期这多个过程。教师缺少幸福感,与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缺少持续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有关。因此,学校管理中应当为教师的不同成长阶段,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积极鼓励教师追求教育者的人生价值,最后通过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完成既定的任务就觉得很幸福。所以,就应当严格要求新教师,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让他们能迅速适应教学工作。对年轻教师来说,要给他们压担子,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舞台,促进他们迅速成长,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成熟期的老师是学校的栋梁,如果让他们担任学校的重要管理和教学工作,以及传、帮、带年轻教师,会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对处于平静期和隐退期的教师,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但随年龄的增长,更多地给予尊重,不忘记他们是学校的功臣。
总之,学校对每位教师的要求过高,让老师感到达到目标非常困难时,老师就会对自身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进而出现厌倦情绪。反之,当老师感到达到目标非常容易时,也不会有成就感。
四、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教师的健康人格
对于教师而言,在基本物质需求之外,对精神的需要是更高层次的需要,它比物质需要更复杂,更不容易满足。但精神激励的力量又是巨大的,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动机与无穷的力量,也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意识与奉献精神。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因势利导,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与荣誉感,激励其自尊心与创造精神。
精神激励,有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其中最根本的一条便是“爱,莫大于信任”。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当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不断挖掘教师的优点与长处,肯定他们的工作与成绩,激励他们的“师爱”与热情,增强其信心、鼓舞其士气,只有这样,才能给教师以一种“信任感”,只有这样,精神激励也才能产生积极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体验,满足教师的受尊重的需求,最终促进教师积极人格的培养。
五、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竭尽全力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
当教师的利益受到侵害或教师被误解时,敢于直言,当教师遇到暂时困难时,尽力为其提供真诚的精神和物质帮助。这一切自然会使教师对学校产生信赖感。同时,要积极关心教师业余生活。我们通过改善学校食堂伙食、开展文娱活动和全校教师聚餐等活动,使教师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自本学期开始,我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天必须参加体育锻炼,倡议教师积极参加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这样,教师既为学生起了表率示范作用,又利用工作时间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何乐而不为呢?这些活动丰富了教师的生活,增加了教师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金鑫.农村教育的“幸福指数”[J].中小学管理,2007,(8):1-1.
[2]陈瑛.架设活动桥梁,提高幸福指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7):20-21.